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梦想如何廉价─纪录片《筑梦者孙逸仙》
由文建会出资,号称两千万预算的纪录片《筑梦者孙逸仙》日前(2011年12月4日)推出
,相较于引发争议的两亿《梦想家》,好似小巫见大巫,没引起太多注意,但同样不幸
的是,这再度反映了政府失当的文化政策和短浅视野。
首先必须声明,纪录片并非不值得耗费千万以上的预算。相反地,在国际上有许多探索
重要议题、记录人民真实生活的纪录片经常耗资数千万台币以上。其中,这几年最具代
表性的,是中国导演范立欣的《归途列车》,制作团队耗时三年多跟拍中国农民工,前
期辛苦万分,最终才在在加拿大制片的奔走下,走遍世界的创投会议,获得共约一百万
美金的国际资金。而最终,影片的品质与内容皆不负众望,不只在全球获奖连连,更引
发了国际对中国现况以及全球化经济问题的重视,并得以从底层劳动者的角度重新理解
中国。
再回头看看《筑梦者孙逸仙》,这并非一个无法发挥的题材。像是制作指标意义上,在
台湾纪录片普遍被认为较手工、质感朴实或后制简化的情境下,一部纪录片的制作预算
被提高到两千万的规模,理所当然应该对此有更高的期望和检验标准;在题材意义上,
也正因我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透过历史课、公民课(甚至三民主义课),都在某
个特定脉络熟知被尊称为“国父”的孙中山,于是如何能不以过去瞻仰伟人那样的敬畏
心态,而尝试从当代的角度,重新去认识他的生命历程、人格(性)特质、所牵动的历
史事件、定义他与台湾历史的关系,都让影片拥有各种可能性,值得期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筑梦者孙逸仙》是被名列在建国百年系列活动名目下展开拍摄
的,成了一个目的性强烈的官方委托案(监察院委员还曾以若有违史实将纠举来警告文
建会,完全藐视创作诠释权)即便在画质和声音处理上堪称专业,但仍不脱保守狭小的
格局。影片讲述孙中山的诞生到逝世,文宣上却只是不停地强调数字(走访5个国家、17
个城市,访问54位以上学者、相关人士、查阅超过120本孙中山相关书籍著作,收集110
部相关历史资料片以及1500张相关文史图片照片,故事大纲和旁白撰写约30万字),但
数字与背后辛劳不能等同影片本身(成绩),质感即使再好也无法掩饰内容的空洞。
《筑梦者孙逸仙》影像上除了追寻孙中山周游列国的足迹,到各地孙中山纪念馆拍摄
(大多都是空景),使用许多资料画面与照片外,全片115分钟,从头到尾都佐以旁白叙
事(郭子乾担任),不停地重复提到“努力”、“梦想”、“付出”,同一句话更是常
复诵许多次,再加上磅礡的配乐,仿佛就是要以“多”、“大”取胜的虚矫工法向观众
灌输意识,其观点亦是贫弱地以“英雄化”的方式继续堆砌人格,但却始终不见孙中山
“筑梦”背后真正人性化的初衷和原因,感受不到其为了理想而牺牲实践的温度。换句
话说,相对较客观的影像只具有历史证据的佐证功能,不具备叙事的要件,其故事之所
以能成立,完全建立在主观的贫嘴旁白上。这使得《筑梦者孙逸仙》不像是一部电影,
也不是具有独立观点的纪录片,由于它的唠叨多话与无力叙事,反而较像是伟人传记的
八股有声书,一则老派无趣的冗长报导节目。
当被问及这部片的高额预算时,文建会新主委曾志朗说:“一个片子拍钱多钱少,这完
全是一个专业的判断。…一千八百多万,这对于一个制片来讲,并不是很多钱。”这些
话听来令人格外刺耳心痛。举例来说,近期上映感动许多观众的纪录片《牵阮的手》,
是庄益增、颜兰权两位导演耗费四年多,在仅仅三人的制作团队下花了五百万以上才完
成的呕心沥血之作;而李靖惠导演跟拍外籍移工的《面包情人》则花了十三年,用尽了
自己数百万的积蓄,更遑论过去全景传播基金会投入九二一震灾后以《生命》为首的一
系列纪录片。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影片的好坏是个人评价,见仁见智,姑且撇开《筑梦者孙逸仙》的好
坏不论,另一个严重问题是,这份高额预算本身即说明了许多事实,政府的文化经费受
到政治的严重影响,能以两亿举办梦想家这样奢华无当的活动,能够以两千万这种史无
前例的预算去设定题目拍纪录片,但却无法以更宏观的视野,利用这样的机会留下任何
资产去培植艺文的体质和环境,这是政府部会明显的失职和官僚。
以纪录片为例,环顾台湾,最重要的纪录片节目──公视“纪录观点”,每部片的委制
案预算平均仅约一百多万,每年能够委制的名额也不多,大部分是以“购片”的方式买
他人拍好的影片版权播出,制作产量越来越低;而对许多纪录片工作者最重要的国家艺
术文化基金会,一年度补助纪录片的总款项(常态与专案补助)也不过仅约七百五十万
,且分给了约12个计画,对纪录片工作者来说,僧多粥少,只能咬紧牙关;但身为文化
大家长的文建会却可以直接砸两千万拍一部纪录片,这不仅是政策逻辑的错乱,也是对
纪录片环境的鄙视。
在此要澄清的是,上述说法不是主张高额预算应“均分”给多者,而是文建会既然有这
样的胆识与预算额度,应该投入到环境中,企图去拉高提升台湾纪录片的质量,或是真
正拍出一部名副其实、质量均优的千万纪录片,如此的气度和远见才是“国家”格局,
才会受到人民的尊重敬仰。
可惜和可恶的是,为了维持建国百年的光芒热度,文建会成了政府的作秀烟火台,沦落
为低层次的文化买办,艺术文化的本质早已被欢庆百年、消耗预算所取代,原本有着积
极正面意义的“梦想(家)”两(三)字被滥用,在一连串不知所云的活动中越趋廉价
肤浅,甚至成为取笑他人和负面评价的代名词。被文建会称为“筑梦者”的孙逸仙地下
有知,若是知道这部以他为主角的纪录片如此不当不妥,不知会不会恼怒翻脸,拒绝被
拍。
影音图文版:http://woodlindoc.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