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从大处、前处的讨论点着眼先,再依序谈到各桥段、后段的讨论点~
1.想像的三国:
不论是罗贯中《三国演义》、Koei《三国志》系列游戏、陈某《火凤燎原》,
不都是想像的三国吗??何以独薄李仁港的《三国之见龙卸甲》?
甚至作于晋朝、以成王败寇论、慑于官方检视的陈寿《三国志》,也未必完全忠实。
(或许,李氏的创作功力较差,这便可批评...但不能以"因为不是史实"就否定其创作。)
2.刻板的观众:
给予负评者,有的是很深刻的从电影手法、剧本去批评,这是能接受的......
但许多"演义迷"、"游戏迷"、"漫画迷"的批评,实在是很难令人认同......
试问:长阪坡七进七出就忠实吗?无双乱舞就忠实吗?火哥就忠实吗?@@
(有人特别提到服装的考据...殊不知所谓的"考据",若从演义来说,其实是根据
宋代《武经总要》资料所联想来的;若就漫画游戏来看,更属无稽!)
拿同样是创作的东西来质疑电影创作,是目前许多负评中的吊诡症结。
3.常山小卒&常山情结:
A.
罗平安和赵子龙的小卒背景,能让角色在当代观众心中引起更多共鸣,这样的设定
出发点很好(至于后面的铺陈能否引发共鸣,又是另一回事了);日后的大军中,仍
有“云”字旗号,也暗示了赵子龙(卒,阿猫阿狗)→赵云(将,是个人物)的改变...
但全片没什么人称他赵云,这也是值得玩味的(至于孰名孰号,在创作中很重要吗?)
B.
常山自然不是刘备地盘......但衣锦还乡的情节是必要的,女性角色所带出的温柔
也是必要的......在创作中,常山一定要在哪里吗?重点是回乡的意义......而被
许多人认为无疾而终理应删掉的感情桥段......正因为男女间失去发展、没有结果,
才具有乱世引人愁的意义!赵在临老、临危时脑中一闪如跑马灯般的倩影,不也是
许多人曾有过的共同体验?这需要很多铺陈来解释原因吗?(男子汉应该懂我说啥)
C.
“赵子龙是咱们常山的大英雄,怎么能够跌倒呢!”......老者这话,对今天的刻板
观众来说,是最大的讽刺呀!很多观众甚至指责“岂有下马来打”,怪哉......那跟
戏中乡民不许皮影戏中的赵子龙落马,不也同样荒谬?综而言之,本片就是演出赵云
作为人的一面,这才是真正感人的东西(比神话的无双,真的有意义多了)。
4.义军&曹军的设定
这方面也很有意义,“原本是救皇帝,变成自己当皇帝”......反映了政治的现实
(刘备要真匡复汉室了,恐怕也要请诸葛亮演华歆的角色,请献帝禅让,国号未变尔)
而曹军舍夏侯楙、择虚构的曹婴,除了能以祖孙的恩怨传承,对比赵老将的武运,
女角的考量也是可行的:
A.商业考量(全然没有女角行不通) B.巾帼不让须眉的设定,强化不服输之气势。
(怎么就没有人骂火凤之宦官貂蝉、游戏之武将孙尚香呢?).......此外,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令天下人负我”的负面价值竟获延续,也饶富警世意味。
(若仍采用夏侯楙,就表现不出来!)......当"棋子"们观影时,能不感叹?!
5.诸葛亮的人性化、权谋化、老化
除了还给政治人物可能的人性真面目外,也能提高与赵子龙间的对照层次,我认为
李氏这点创作得很好-可以说孔明不只再侷限于孔明了......而是任何一个政治人物
(至少比政客好一点,虽有阴暗面,但具备理想动机)的可能缩影~李氏把诸葛亮诠释
得宽广了,我很期待他继续拍出这号人物的人性、才华与无奈。
(史实上的诸葛亮比李氏拍得残忍多了)
(不知道反对他拍诸葛亮的人在忧心什么......罗贯中让他借东风就不奇怪吗?= =")
6.赵子龙让罗平安报首功
反映子龙的情义VS罗的愧疚与内心冲突(长阪坡护幼主,一成一败又再度深化之)
(所以......有的时候,弱者面对友善的强者帮助时,内心真的是很矛盾的Orz)
很多人把焦点放在曹军先锋太弱是怎样@@......我觉得很强了(那先锋常演反派)~
7.刘备的政治性格、关张的大气魄
这段是我认为全片最精采的地方!除了设定佳外,刘关张三角也演得卖力。
A.
刘备就算失了妻小,也决定要关起凤鸣山城-因为他是政治人物!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妻小自然沦为其次(史实也是如此,他老祖宗刘邦开始便皆如此)......而这与
赵子龙那十足不够政治的士卒性格恰呈强烈对比~赵子龙重私人情义,因此当罗平安
失职时,他毅然跳出来,只为保罗一命-罗者何人?是同乡大哥,也象征了常山故乡!
(战乱中经常有人念及故乡之情,做出有违理性的事情~具体来说,就是当亲人不在
身边时,把同乡当亲人,甚至付出性命去维护之~比方台湾老兵里头,就屡见不鲜)
刘备后来能借他盔甲去救阿斗,也是很拢络死士之心的举措(也确实是英主之举)
B.
张飞一听到嫂侄皆失、进而大动干戈,也对比了舍身但冷静的赵云......鎗头反过来
很有意思(虽然对张飞来说是种侮辱......果然更怒XD 但相信没人会认为,就算没反
过鎗头,张飞挨了那鎗就死定了吧XD)......这段武戏很精采,充分展现了彼此的武艺
(我看得都快坐不住了~还是建议没看过的人入戏院看,这种动作魄力,在家看DVD真的
会有差~)
C.
关羽随后进场劝止......更显示关羽技高一筹!!(看了B段,若从Koei排行榜来看,
也真的只剩吕布和关羽能插手了XD)......这段运用了传统香港武侠&日本武士片中,
惯用的表现手法-冷眼看待冲突、随后能出手止住双方者,才是最厉害的!这段可谓
本片动作的高潮;最后刘备紧抓住关张,方才罢休,也显示了刘在兄弟中的威信。
8.五虎将“兄弟”情?
有人质疑怎么稍早还打架的关张赵,待护送赵去救幼主时,马上就称兄道弟起来......
A.将死之人,其言也善;英雄相惜&拢络军心(对当时的关张而言,赵还只是兵卒)
(乱军中救幼主,本来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把赵当死士才合理!)
B.同袍本兄弟,今日军中将官不也以弟兄称呼士兵们?很奇怪吗?
另外,片尾赵子龙对关张当年护送他"安心上路"的那段跑马灯回忆也被质疑......
这也不奇怪(不是我要去合理化剧本 纯就合理的生命体验去做读者诠释罢了)
-因为面临同样的“死别”情境,很自然会唤起当年回忆......这跟五虎将间情感
是否深厚无关,赵是否跟关张后来有称兄道弟并非回忆的充要条件。
C.五虎将的盔甲高悬殿堂......就等赵子龙的一座......想当初从长阪坡罗平安帮穿
盔甲,到后来也是罗平安帮忙卸甲......是很重要的桥段,阐明生命斗士终将殊途
而同归......跟绕一大圈的地图意味相仿~
(卸甲象征了放下乱世中该有和不该有的种种重担,前面诸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9.无用的阿斗?护心镜在哪?笑对曹贼?
A.生死未卜的婴孩,值得将士牺牲生命去争取吗?"无用的阿斗"引起观众诟病,认为
未审(成年后表现)先判(历史定位)有违逻辑......但光从罗平安、赵子龙的立场来
看,不论阿斗是哪个大官的儿子,都是不值得的,为其牺牲,自然徒劳无用!
(要不是罗搞砸在先,赵也无须冒死去补救......)
B.一定要用护心镜藏阿斗?没有人知道长阪坡当天究竟发生了哪些细节.......
“长阪坡七进七出不是一种浪漫”是理解史诗创作的必要前提。
(再重申:“赵子龙哪能跌跤呀”的念头要破除!)
C.对曹操的笑,是乐(从卒→变将,前述备矣),也是悲(差点送命),笑是解放、解脱,
也恰如其份的,成为死前回忆的最后一幕(永远的解放、解脱)。
10.韩德、邓芝与罗平安
A.韩德与曹婴的互动,改编得很好(至少比夏侯楙版有意义多了),演员于荣光不亏
是传统戏剧出身的,复杂表情诠释得入木三分......既然有知遇之恩,那么做棋
子也无所谓了!反正也是跟着儿子去也~
B.邓芝挺无趣的,跟关兴、张苞一样......但彼等的平板、生嫩反倒更能衬托出赵
(也就是演技精湛的华仔XD)的不凡@@
C.罗平安演得相当好(对洪金宝来说那也是应该的)......当赵闻知其背叛后没有啥
剧烈的反应也是恰当的(因为早已看破一切,若激动起来反而不妥)......很多人
只注意到最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三国老生常谈中,觉得了无新意......
其实......若深入的同理角色说话内涵与语气......会发现令人不寒而栗的历史
感慨......"罗平安,平安了!"、"他的语气悠哉自适"、"天理其实并未昭彰"!
颇同黑泽明《乱》等片的幽暗旨意......李仁港或许也幽暗,但他让我们看到的
不只是耍弄帅气、豪迈与小聪明的动漫三国,而是真实的乱世余生记。
总之,不能茍同情绪性or未深入客观观影的多数负雷说法......但也同意少部分理性
的负雷,本片是"瑜不掩瑕"的~说好雷的少,所以谨提出以上好雷,供大家平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