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九降风:曾志伟的意义

楼主: Ihsuma (Amushi)   2008-03-12 15:18:51
九降风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9winds/
撰文/汤祯兆
原文:http://0rz.tw/483Kz
《九降风之台湾篇》针对年青人的秘密议题而发,透过针对如何面对秘密的困惑
(一个年青人时常面对而又不知所措的课题),从而去披露从中所带来的人际关
系解体变化。故事背后并无大道理,但青春电影的吸引之处,正好在于同一议题
在不同的天空下,演绎出来总有另一番风貌──大家都心知肚明,对年青人来说
所要的不是道理,反正青春只有一次,要犯错的即使事先张扬也同时会犯,关键
在于犯错的过程是怎样展示出来而已。
2008/03/03, 周一
今年电影节的焦点影人是曾志伟,这也是我一直欣赏及认同的选取方向。对工业
的正面介入及肯定,正是电影节的角色及功能之一,同时也可避免了曲高和寡的
流弊。电影的完成有赖不同岗位的人材互相配合生成,过去电影节也曾把焦点目
光放在美术指导又或是动作指导身上,正好反映出一种从整体格局考虑出发的宏
观视野,而不会值囿于有市场价值的导演及演员身上。
曾志伟入行35年,不时提携后辈。此外,曾志伟的其中一个身分,正是一般人极
为客易忽略的监制角色,由于监制的角色一向颇为神秘,加上又欠缺文献资料参
考,所以在研究范畴里往往被成为存而不论的一环。今次又曾志伟亲自现身说法
,当然极具参考意义,由我们熟悉且已成名导的陈可辛以至正冒出头来的黄精甫
──在曾志伟的解说下,大抵会令我们更明白监制与导演之间的互动关系。
而电影节的重头安排,正是把曾志伟游走于两岸三地的监制计划新作《九降风》
作同时的全球首映。这是把同一个青春故事的格局命题,分别在中港台三地以不
同背景加以重塑的有趣尝试,而且悉数由新导演及年青演员担岗,是一次极应珍
惜的机会。
每年十月以后,台湾的桃、竹、苗、澎湖县等地区,常刮著每秒二十公尺的风,
这种风力不亚于轻度台风,加上农产品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盛行,所以三百多
年前的祖先们就称它为“九降风”,而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至今了。所以每当九
降风吹起来时,总会引起极大的风砂,正好用来借喻青春躁动期内的种种波动变
化,那亦是成长前最终的告别洗礼,因而扣紧题旨。
曾志伟以监制身份,现身说法。三地作之中,台湾及内地的版本反而更紧扣1997
前后的时空背景,反而香港版本则明显尝试摆脱1997的时间羁绊。我看过台湾版
,发现正好补充了香港青春片阙如的特质。一直以来,香港的青春电影均不成气
候,很多以青春为名的港产片,往往均陷入假设社会写实片之名行煽情招徕之实
,近年较为清新可喜的只有硕果仅存的《初恋?喳面》。
反观台湾的青春电影一向发展得较为成熟,甚至早已出现如杨德昌《牯岭街少年
杀人事件》般的史诗式钜制,两地发展的先后不可同日而语。
《九降风之台湾篇》针对年青人的秘密议题而发,透过针对如何面对秘密的困惑
(一个年青人时常面对而又不知所措的课题),从而去披露从中所带来的人际关
系解体变化。故事背后并无大道理,但青春电影的吸引之处,正好在于同一议题
在不同的天空下,演绎出来总有另一番风貌──大家都心知肚明,对年青人来说
所要的不是道理,反正青春只有一次,要犯错的即使事先张扬也同时会犯,关键
在于犯错的过程是怎样展示出来而已。
作者: whyte (witt)   2008-03-12 21:5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