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The Hours 时时刻刻

楼主: shizuku1990 (牙仔)   2012-01-02 21:42:06
学校的通识课讨论了许多关于这部电影的细节
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希望可以分享给板友:-)
我们的期中考题目是这样的:
As we know, the film The Hour is structurally marked by three suicide
attempts, in three time frames, but they are related in certain ways.
Please discuss the ways in which they are connected (what links them
together?), and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social, and gender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suicide attempts are accomplished or considered. What
does she mean when Virginia Woolf character in the film says that
“Someone has to die in order that the rest of us should value life more”
and that“The poet will die”?
以下是原PO写的答案 献丑啦~~
在三个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三种独立却互为表里的自杀行为,将三位女主
角的心灵波动巧妙地连结了起来。Virginia Woolf在片头的自杀,相较于之后
的两个自杀行为,是较为独立的事件,我们知道,她长久以来饱受精神上的折
磨,虽然影片没有明确交代她如此低潮绝望的心态是如何形成(至少我看不出
来),就我的角度来看,她严重的depression来自于她忧郁又好强的懦弱性格,
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装载了满满的、用倔强包装的忧伤和不知名的愤怒,疯
狂和平静,同时存在在她的眼神中,无止尽的矛盾使得她一再陷入绝望,就像
片尾时在月台上,她对先生诉说的惊慌、无助、恐惧,那画面感是很强烈的,
仿佛可以看到她纤弱的身躯在永恒的黑暗中不断向下坠落,看不见任何的光亮,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她身处在绝对的黑洞里,然后她选择死亡。
一九五零年代,第二个时空说的是Laura Brown的故事。在那个二战结束
后、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荣的美国,独栋的大房子、宽敞干净的街道、舒
适美满的物质环境,爱她的老公、可爱的儿子与即将出生的第二胎,她活在一
个人们心心切切追求的、无比真实的American dream,她却不快乐、感受不到
幸福,也正因如此她困惑、无助,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甚至逃脱。用画面来形
容的话,Laura就像站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之中,孤寂、迷惘、茫茫然不知去向,
连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都不知道,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眼神总是空洞、迷茫又恍
惚的。在读了Mrs. Dalloway之后,她孤单困惑的灵魂才得到了启发,书中的
自杀情节让她体悟了一种表达方式,一个在她无意义的生命里的新出口,我们
可以说Laura的自杀念头是受到了Woolf的牵动,当她明明活在一个表面光鲜亮
丽、看似所谓的good life里,却不快乐、不了解自己时,透过Woolf书中细腻
鲜明的意识流动,她仿佛感受到灵魂的质量,也因此产生“透过自杀来解放自
己”的念头。当邻居好友Kitty面临疾病的不安、无法生育的恐惧而溃堤哭泣
时,她情不自禁地吻了Kitty,猛然惊觉自己对Kitty的感情,Laura更加确定
自己所追求的快乐不容于当时的社会,先生、孩子、家庭,种种加诸在她身上
抛不开的责任,除了死亡她已找不到其他出口。躺在饭店陌生的床上,滚滚的
河水冒出,直接呼应到片头Woolf的自杀,我们可以确定Laura感应到书中
Woolf的意识造成她的思绪泉涌波动。
第三位自杀的主角Richard,正是Laura Brown的小儿子Richie,相较于前
段他母亲的自杀未遂,我认为Richard的自杀相对来说容易理解得多。片中我
们看到他的生活是极端苦痛的,在Laura的故事里,还是个小男孩的他即展现
出一种不凡的细腻,那双无辜又带着阴郁的眼睛无时无刻都在注视他深爱的母
亲、观察着她的举手投足,年纪还小的他却能精准地看穿母亲“要去办点事”
的谎言,才会在Laura扬长而去的车后激烈地呐喊哭叫。儿时被母亲抛弃的记
忆已深刻烙印在他的心版上,成为往后他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使得他透过母亲
更接近了自杀的核心意义。当他和Clarissa谈起过往,我们可以注意到他拥有
一颗过分纤细敏感的心,他总会清晰地记得某种独特的时刻、微妙的感觉,这
正是他迷失在正常时间流动的特征,然而过去的记忆对照着他狼狈的现况更加
深了他的厌世,癌症病魔带给他身心无比的煎熬与疼痛,就像他对Clarissa不
断强调的“the hours”,时时刻刻对他而言都是那么漫长、难以忍受,他已
迫不及待求死,却切不断与Clarissa深厚的羁绊而苟延残喘。从他总是呼喊
Clarissa “Mrs. Dalloway” 不难看出他很熟悉甚至喜爱Woolf的作品,也必
定透过“Mrs. Dalloway”一书洞察了死亡的本质,因此这三段不同时空背景
的自杀行为其实是环环相扣的,或者,某个层面来说是一种连锁效应。
“Someone has to die in order that the rest of us should value
life more”,Woolf本来打算让书中的女主角死去,最后却决定杀掉另一个角
色-“The poet will die.” 为什么牺牲的不是女主角Mrs. Dalloway而是军
人Septimus呢?人类的社会形形色色,不同的阶级、性格、教育程度、人生经
历,人们拥有各自的角色,而Septimus则扮演着用独特角度观察人世、抑郁寡
欢的“诗人”,自知无法逃离世界、也无法为人群理解,只能不断与自己的灵
魂对话,相反地Mrs. Dalloway则代表一种理想的形象,即使怀抱着一颗纤细
敏感的心,却仍能娴淑地面对体制、运用智慧、手腕融入社会。我们知道世界
上并不是任谁都能有卓越的思考和面对生命的原则,大众是被动的,“诗人”
必须死才能唤醒Mrs. Dalloway内心的觉醒,然后推展到每个人的心中。
作者: wwords (Danny)   2012-01-02 22:34:00
推!我也好喜欢这部片!通识课期中考题也出的太专业!!@@
作者: gn02174082 (正偎翠倚红 应记浮生若梦)   2012-01-02 23:00:00
推精辟好文章。可以题外问看看是哪堂通识吗XD
作者: youknowwho02 (喔耶??)   2012-01-02 23:45:00
我记得是爱滋病...不过瑕不掩瑜!
作者: Istari (Ainu)   2012-01-03 01:05:00
这部我电影都看不太懂了 只觉得他配乐剪接的很好
作者: bestbeauty (beauty)   2012-01-03 06:51:00
大推!!!!
作者: gn02174082 (正偎翠倚红 应记浮生若梦)   2012-01-04 13:07:00
果然是伍老师,已经被摧残(?)过好几学期了XDDDDDD
作者: yukochan (yukochan)   2012-01-04 21:27:00
我也爱伍老师~!!^^
楼主: shizuku1990 (牙仔)   2012-01-04 22:13:00
真的是摧残 无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