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名医魏峥的养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0-03-23 03:05:34
治疗数万颗心脏的体会!名医魏峥的养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2020-03-22 09:5550+(Fifty Plus) 文/蔡怡琳
形容一个人勇敢,会说心脏特别大颗,实际上,“心”既可强劲地跳动,也可能比想像中
脆弱。看过无数心脏,手术超过万例的魏峥,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换心”移植权威,看过
无数由死到生的历程,他体会生命最珍贵之处:在于“知心”。了解自己此生来到世界的
目的,生活才踏实。
70岁的他,用“童星”形容自己成名得早,但也深刻体会,生命里最大的快乐,并非名利
能够衡量,而是来自心安理得的“成就感”。
心中第一选择不见得最好 顺其自然反而成为换心权威
18岁时的魏峥,以为将来的自己,会是一名建筑师。
大学联考放榜,中原大学建筑系,喜的是心中第一志愿,忧的是私校学费哪负担得起?上
天指点他另一条路:军事联招,意外考上国防医学院,在“可以救人又可以赚钱”的念头
下,少年魏峥踏出了家乡彰化员林,负笈北上求学。
理个大光头,面对军事系统下的医学教育,犹如身在魔鬼训练营,他的祖籍山东,骨子里
一副坚忍的性格,又苦又累的生活,牙一咬就撑过,但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师,却是始料
未及。
他以医学院第二名毕业,目标是精神科,却看第一名先占下名额,最后他在三军总医院外
科受训;选择次专科时,按毕业期数,他排在众多学长之后,同样只有“选剩的”分,注
定他开始钻研心脏外科。
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这些没得选的“选择”。魏峥在1988年,执行台湾首例长期成功的
心脏移植手术,至今累积超过530例,存活最久的“换心人”已达30年;1996年,完成亚
洲首例全人工心脏移植,往后研发的“钛金属人工血管接环”,挽救无数主动脉剥离患者
,成绩傲视全球。
回头看这些心脏手术——重新接通的血管,修补的瓣膜,注入了生命之源的腔室,都带有
艺术色彩。最初那个建筑师的志向,换一种方式,展现在他的手术刀下。
长期处高压下如何不慌张?把事做到熟练
魏峥说话时不急不缓,给人一种安定感,但听他谈起心脏手术如何“分秒必争”,以减少
缺氧和出血时间,也会不由得捏把冷汗。
“别的器官不会立即致命,心脏是几分钟来算,3分钟没循环就完了!”手术时间无法等
待,他培养出“快刀手”的能耐,技术更求精细到位,差之毫厘,丢失的就是一条性命。
他描述:“角度或长度都很重要,差一点点就会失败,有点像在做艺术品,不光画个图好
看而已,还要注意整体状况,要不然也没有功能。”过程中,需要绝对的专注与耐力。
当手术进行中,是茶不思饭不想,天大的约会都得取消,“我们吃饭睡觉哪比得上他的命
?”以前动辄一站10几个钟头,蹲马步似地磨练,换来绝对扎实的手艺,“把任何事做到
熟练后,就可以比较轻松,现在成功率平均99%。”
只是,若遇到那1%的失败呢?
他也见过这样的场景,上午还能聊天的患者,下午开完刀后,没了命,剩下一具沉默的躯
体。
他坦言,“会有不甘心,但不能一直自责,每次都要尽全力。”他这么看待自己的角色,
“当上天给你这么重要的使命,有点类似判人的生死,一定要很慎重,不能马马虎虎。”
近来一次手术现场演示(Live Demo),同时有千名医师在线上观摩,患者需进行主动脉
弓置换术,加上瓣膜根部手术,等于难度加倍,风险系数又大,不怕在众目睽睽下失败吗

他把面子看得很淡,“就是要选困难的案例才有意义,万一开不成,别人也可以学到经验
,但失败机率不高,因为我们常常做这样的手术,不怕。”最后,又缔造一次成功的纪录

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下,他天性沉着,临事不慌,或许得益自父亲魏蓬林的身教。他形容,
父亲官拜少将,年轻时四处征战,“都已经听到敌人的枪声,正在吃稀饭,太烫还能吹哩
,都调配好了就不用怕。”
许多患者进到诊间看到他,常有感:“医生比想像中还年轻”,他轻松以对:“我就说我
是‘童星’,运气好,早早成名。”
今年70岁的魏峥,在满档的门诊、开会行程外,现在一个月平均还有十多台刀,困难的案
例仍旧亲身示范。面对年纪,他坦率地说要有自知之明,“医生如果硬撑会害人的”,既
然都有退位的一天,就把握还能发挥的时候,也包括传承经验。
“技术传承是没有半点私心,资深就是要把资浅教会,年老前要训练一些人,值得信赖,
技术必须能超越我,已花10、20年。”他怀抱期许。
他常建议长辈周围的人,也要跟着“服老”。看过许多80多岁的老人,被家属逼着运动,
以为对身体好,因此痛苦得不得了,“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何必强求变更好?”
反观96岁的母亲,总是心情开朗,也不做身体检查,这带给魏峥不少启发,“如果一发现
毛病,就过于紧张,愈处理愈糟糕的例子也很多,不如珍惜当下。”
“活多久就是命嘛!”他的养生方法采“听天由命”型,不额外吃营养补给品,倒是常劝
人吃饭时放慢速度,“血糖上升慢,比较不会胖。”发现自己也因此瘦了不少。
每一个决策 都是道德的选择
能者总是多劳,振兴医院初期没没无闻,他在1994年担任院长,扩大各科规模,大幅提升
门诊人数。去年,他从带领200多人的心脏医学中心主任,再“回锅”接任院长,要管理
2,700多人,靠的就是重视团队精神。
他深信“团结”的力量,重提第一例“换心”的经验,当时其他医院有更好的物力设备,
却连4例失败,如同“不可能的任务”般,到他手中的第5例,却前所未见地成功。
“军方出身讲求团队纪律。”他强调,医师比的不是聪明才智,也要能够和免疫、检验、
照护、体外循环等人配合,手术成功非一人之力,是200双手和死神拔河的结果。
他形容,主刀医师如同指挥家,演奏成功,乐队的每一份子同感骄傲,每个人平起平坐,
只是分工不同,“在台湾,很多单位喜欢用阶级来做事,我就说可以越级报告。”
每天众多的决策等着他,从病人的治疗方向,手术各种应变,到管理一家医院,如何做出
最好的判断?魏峥强调,在专业能力之外,医师的养成,其实更像一关关“道德”的选择
题。
他举例,“比如说帮人装个支架,就想到自己有什么好处,是不是可以多赚点钱,这些私
心念头都必须屏除。”他常“换位”成病人的角度,或假设对方是自己的家人,道德是永
远的防线。
名与利都带不走 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最重要
魏峥的同学们,大半已经退休,多的是到处游山玩水,会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同学也羡
慕我还可以做事,有时会想,是他们快乐还是我快乐?”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很心
安理得。
他曾看过许多从鬼门关走过的病人,会振振有词地说:以后要看开,要舍得,要放慢脚步
。但转个身之后,很快就忘了对自己的承诺。
他分享自己的体会,快乐不是因为出名,“留名这事情我觉得一点都没有意义,比如孙中
山留了名,照片到处挂,可是人死就死了,他知道别人挂他的照片吗?”
快乐也不是因为赚多少钱,他分析:“比收入的话,当医生绝对会后悔,所以心态要转变
,你认同自己,把刀开好,把病治好,唯一收获就是有成就感。”
他不爱买名牌,也没有奢侈的休闲活动,最大的娱乐是点开YouTube听听英文老歌,许多
人犒赏自己的长途旅行,也不在他的梦想清单上,“每个人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有些人想
去南极玩,但我不想,跑去那里受罪做什么?”
救治无数病患,魏峥曾开玩笑:“医学常违背上帝的意旨,把该到天堂的人又留下来。”
又说:“我担心,医师到了天堂的时候,上帝会跟我们算总帐。”
尽管如此,他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带领着团队,如同与生俱来的使命般,在有限的人生
里,努力为一个又一个心脏,创造续命的机会。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9/443393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