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情报] 4招抑制慢性发炎、不再把癌细胞喂饱饱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2-08-30 00:30:19
※ [本文转录自 love-vegetal 看板 #1Z3ABgTS ]
这些食物最滋养癌症!4招抑制慢性发炎、不再把癌细胞喂饱饱
2022-08-27
【早安健康/蔡经谦报导】根据109年国人死因统计结果,癌症(恶性肿瘤)位于十大死
因之冠,是台湾民众不能忽视的严重疾病,而大肠癌、肺癌、女性乳癌则位于列2022十大
癌症前3名。而若要预防、平息癌症,或许从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下手为佳,日本专家提
出了数个饮食技巧供民众参考,来看看有那些饮食习惯较不易令人罹癌,甚至有助癌友抗
癌吧。
以糙米替换白米、选择全麦面粉面包
和田诊所院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和田洋巳建议,可用糙米取代白米、用全麦面包取代一
般面包。这是因为白米以及一般面粉制成的面包,会在体内一口气变化为葡萄糖的缘故。
癌细胞与体内其他正常细胞一样,也会使用葡萄糖做为能量源,然而癌细胞所使用的葡萄
糖输送器却约是正常细胞的40倍以上。
国泰医院营养组营养师张诗宜也曾为文指出,癌细胞最大的特色便是“快速生长增殖”,
因此必须大量摄取葡萄糖,且有70%的癌细胞是使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
那么,难道癌症患者就要因此不吃糖“饿死”癌细胞吗?张诗宜营养师为文建议,“适量
摄取糖类”是癌症营养照护重要的一部份,重点在于“适量”而非不吃。
建议透过全榖根茎类(地瓜、南瓜、五谷杂粮等)补充葡萄糖,不仅可作为大脑主要能量
来源,还可帮助合成红血球与白血球,对于维持身体机能相当重要。
和田洋巳则建议民众用糙米取代白米,糙米在体内从碳水化合物变化为糖的过程较缓慢,
食用后血糖也较不易上升。此外,糙米的糠层与胚芽也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
、膳食纤维,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建议将糙米摄取控制在1餐1碗的程度,并多吃蔬菜与水
果。
蛋白质不可少!鸡蛋是抗癌治疗的有力伙伴
蛋白质是人类活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和田洋巳建议可从大豆、豆腐、纳豆等植物性蛋白
质来源摄取,也可从秋刀鱼、沙丁鱼等鱼类摄取动物性蛋白质。从青背鱼类摄取除了蛋白
质外,还可摄取到DHA、EPA等脂肪酸,有抑制体内慢性发炎症状的作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博士徐嘉泽曾为文指出,有研究发现,癌化的细胞不能合
成自身的蛋氨酸,因此限制饮食中的蛋氨酸对预防、控制癌症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动物
制品中的蛋胺酸含量较多,建议民众可透过植物性饮食预防并控制癌症。
张诗宜营养师则表示足量蛋白质对维持白血球与肌肉量相当重要,建议治疗时期每天吃5
~6份蛋白质。1份蛋白质约等于260ml豆浆、半块嫩豆腐、1两鱼或肉、1颗鸡蛋。
而和田洋巳特别建议民众从“完全营养食品”鸡蛋中摄取蛋白质,并表示鸡蛋是癌症治疗
的有力伙伴。一颗鸡蛋中,不仅蛋白质,还包括钙、铁、磷等矿物质与维生素A、B1、B2
、D、E与脂质,几乎涵盖了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以外的所有营养素。须注意的是,由于1颗
鸡蛋约有200mg胆固醇,建议患者一天一颗较妥。
一天吃400g蔬果,补充各类维生素与植化素
蔬果中丰富的维生素可能是对抗癌症不可或缺的宝藏。和田洋巳在自己的诊所建议民众一
天要吃400g蔬果,且由于加热部分有效成分会被分解,应尽可能地生吃。
由于一天400g不容易达成,也推荐可将蔬果做成果昔饮用。蔬果除了维生素外,也富含植
化素等抗氧化物质。植化素是来源于蔬果的色素成分,可去除在体内引起癌症的活性氧类
与坏胆固醇。
而在各类蔬菜汁中,绿黄色蔬果可说是维生素的宝库。以脂溶性维生素来说,富含维生素
A的蔬果有红萝卜、南瓜、小松菜与番茄;维生素E有南瓜、杏仁果等;在水溶性维生素方
面,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有甜椒、青花菜、奇异果、草莓、橘子、葡萄柚等。
将维生素A、C、E互相结合一同摄取,更能起到相辅相成的功效,建议早、中、晚三餐持
续补给。
甜点蛋糕将是癌细胞的助力
甜食不仅可以抚慰人心,对癌细胞来说也是一顿佳肴。和田洋巳以蛋糕举例,满载乳制品
鲜奶油富含可提升癌细胞活性的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而蛋糕本身还给予癌细胞葡萄
糖,可说是最糟糕的食品。
以他的临床经验来看,罹患癌症的女性患者喜欢吃甜点、甜食的倾向相当显著,建议罹癌
患者立即停止摄取甜点。
张诗宜营养师则强烈建议罹癌病友,每日糖摄取量应占总热量摄取10%,甚至希望是5%
以下。以每天热量需求2000大卡为例,则建议糖摄取量不能超过25~50g,应减少摄取量
与摄取频率较佳。
陈嫚羚营养师(嫚嫚营养师)也受访建议,添加糖易影响血糖波动,使得胰岛素大量分泌
,并分泌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增长癌细胞,因此建议癌友尽量避免。不过,若是癌末
、甚至住进安宁病房的患者,在身体状况、食欲不佳的情况下,为了把握任何的进食机会
,建议不必太过严苛控管甜食,可与医师、营养师多加讨论。
https://www.edh.tw/amp/article/3100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