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894543
“你以为是加倍的保险,没想到,却是加倍的危险”
与“美国神话制造机”Frank Capra不同,Billy Wilder除了能够拍出
多部片厂时代要求的喜剧或通俗剧码(melodrama)如《龙凤配》(Sabrina)
、《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更尝试拓展影像与题材的无穷可能。
于是,我们有了一部幻想、回忆与现实共同交响的后设实验《日落大道》、
描绘艺术家的的创作焦虑与忧愁《失去的周末》与沈思战争的不朽经典《战
地军魂》。以及,在比利、怀德那个深受德国表现主义与经济大萧条影响
下的黑色杰作《双重保险》(Double Indemnity)。
《双重保险》具备黑色电影(film noir)所有元素之必要:蛇蝎美人、
侦探或类似作用的角色、谋杀、角色误认(mistaken identity)、高反差
打光、小房间里的剧场式场景调度,与重要的谋杀动机:sex and the money
,性与金钱。但比起齐名的《大眠》或《马耳他之鹰》,《双重保险》有着
完全迥异的叙事观点;也因为这个根本性的歧异,让我偏见《双》是一部更
佳的黑色文本。
从故事一开始,电影就是一场行凶者的告白(confession),扭转了本
格古典的(几近)全能全知侦探观点。在古典好莱坞道德主义操作下,“邀
请观众进入凶手心理状态”,这几乎是一个疯狂而伟大的尝试,更遑论它一
开始就打破“人是谁杀”(whodunit)的叙事传统,让观众失去解谜的紧张
期待/乐趣。从“叙事观点”与“结局前置”的二大反传统架构下,从一开
始,《双重保险》似乎就注定是一部失败之作。抑或一部黑色新潮流的革命
之作?
一首卓绝的本格破音。“破然后立”,Billy Wilder牺舍了传统解谜的
乐趣,大胆地以凶手的自白作为开端,反而创造了另一种更深层次的扑朔迷
离与心理写实;观众反而更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恶魔/凶手的话,
能否尽听尽信”,就提供了更为悬疑的剧情张力。
而一旦观众预认凶手后,便掉入导演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双重保险》
其名早已预示一种“计中计”、“谜中谜”的双重手法。主角Walter的确是
凶手,但充其量不过是情人Phyllis借刀杀人的方便利器罢了。到头来,真
正使其为经典的,除了实验形式上的倒叙技法与凶手观点,更是当Walter豁
然开朗后的(知道自己不过命运之力设计下的死囚)彻底绝望与深沉哀歌。
认同或不认同主角,我们都为这种深陷其中的无力感与毁灭性,感到巨大的
悲剧意涵,其所生命不能承受。死或不死都无所谓了,沃特的自白象征他并
非畏罪,更无所惧即来的死狱;夜幕低垂,全然的黑色悲剧,已经笼罩着他。
唯一的光亮,是幕落前的一抹香菸火花。叼根最后的菸草,那是你所能做
的最酷抵抗之姿,然后耸耸肩对生命说:我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