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失智症对症治疗才有助延缓病情恶化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0-10-06 18:33:50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对症治疗才有助延缓病情恶化
2020/10/05 中时新闻网 NOW健康、|编辑、 许立颖
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今年(2020)年8月最新的报告显
示,预估5年后(2025年)我国将迈入超高龄社会(65岁人口占比超过20%,约470万人)
,显示我国人口老化快速,失智症人口亦随之增加。
依据台湾失智症盛行率推估,至2019年底,失智人口已超过29万人口,其中65 岁以上老
人失智症盛行率为7.78%(约28万人),也就是说65岁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是失智症
患者。失智症的影响,已经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战。然而,失智症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民
众又该如何区分正常老化与失智呢?
把握失智就医时机 病情发展大不同
日前一名84岁老先生,因屡次拿取超商物品而未结帐导致店长愤而提告,在家属陪同就医
后才发现,老先生已罹患失智症,无法恢复往日生活。收治该名患者的高雄荣总高龄医学
中心主任林育德医师表示,当时老先生由女儿陪同就诊并请求开立诊断书,证明父亲是罹
患失智症,并非有意偷窃。值得注意的是,老先生已健忘好一段时间,甚至走失过,但由
于家属忙于工作,也把老父平时的失忆行为误认是正常老化,延迟就医的后果导致老先生
可能吃上官司,且日后家属照护也需耗费极大心力。
事实上,失智症如能及早就医是可以稳定病情,维持基本生活品质的。林育德医师说明,
失智症是后天性的脑部疾病,并非只由单一疾病来表现,而是由多种症状组合而成,须找
出确切的病因,予以治疗。但失智症的症状常被误以为是正常老化,像是记忆力衰退的情
况。
若一个人的记忆问题比正常老化严重又未到达失智程度,那么就有可能是轻度认知功能障
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然而每年约有10%至15%的MCI患者会演变成失
智症。林育德医师认为,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已超过一般老化,应找出其确切病
因并予以矫正,以防成为失智症。不论是MCI或早期失智,生活中都应加强认知功能促进
活动,多动脑、多运动,鼓励患者多从事社交活动,注意营养充足均衡,进而帮助延缓病
情,预防恶化。
找对科别妥善治疗 有助延缓失智症恶化
高雄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徐盈欣医师表示,早期失智患者常出现忧郁、畏缩等负面
情绪,不同类型的失智症,最先发作的征兆不同,像是阿兹海默症会先出现记忆力缺损,
而血管性失智则是先丧失部分行为功能。临床观察,多数失智症长者会先出现时间概念错
乱,例如记错自己的年纪;接着是地点错乱如迷路;最后是人物混淆,如分不清自己的家
人。
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本身没有病识感,须仰赖周遭人的关怀和协助就医,徐盈欣医师指出
,若感觉亲友仿佛变了个人,可能就是失智前兆。假使疑似有失智症状,可至神经科和精
神科就诊,很多医院也设立失智门诊或记忆门诊;以高雄市为例,已有很多失智友善诊所
,都可提供失智患者医疗协助及失智筛检。
徐盈欣医师强调,失智症与正常老化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失智症若能及早以药物治疗,是
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而现代医学也提倡非药物治疗,平时可多作促进认知功能的活动,
如园艺疗法、音乐疗法、怀旧疗法、协助照顾宠物,最重要的是按时运动。此外,地中海
饮食、MIND饮食,也有助延缓失智。借由加强失智症宣导,希望能让更多患者及早确诊并
接受治疗,以减轻家属照顾负担。
失智症并非正常老化,记得一定要及早就诊,让医师可以及早提供正确的诊断和照顾上的
建议;透过持续的治疗,配合生活上的调整与照护,就有机会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更能降
低患者和家属在生活上的挫折和张力,让失智也可以不失序。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005005311-260405?chdt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