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简述蒙太奇的三种论调

楼主: Ihsuma (Amushi)   2008-12-16 21:57:06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7878773.html
(图是Eisenstein剪接《十月》(October, 1927)的样子。)
撰文/SAMMAX
1919年,葛里菲斯(D.W. Griffith)的《忍无可忍》(Intolerance, 1916)于苏联盛大上映
。在片中,葛里菲斯将四个时空完全不同的段落(古巴比伦、耶稣受难、十六世纪法国大
屠杀、当时美国的劳资冲突)交互剪接在一起,这种依照“概念”而非连戏的“主题蒙太
奇”(thematic montage)手法,启发了不少苏联电影工作者。同时间,列宁声称电影是所
有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就在国家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之下,苏联电影开始蓬勃发展。
1924年,列宁逝世的同一年,库勒雪夫(Lev Kuleshov)于其创立的电影学校拍摄了《The
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Mr. West in the Land of the Bolsheviks》,正式开启
了苏联蒙太奇运动(Soviet Montage),一直到1930年代初期,史达林政府发表“社会写实
”(Socialist Realism)的艺术政策这几年间,苏联电影工作者对电影镜头该如何连接、
组合(motage来自法文动词monter,意思是建构)有着各自的想法及宣告,其中又以下面三
方的论点最为重要:
库勒雪夫、普多夫金(Vsevolod Pudovkin):
库勒雪夫认为电影是零碎片段的组成(…'to make a picture the director must
compose the separate filmed fragments…),影像本身的内容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
它们的组合。
库勒雪夫曾作了个实验来论证他的看法,这个实验后来被称作“库勒雪夫效果”
(Kuleshov Effect)。他把一个面无表情的脸部特写,分别和一碗汤、一个躺在棺材里的
女人、一个玩耍的小女孩接在一起,然后把这三组片段放映给不同的人观看,结果同一个
表情观众却将其解释为三种截然不同的情绪:饥饿、忧伤、快乐。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一时瑜亮,他的论点主要沿袭自其老师库勒雪
夫。普多夫金曾说过电影艺术的根本是剪接(The foundation of film art is editing.)
,他也认为每个镜头的内容意义不大,重点是在不同镜头的并列(juxtaposition)所产生
的意义。他也曾将镜头比喻为砖块(brick),而使用镜头就必须像是在盖大厦(block)一样
。意思就是说,将镜头组合起来,最后得到一个整体的概念或效果。
爱森斯坦:
相对于普多夫金相关性较强的“连接”(linkage),爱森斯坦的概念是“冲击”
(collision)。他曾经简单直接地说:“蒙太奇就是冲突。”(Montage is conflict.)。
他认为,将本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影像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意涵、制造隐喻的效果
,刺激观众心里产生质疑和思考,这样辩证的(dialectical)、或称为知性的
(intellectual)蒙太奇,才是电影剪接的真意。
举例来说,在其第一部片《罢工》(Strike, 1925),一群工人被机关枪扫射的镜头和被屠
宰的公牛相接,得到了工人的处境宛如公牛的意义。而《波坦金战舰》(Battleship
Potemkin, 1925)著名的奥迪萨石阶(Odessa Steps)一幕,每个镜头的远近、形状、光暗
、动静等等皆有强烈的差异,每一次剪接都给观众带来观看上的震惊,是爱森斯坦冲击蒙
太奇最精采的范例。
维托夫(Dziga Vertov):
与爱森斯坦撞击观众的“电影拳”(kino-fist)不同,维托夫主张用摄影机的“电影眼”
(kino-eye)来洞悉人眼无法迄及的真实。他著名的一段引言说到,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东
西实在有限,所以才会想出显微镜来看那些无法用肉眼观察的事物,才会发明望远镜。现
在摄影机的完善得以让我们更深入洞察眼中所见的世界,可以探索与纪录看得见的现象。
(Our eyes see very little and very badly – so people dreamed up the
microscope to let them see invisible phenomena; they invented the
telescope...now they have perfected the cinecamera to penetrate more deeply
into the visible world, to explore and record visual phenomena…)
在这个前提之下,维托夫将蒙太奇的定义扩大到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当电影工作者在作
选择的时候,不论是决定拍摄的主题、取镜或是镜头如何组合,都是蒙太奇的一环。而藉
由这样的蒙太奇手法,电影将展现或者是揭露人们平常所看不见的真实。
例如在他的经典之作《持摄影机的人》(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中,维托
夫几次刻意用倾斜的角度拍摄两个日常的街景,并将其并置于同一个画面,这便是以我们
一般无法观看的角度呈现出的生活风貌。
关于维托夫剪接理论的细节,请参见: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7378033.html
作者: yuhung (MimiBao)   2008-02-16 22:04:00
大推托维夫 I版主每次都将专业知识整理地很精彩
作者: whylook   2008-02-16 22:19:00
推一个 真的用心看可以学到很多~
作者: yuhung (MimiBao)   2008-02-16 22:37:00
刚刚发现打太快....把维托夫打反了 ORZ|||(最近手误很严重)
作者: SAMMAX (SAMMAX)   2008-02-17 01:20:00
y大那篇当地球停止转动也很精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