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109学年度板桥高中国文科代理考题

楼主: iamred (红小鬼)   2020-08-08 01:41:09
朋友分享给我的,也分享给大家。

每题皆25分。
一、请以公安派的文学主张,说明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的审美趣味和文章风格。
二、请写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及解析:
甲、
我一面吸吮咀嚼那金色的甘芳,一面流下泪来。我家,因父亲的关系,自民国42年至
民国104年拥有一栋宿舍,我们在其间生活成长。然后,父母相继弃世,我们必须还屋。
把这栋曾在狂风骤雨之夜与我们相依为命的房舍缴交回国防部。而这芒果,就是我跑到屏
东故宅─那栋不再属于我的故宅─中去摘来的。
这是故宅院子里西边那棵树上的。从前,母亲身体安祥时,芒果季节我们若未回家,
她常会打包寄来台北。“台北没芒果卖了吗?你就不能省点心吗?”父亲咕咕哝哝,然而
母亲还是照寄。
今朝晨凉中,趁我齿牙犹健,鼻舌尚敏,我来啖我昔日故园中的果实,来重温我犹
暖的对双亲的感念。(改写自张晓风〈这些芒果,是偷来的吗?〉)
乙、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
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合子,且何谓合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合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1. 下列有关甲、乙二文中“故居”的叙述,最适当的是:
(A)二文皆是作者离乡多年后,偶尔回故居暂住的忆往之作
(B)二文皆透过作者与亲人昔日在故居中的对话,表达对亲人已逝的伤怀
(C)甲文的“重返故居”显示思亲之切,乙文的“室坏不修”暗示作者尚未走出丧妻之痛
(D)甲文直接指出作者与家人曾同住故居62年,乙文则以“五年”、“六年”揭示作者与
妻曾同住故居11年
2.“树”在甲、乙二文中的意义,最适当的解说是:
(A)甲文的芒果树象征父母安康
(B)乙文的枇杷树象征思念长存
(C)二文作者皆于亲人亡故后“植树”纪念
(D)二文皆透过“树在人去”领悟生死有命
三、阅读下文后:
1. 请出一组国写题 (一简答、一引导作文)。
2. 说明如何引导学生写作。
※ 陈珮珊〈缺口,看见光〉
“辛苦了!口罩国家队提早交机60台。”电视跑马灯闪过这行字,我顿时心跳加速。
那是台湾工具机业者放下私我,共同为众人拼制口罩的结果,不容易。
  想起自己几日前的小挣扎。
  车祸受伤后,天天跑医院复健。有天经过院旁药局,见长长人龙排队等著买口罩,我
抬头看告示,两点开卖,正是我预约复健时间,只能叹口气,擦身而过。
  搭公共汽车回家,到站时三点,又见排队人潮,原来是站牌旁药局正在换领口罩。“约莫
排三十位,已开始换,或许马上能领到,排不排呢﹖”我犹豫着。不过,脸上的口罩已经
帮我做好决定—那个从家里翻出、有点年纪的库存,用一次就起毛边,频频搔痒皮肤及眼
睛。而那条压鼻梁的小铁条,起伏著破罩而出的蠢动,刮得脸颊微疼,时不时撩拨潜藏的
浮躁与不安。
  从药师手上接到号码牌,感觉像民乐透。一张手写“65”的薄纸片,捧在手心却觉沉
甸甸;立刻入列等候,开始以拉长脖子,眼巴巴望向前方的姿势伫立。时间秒秒过,肩颈
皆乏了,队伍却前进不多,焦躁油然而生。“唉,紧绷也无济于事,既来之则安之。”我
想着,决定开始搭讪前后方陌生人;众人话题很自然围绕武汉肺炎疫情,“同仇敌忾”让
彼此快速熟捻,气氛转为轻松,像是进行了某种集体治疗。
  愁眉不展的脸却持续出现。
  每隔几分钟,队伍旁就会经过几个未索到号码牌的人,带着惆怅。
  我前方终于只剩十名等待者。
  一位妈妈模样的女子走过,吸引住我的目光。她穿着朴素,斜背大布袋,肩背着装有
青菜的环保袋,手上还提着塑胶便当袋。站到药局门口时,神色慌张,隔着圈绕的人群数
度往门内张望。旁人见状直接告诉她︰“号码牌早领完了”,她“啊”了一声,双眼透出
失望,却没马上离开,只是搓著双手,祈祷似的,继续往门内探看。
  我放眼望向已取得号码牌的行列,全戴着医疗口罩呢。而她,脸上挂的却是一只过大
、红底卡通图案布口罩,瘦削的脸整个被埋入愁苦了,只剩失神的双瞳微闪著,在人群里
格外刺眼。
  心中升起不舍。
  “但我排了一小时,或许再十分钟就能领到。天天进医院,口罩实在用得凶啊。”我
开始天人交战。
  想起那日妈妈在电话里跟我说的事。
  前几天她从台北回离岛,想碰运气领口罩,结果,到了药局门口一样人山人海。为了
我她没有立刻放弃,还是入内询问,果然名额早满。她本想调头回家,却被药局老板一把
拉住,原来是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偷偷塞给她一小袋东西,低声说:“老师,这给你,是
我们家自己的,你收好。”
  她回到家打开看,竟是三包、十五个口罩。“当下觉得好感动,觉得自己这一生当老
师真是值了,以前没白疼学生。”妈笑着说。而我清楚听出,那笑声里的愉悦不只因为口
罩。
  想着母亲的笑。
  我开了口,对着眼前那位戴布口罩的妈妈。
  “你很需要口罩吗?”她竟毫无挣扎,立刻对我点点头。
  “那给你吧。” 我将手里紧捏了一小时的号码牌塞到她手里,转身离去。
  “谢谢。”声音从背后的布口罩里传出,微弱地。我回了头跟她点点头,那一瞬间,
在她眼里读到满满感动。
  我仿佛也看到我母亲的眼睛。
四、请开设一门“跨领域”的选修课程,每周1~2节课,共18周。需包含:课程名称、
课程主题与活动进行方式、评量方法。
作者: iiyu (面对!)   2020-08-08 23:15: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