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黎明破晓时》- 时光之砚部落格 PTT2个人板 Inkstone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8580403
==========================================
因为沟通是如此地充满可能,我们才会在一生中
不断地寻找能够互相诉说的,能够彼此倾听的,
能时而颌首地同意、时而耐心地辩谈的,让自己
像打乒乓球一样过瘾的他者。
==========================================
虽然已经十三年过去了,但此时此刻,若要选出一部“ALL-TIME”的爱情经典,我相信《
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依旧会出现在许多资格比我老、眼光比我透彻的前
辈的名单上。对至爱铭心的向往、灵魂频谱的共鸣与交集,尽管是无数诗歌与戏剧、耽美
的意象所追寻的命题,但在这过去的十三年里,再无一部片能追上它的质纯与细密。那完
整地从交会、寻得、言说到蚀融的过程,穿针引线在两片灵魂的交界区,不只真切更是珍
稀,将片中的种种烧成了永恒、烙印在多少观众的心底。
“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到了最后,不都是为了要让自己能被多爱一点吗?”在某个朦胧的
瞬间,这是女孩她带着疑问的叹息。再怎么独立坚强的人,还是有被爱的需要。所以,就
让我们回首再眈望它一回吧!
《爱在黎明破晓时》有个再简单不过的剧情:来自美国和法国的这对年轻男女,在一列开
往巴黎的欧陆火车上相遇。他们藉著闲谈认识彼此,并一同在维也纳下车、在几无停歇的
散逛里渐生好感,度过了两人仅有的一天一夜。
因此就形式上而言,《爱在黎明破晓时》这整部电影,其实就只是男女主角两人不断在对
话而已。
但理查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许多影迷心中私藏的经典——且在我
信任并尊敬的朋友里、被不只一人视为少女时期的回忆中最爱的电影——其关键正是他在
剧本中洒进了满满的对白。从偶然相遇、逐渐了解彼此、发现心灵契合并进而产生感情,
这近乎完美的爱情培育过程,在现实世界里至少需要半年吧。但《爱在黎明破晓时》却纯
粹以两人一来一往的对话内容就说服你:仅仅一天,他们已找到灵魂的伴侣。
而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质地、以完全的投入激发心灵的碰撞、终至喷起了满天星子再也无
法复刻的,正是当年两个年轻的主角。
男孩的坦率与幽默、女孩的慧黠与俏皮,他们在电车上的问答、在墓园里的感叹、在摩天
轮中的深情初吻、在晨光下的冰凉舞姿……此中的丰富与自然、深沈与真挚,让人看见了
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以魂灵相交的二人,所交换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人生和爱情上。而关
于彼此的童年和家庭、性格与环境,所接触现世的哲思、曾经历感情的种种,他们聊著、
说著、笑着,疑惑著、感叹著、辩论著;机锋与星芒不停地闪现,而你我便在一旁无声地
羡慕著。
在多年后的如今,世上的影痴们已永远记住了白瑞德与郝丝嘉、罗密欧与茱丽叶、杰克与
萝丝、鲍伯与夏绿蒂等等曾在银幕上并列的姓名。但即使到了戏外,当你看见茱莉蝶儿与
伊森霍克时,依然会在心中一笑地问他们:那根本就不是在演戏吧?其实你们的灵魂之名
,正是席琳与杰西。
他们的纯然与投入,让人难以相信那是在演戏。但之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这么多年来都无
法割舍《爱在黎明破晓时》在心底占据的位置,更是因为每一次看完后、都得再扪心问问
自己:你所期待的,是什么样的爱情?
或者应该问,关于爱情,你最想望的是哪个部分?是烛影摇曳视线迷离的方桌上、爵士乐
缠绕在盛开的花香里,他略带腼腆地坐落妳对边、手握刀叉地仔细拌切著甜点,如同他也
会小心翼翼地为你们呵护、形塑那段安稳的未来;还是在初秋午后轻风的草原,席地而坐
的你们咬著随时会散掉的三明治,但他根本没注意到这小缺点,只管专心地搂着怀中的吉
他、字斟句酌地寻找和弦,要为妳唱出苦练已久的曲子?
又或者是在耀眼的阳光下、潺潺地迸射著晶光的溪水边,你偷偷地望着她的侧面,那样的
发丝那样的唇线那样的眉眼,在光影游移中宛若一切梦境的具现;还是在大风虎虎的海港
边、游客如织但所有话语都被吹散了,而她其实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把微微发著抖
的双肩靠在你的胸前……
也许真正的“过来人”会在这时端出世故的语气告诉你:在爱情里真正重要的,是同甘共
苦的韧性与底蕴、是日常相处的磨合与耐心,毕竟爱情的真谛是在漫漫长路的人生里找到
一个人作伴,因此最重要的是“长长久久”、是时间大过空间的距离、是信念大过千言万
语的心意……
此时的你却又分神回想起:在那间黑胶唱片行里,席琳与杰西一起到“试听室”去试听那
张 Kath Bloom的〈Come Here〉。一时无言的情境与稍稍侷促的空间里,两人边被乐音包
围着、边屡屡偷瞄对方的眼睛,又在感知到目光迫近时赶紧移开注意力。伊森霍克与茱莉
蝶儿的演技如此纯熟,但这自是抽离当下的后话了。真正让你回味无穷的,是在那小小的
、拥挤的空间里所无声弥漫的酸甜微妙的空气。
不只有极致的浪漫、长远的相伴,更还有这些不需言说的、不明白说破的攻守的默契,是
爱情成分中最迷人的气息。为了它们,世间的男男女女才会寻寻觅觅、即使一次次地受伤
也在所不惜。
但等等,请暂时缓一缓。这时候,每一个钟爱《爱在黎明破晓时》的痴人大概都要质疑了
:“这些,就真的,已经够了吗?”
于是得想起我自己写过的这段话,关于茱莉蝶儿去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巴黎二日情》:“
也许找到一个人来排遣寂寞并不困难,但在灵魂最深处等待被填满的应该不只是个座位,
而还有更多、更多。我们只能不断地寻找、不断沟通,了解对方然后试着放入心底,才能
在最深的夜里问自己:这样的温度,是否足够?”
没错,爱情需要的绝对是个性上的互补、特质上的互相着迷;爱情需要的是两人碰撞的火
花、那也许是费洛蒙也许是天注定也许是前世姻缘牵成的羁绊;爱情需要的是共同经营的
两人所有的毅力和耐心、容忍与体谅、相当程度的坚持和妥协、更多时候的付出与感谢…
…,但一路来到这里,若你问我还有什么话想说,我只得得寸进尺地告诉你:“爱情还要
有没完没了的、讲不完的话。”
言语,作为灵魂的窗口(或该说是“出口”?),是我们拉近与他者心灵距离的最直接途
径。言语的功能面是互相沟通、言语的意义面是彼此了解,当两枚心灵拥有相似的价值观
——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不同但又足够相近,所以才有沟通的必要,所以才有磨合的可能
——则能在同样的频率上交会,则会在类似的议题中共鸣。
真正迷人之处在于:最美好的另一半,是你能在他的面前大方地、放心地、毫无顾忌毫不
扭捏地作自己。没有欺瞒因为并不需要、没有掩饰因为并不在意。能够完全地、坦承地、
真切地表达与表现自己,因而能够滔滔不绝、因此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I believe if there's any kind of God it wouldn't be in any of us,
not you or me but just this little space in between.
If there's any kind of magic in this world it must be in the attempt
of understanding someone sharing something.”
当然,这并不表示两人间的沟通就不会有误解、争执,或无法消熔的坚持。也不表示两人
的想法能够完全地重合、或各自的愿望能被一体两面的答案所满足。但正如席琳所说的:
“我知道那(完美的沟通)是几乎不可能达成的,但谁在乎呢?真正重要的是(想沟通的
)意图。(I know,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succeed but who cares really ? The
answer must be in the attempt.)”且她也说了:“为何大家都把冲突当作是一件这么
糟糕的事?不就有许多美丽的事物是从冲突中诞生的吗?( Why does everyone think
conflict is so bad ? There's a lot of good things coming out of conflict. )”
正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才有存在的理由,生活才有经历的价值。也
因为沟通是如此地充满可能,我们才会在一生中不断地寻找能够互相诉说的,能够彼此倾
听的,能时而颌首地同意、时而耐心地辩谈的,让自己像打乒乓球一样过瘾的他者。
而这便是《爱在黎明破晓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永远地改变了我的感情观的特质。关于灵
魂的共鸣、相似价值观的互相发掘与撞击。它描绘出一则理想爱情的“质”,于是直抵我
的心灵最深处,留下印痕再难以抹灭。
那就从头再来看一遍吧。那无止境往覆的对话式结构,从片头弦乐急切的开场其实就能窥
见一二了。火车上相遇的两人,席琳从一开始就是大方的;而透过杰西得体的应对,素昧
平生的两人也才有交集的可能。餐车里的对话让两人逐步地认识,接着是他说服她下车的
那段经典台词,与席琳的一句“Let me get my bag.”——事后的她回想起来,还是不无
得意地承认了:“He TRAPPED me...”
自此开始,从叮叮电车到唱片行、从摩天轮上到游乐场,从咖啡座、运河岸边到古老巷中
的表演,他们像是无法餍饱地不断地聊著,但也没忘记挂念:仅仅只有这一天而已。正是
因为“只有一天”,他们才舍不得浪费任何一刻地谈著彼此与自己。
终究,梦幻的时光会逝去,马车变回了南瓜,而两人重新回到现实世界里。在第二天清晨
的阳光下,那在大键琴音的窗外轻舞的女孩,波光潋灩的脸上尽是笑容闪动着。多年后的
杰西会再度想起这一幕,且再也无法分辨那究竟是梦境,还是已然淡出柔焦的某一段回忆
。是他中学时代初恋的甜心、或中年的当下宝贝的小女儿、或那在异地相逢的奇遇里绑着
两束辫子的少女……
稍稍回复清醒的我自己,则想要从旁再点明:《爱在黎明破晓时》最有趣的吊诡在于,它
以无比写实的方式、充满理性说服力地描写了一段“比最美的梦幻还梦幻”的爱情。杰西
他像是看透了一切地说道:“人们总是会把不切实际的浪漫与想像投射在未知的事物上”
。但片中的一天一夜却如此真实地发生在他们之间。算命婆也告诉了席琳:“妳要先找到
心中的平衡点,才能真正地与他人交流。”但他们的交会是如此行云流水、如此地真诚且
毫无掩饰著。
席琳解释道,她无时无刻不有着“成为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的使命感”,但同时对她而
言,“爱与被爱又是如此地重要”。无论性别的论述带来了多少理性的、社会的、体制的
、结构性的关系解读,但感性和浪漫的“味觉式需求”仍是无法被否定的。另一方面杰西
也说了:“和妳在一起,让我觉得我是另外一个人,而这通常需要靠喝酒或跳舞或吸毒才
办得到。”我们总是有太多想追求的东西,但其中最美丽的、依旧是爱与被爱的种种刹那
的永恒。
所以到最后,终于要再度提起:《爱在黎明破晓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开放式的结
局。发现对彼此倾心的两人,原本约好这只是一天的故事,因为他们知道再怎么完美的爱
情、终有一天会被时间冲淡成涓涓长流的细水。而即使是这样的失落都将带给他们无法承
受的感伤,所以宁愿它冻结在最好最美的那一刻。只是到了片尾,道别在即却终究舍不得
放下的两人,于是匆匆许下了一个充满变量的约定。这约定究竟有没有实现?电影没有告
诉你,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有属于你的答案了。
在多年后的如今,我又再次重看了《爱在黎明破晓时》。看完后我思考着所谓的“开放式
结局”,想着杰西所说的:“生性浪漫的人相信他们一定会再碰面,相对实际的人则相信
他们一定不会吧?”但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想最后的道别,两人都带着满足的微笑离开那一
天——再怎么世故、理性、悲观或受过伤,都一定会明白这次不一样,都应该会相信这样
的契合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选择笃定地相信:他们一定会赴约的。毕竟这样的相遇,一
生中再难奢侈地还有第二次。
然后,我得再打通电话给坐在对面的我自己了。我想要问他:“那么,总是谨言慎行、不
假辞色的你,要到哪一天才会再遇见一个、让你完全地放松表现自己的对方?”
==============================================================================
延伸阅读:《爱在日落巴黎时》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8627027
《巴黎二日情》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12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