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男孩
最近打开电影版,看到的都是统计票房、或是票房纪录等等资讯。曾几何时
,想看部电影要考虑到荷包没有麦克麦克,手边有没有闲钱去看部电影;曾几何
时,开始锱铢必较地倒数即将来到的统一发票对奖日,哪怕只是两百块补贴贫瘠
的小青蛙。就像是那本总是被真正丰富的创造力涂鸦填满的国语课本中,吴鲁芹
老师的“数字人生”那课一般,一觉醒来,竟然发现我们的生活的组成成分,全
部都被替换成数字跟阿堵物。
“票房证明一切。”、“数字会说话。”这些话语变成流行语,成为了行为
与思想的准则。
一切的一切,都要换算成新台币。
有趣的是,从小孩子视点出发的“囧男孩”,带给我的第一印象,既不是苦
中带笑的成长故事;不是描述童年与残酷大人世界的斗争;也不是自然而然融入
剧情的社会关怀议题,而是前面所提到的数字世界。像是骗同学把五百块丢进“
火星人”躲在里面的废弃教室,再偷偷溜回去捡回;或者是把拆除的“学长”铜
像带回去,可以换好多钱,晚餐加菜。
真是充满“铜臭味”的电影,孩子们怎么会如此市脍呢?
这是导演透过孩子们的眼睛,让观众看到自己现在丑恶的样子;还是我自己
已经戴上拿不下来的油腻市脍的眼镜?
在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请容许我先岔开话题,讨论这部电影的其他面
向。
囧男孩以三段动画、黑白电影的形式表现三个短篇童话故事:王尔德的“快
乐王子”、德国童话“哈美伦之笛”以及杨雅喆导演编写的“异世界”。穿插的
动画风格独特,很有日本动画《恶童当街》的味道,最后一次看国产动画是魔法
阿骂,错过了火焰山、妈祖等作品的我,没想到国片2D竟然能有如此杰出的表现
,让我感到相当兴奋。
如果说这部电影只是透过孩子的眼睛来呈现成人世界的残酷,那就显得太过
于片面。事实上,导演容许了许多讨论的空间。前往想像中的成人世界“异世界
”是无法回头的单程票,但是我们在这段旅程当中,还是可以找到值得珍惜的事
物的。在看日剧或是日本电影文本当中,有个关键字,几乎贯穿了我看过四分之
三的文本:“大切なもの”。这个字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最重要的事物”。
在这段成长的旅程中,囧男孩们找到的最重要的事物是什么呢?他们根据心
中最珍惜的事物,打造出来的世界,是被阿堵物所围绕的世界吗?
在第一段“快乐王子”的故事中,成人们所带来的“离别”,囧男孩心中暗
恋的女孩转学了,而一直不敢开口邀暗恋女孩的骗子一号,在最后离别的时刻,
还是鼓起了“勇气”,不再假借骗子二号之口,亲自邀请女孩一起加入他们搭乘
龙卷风前往异世界的旅途。在这段旅程中,最重要的事物,正是“勇气”。是孩
子们从怕黑到不怕黑,从不敢自己一个人上厕所到可以自己一个人去的“最重要
的事物”。那是无关出身、无关家庭背景、无关你是单亲还是隔代教养,每个人
都一样在旅程中被赠予的重要事物。
在第二段“哈美伦之笛”中,发生的是骗子二号妹妹失踪的事件,本来因为
祖母只对年幼的小妹妹偏心而吃飞醋的骗子二号,却因为妹妹真的失踪后,急着
跑到半夜的操场(那是在他获得勇气之前,深怕晚上学长铜像会跑下来的操场)
,同骗子一号一起呼喊著妹妹。在这个旅程中,他们学到的,是对于自己的行为
“负责任”。
“各位阅读文章的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责任感像是喉结、胡子一样自然而
然就会伴随着岁数长出来的啊。我们看到的反例难道还不够多吗?”又怎能说这
不是旅程中贵重的礼物呢?
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绝不是让孩子们在成人打造的恶劣环境中打滚的悲
惨故事。不、他们一点都不悲惨。面对恶劣环境带来的遭遇。即使会哭、即使会
心痛,即使有生离死别,我们看到了囧男孩们还是继续爬起来,往前进。
所以这部电影不只是文章前头所提到的“透过孩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的残
酷”;孩子们并非被动的,一但给予了囧男孩最重要的事物,他们是被充权的。
这部电影的解读至少丰富成双向的:成人视点、或是孩子视点。
这样的解读,在第三段的“异世界”童话故事中,更引出了另一项主题:孩
子与成人世界的冲突。原本孩子们童话故事中的“异世界”指的是想像中的长大
后的世界,那边没有家庭作业、可以骑大象上学。但是在和呼唤他们“骗子”,
却总是食言的成人们打过交道后,发现“异世界”竟然是扭曲的。
这边有个有趣的命题:事实上,孩子与成人对立的架构并非永恒。下面的对
话出现在一场家暴,孩子对父亲说:“没关系,你会老,我会大。”在孩子与成
人冲突的架构里,不断成长的孩子事实上是要学会掌握自己的能力的。也就是骗
子一号在震怒的状态下,拿起石头砸向欺人太甚的玩具店橱窗。
就像是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Spider-Man(2002)当中的命题一样,当能力越来
越强时,我们能不能不被能力所控制?对于自己的能力,我们能够负责吗?
我想,火本身就是没有善恶的。不论是还在异世界特快车上、刚抵达终点站
或是已经在扭曲的异世界打滚的人们,都还有机会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物
?暗恋的女孩?全球限量的玩具?友情?亲情?还是......能使鬼推磨的钱?”
各位观众,我以为,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重要的事物”,我们就可以减少
犯错吧。
在这部电影当中,有人圆了导演梦;也有卑微的观众拾起了对电影的热爱。
戏里戏外,我们也许都能找到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