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去戏院看《流浪神狗人》的前一天,这个台湾人每年都慎重其事,
祭祖扫墓的清明节日,当晚搭出租车时随便和司机先生闲聊起“网络扫墓”这
回事,还顺便扯进“神明公仔”这玩意儿。想来其实挺有趣的,身处高度科技
发展时代的我们,现今究竟是怎样看待自古以来的神,或鬼,或膜拜祂们的诸
多习俗呢?
●神只/信仰
正好,《流浪神狗人》透过影像、故事,带给我们更多关于神只、关于信
仰,以及人们看待这些的态度,于各个面向的诸多省思。对于神的膜拜,无论
中外,不分宗教,起源无非是世上的人们借此寻求苦闷生活的一个出口,或是
找个寄托未来希望的对象。然而,当神明的膜拜或供养成了一种为达个人私愿
而类似条件交换的买卖时,神是很可能因为丧失寄予厚望此功能性而惨遭遗弃
的,于此同时,人们的心、他原有的信仰不也跟着一块儿丢失了?
陈芯宜导演对于神只的观点,一开始看来像是不以为然,让神们与人们保
持一个比较远的距离,高捷荒郊野外捡拾来的神像,硬是不理会他的诉说,怎
么看不过就是木头雕刻罢了;必勇手中的十字架项链当然也不可能轻易帮他戒
酒。之后,对于神的一些质疑被提出来了,祂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能不能
帮得了大忙?(出了车祸若为了尊重基督而实话实说呢....)神始终摆脱不了
祂被创造之时就伴随的功能性需求,遗憾的是,人们时常在求诸于神的同时忘
了反求诸己。所幸,在陈芯宜和楼一安在剧本巧设铺排之下,让原不存在但实
体流浪的神回归本位,予人发挥效用,也让活生生但精神流浪的人找回自我,
对神圆融接纳。最重要的是那份坚定的信仰吧!尤其生活在现今重度压力、高
度竞争的社会,精神上、经济上都亟须解决之道的时代。信仰神只、信仰金钱
、信仰偶像、信仰工作....,回归到最根本是要信仰自己呀~天助之外,更要
自助!
●讽刺/质问
《流浪神狗人》电影里有许多讽刺桥段不禁教人看了发噱,但是电影外同
样是很讽刺的,因为观众笑开的同时,应该也觉得自己真不应该,意识到讽刺
的点,正是我们所处台湾社会的各种光怪陆离、匪夷所思或本末倒置的现象。
头戴夸张的胶框眼镜,一副不太正经说起话来语带敷衍的妇科医生;连环车祸
现场记者急忙报出高贵名犬失踪的如此“重大”消息;最不天然、最是刻意的
身心灵中心要帮助都会上班族达到最天然自由、最自在放松的境界。而讽刺到
了极点的,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SM援交转为诈骗取财吧!现代都会人的
压抑、扭曲、病态,一览无疑。《流浪神狗人》很值得一看的地方就在于此,
陈芯宜聪明地选择一种间接的质问方法,以冷调讽刺丢出一个个社会批判,害
观众看得心有戚戚,不知是残忍讪笑,还是自我解嘲?
所幸这部电影所批判的所讽刺的不至于太强烈,而且最终结局流露出台湾
人的温暖,这份温暖可能来自陌生残障者对流浪小少年的关心,也可以是山区
原住民予外地游客的指路相助,或者是关系紧绷到快要爆炸的夫妻重修旧好。
城乡差距固然存在,贫富之别明显扩大,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族群、不同的
年纪,其实都各有各的生活难处或精神困境,不是吗?与其埋东怨西、羡慕他
人,不如抽个吉签,好让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精准选角
看《流浪神狗人》里苏慧伦的演出,我一直有种错觉,以为《深海》当中
那位忧郁的女孩长大了,甩了李威后离开高雄,然后跑到台北来跟张翰成家立
业啦!XD 同样地看到张洋洋在这部片中的模样和举止,不禁令我设想成《指
间的重量》那个四处偷窃的小子之后沦落至此....这实在是有趣的连结,也代
表这两位演员诠释特定性格的角色,均有其精湛的表现和高度说服力。看过《
流浪神狗人》,我怎么也不会忘记玻璃倒映一片蓝天上头透出苏慧伦深深忧郁
的脸庞,以及洋洋对高捷说完自身经历后强忍自幼缺乏亲情的悲伤而仍不断一
口口咬著宝卡卡的难过神情。另外,台湾电影圈内多人的鼎力相助,不仅让观
众看足其他新生代演员,如黄健玮、柯佳嬿、马念先,眼尖一点的还能瞥见周
美玲和李志蔷导演出场客串一角,算是好友的情义相挺吧!
●交错剧情
多组人马原本互不相干,随着剧情推展逐渐相互交错,交替影响,而观众
看电影的同时也跟着组织或解构,因此得到观影乐趣。说实在这类剧情结构近
年在影坛上实在不少,从《冲击效应》《火线交错》到《天堂边缘》,台湾有
过《一年之初》。虽然《流浪神狗人》可能因为各组人之间片尾的连结(那桶
汽油实在有点扯)过于巧妙而稍嫌刻意,但导演充分利用此类型如实呈现台湾
的多元化,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也表现不俗。有都会男女、原住民家庭,也有
肢体障碍或流浪无家的边缘人,甚至点了一下外籍劳工。我们都共同生活在台
湾这块土地上,拥有着相通的在地文化,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不过生活依
然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