在佛教中“无我”经常会出现,如果要讨论“无我”,可以这样想,先把所要“无”的“
我”,标的先认识清楚,这是重要的,当我们要做“无我”的观修,如果不清楚所无的我
,究竟是以何种形象显现,会如同想射箭但并不清楚标的一般。
“我”可以用“独立”、“不依他”、“自己方面成立”来想,事实上前面三种说法不同
,但指涉可以是同样一种情况。那所要否定的事情就很明显了,“无我”的观修即是否定
五蕴上除了以分别名言安立的我之外,有一个独立的、不依他的、自己方面成立的我,这
是所“无”的标的。可以这样想想:当别人质疑你是小偷,而你并没有偷东西时,那时在
愤怒之前,似乎有一个独立的、不依赖五蕴的、自己方面成立的一个扎扎实实的我,那是
所要破的“我”,那是俱生我执、是萨迦耶见、轮回的根就在那里。相同情况,当把所缘
转移至“法”上,那就是在破“法我执”,可以试试看先找到所破的我,再以所缘相同、
所执相违的方式观修,如果以上所说你都明了了,那随喜你,无我的观修对烦恼的杀伤力
远超过我们想像,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