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照顾病母20多年 吴若权:我的字典没有孝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0-03-01 15:26:17
※ [本文转录自 elderly 看板 #1UMsCngQ ]
照顾病母20多年 吴若权:我的字典没有孝顺而是爱
2020-02-29 00:24联合报 文╱邓桂芬
作家吴若权在企管顾问、心理咨商师、咖啡烘焙师之外,最近又多了一个身分─单身临终
助念团成员。
助念团成员不多,就6个人,彼此承诺互相应援长辈和自己的生死大事。人过中年,看过
生命中太多不可控的事,57岁的吴若权也开始预备老后人生。
“人不可能不怕老,学会接纳怕老的自己,就能对生命更加安心自在”,如何迎接65岁的
老后生活?吴若权说,兼顾财务、健康与人际关系,才能无后顾之忧。
吴若权为了照顾中风母亲,34岁淡出工作舞台。长达20多年的照顾期间,母亲罹癌、父亲
猝逝,虽然母亲病情稳定控制,仍让他对人生无常有更深的体悟,并从中学习以爱相伴与
敬畏生死。
让爱内化 就能顺应父母
何谓以爱相伴?吴若权说,华人认为孝顺是报恩也是还债,甚至囿于“孝顺”字眼,认为
应顺从父母心意,有时反而让孝顺成了负担。一名瑞士作家曾指出,还债或报恩都有数字
,“还完债、报完恩之后呢?”对父母应回到最简单的原始点:爱。
吴若权认同这个观点,“我的字典中没‘孝顺’这词,而是‘爱’。”
他举例,跟母亲去加拿大旅行,替母亲买了件高档大衣,回台后母亲舍不得穿,为此他再
去选购便宜的外套,掏钱时,母亲发觉又要花钱,决定穿上原本的大衣就好。
吴若权并未因为母亲的反复而不开心,“有些子女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发脾气”。他认
为,父母辈多半节俭,基于简单的爱,把爱内化就能自然顺着父母个性,以理性和尊重角
度沟通,让亲子双方喜悦接受。
吴若权也回忆,母亲中风之初,他和父亲是主要的照顾者。他自认在照顾工作上出力最多
,但当一向健朗的父亲突然病倒,住院4个月后就过世,他才意识到80多岁的父亲,照顾
伴侣的负荷不比他少。
看淡生死 揪友临终助念
面临父亲的生死大事之后,吴若权突然领悟:人的一生追求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但生命
结束后的身心安顿,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因此他放下执念,敬畏生死,并从中学习灵性
课题。
过程中,吴若权找了5名亲近好友组“临终助念团”,谁家长辈逝世,就到对方家中诵经
,因为他发现助念能让亡者安心离开肉躯、回归平静。
巧的是6人都单身,于是也将彼此的临终助念互相托付,也因这样的信赖感,让他们更珍
惜可以相聚的时间,比起朋友更像一家人。
另一方面,吴若权也开始预备老后人生。“照顾父母就像在照顾未来的自己。”他说,他
时刻反思,跨越65岁法定老年门槛后,一定要比父母辈更有活力。财务和健康没有后顾之
忧,生活起居自由无碍,不被人际情感羁绊。
迎接熟龄 接纳怕老的自己
吴若权坦言,他因照顾而脱离工作,但从不后悔,反而因为找回初心觉得幸运。然而,财
务规画一定要做。
他认为,中年后的工作目的不应只为赚钱,而是为了兴趣,学有意义的事能让自己更开心
。他在照顾母亲期间,跑去考了1张心理咨商师证照、7张咖啡师证照,还因此出版《疗心
咖啡馆》这本书。
他强调,“齿摇发秃”每人都怕,没有人能够预定自己的老后。但若接纳“怕老”的事实
,就能拿出勇气“进位”,帮助生命更安心自在,好好活下去。
看更多报导:《橘世代》
https://tinyurl.com/trl7lj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