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K歌情人

楼主: oberon48 (灵魂代理人)   2007-07-08 15:46:47
以一首80年代的“pop song”为开头,真让我想逃出戏院,那是什么鬼?但是,转念一想
,我发觉原来才不过20年,昔日的风尚就已成为今日怀旧的对象。80年代很重要的一点是
,MTV音乐台出现了,这是流行音乐工业全球化的开始。从这个角度看《K歌情人》的片头
,又有了另一种喻意。那就是,MV从一开始到今日仍言不及义,电影还好心的给了对照组
,Cora与她的佛陀性高潮。《K歌情人》所认为的,真正的MV是什么呢?就是电影中的歌
曲,那是放在影片的脉络下因而变得有意义。
根据好莱坞电影的公式。男女主角一定会在开头10分钟内见面,且一定互相不抱好感,
最后却一定会上床,剧终时在一起。每一部好莱坞电影都有一个固定公式,而每部电影
却要将它变得有“某些地方”不同。女主角Sophie,的职业与行为,对Alex最重要的钢
琴(音乐)视为放包包杂物的桌子,而她进入Alex房子的原因是照顾植物(为末路的Alex
带来活化的契机),最终,使房子充满生机,同时,这个代工职业也不会如女仆一样强
烈地让人感受到阶级的不平等(plant girl/只出现一次)。《K歌情人》中的男性,可
以分成有植物(Alex)与无植物(其它)两者,植物隐喻著与女性的交往条件,关切与
体谅,生活无植物,如Alex的经纪人,妻子外遇的对象就是个园丁;而生活有植物者,
如Alex,在刚开始条件是不完整的,因为他对植物的关切仅是请人(女性,且没有女人
味的)帮忙,且真假交错;而在影片中段,当Sophie因写词不顺过度浇水时,Alex才真
正关切起他的植物的处境。
在第二次会面时,Alex(男性)发现了某个对他急迫的需求,因而决定进一步认识那位
“决不会给她房门钥匙”的帮手,男性一直是主动的。但另一方面,Alex在填写歌词上
的弱势,却又使他丧失沟通的“发言权”,当然,最后会有所改变,因为女人不可能一
直主导话语。Alex没有什么?填词的能力,而他有什么?音乐,因此文学救音乐这个母
题潜藏在《K歌情人》。《K歌情人》不只是失意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样也是一场文
学与音乐的交流。Alex与Sophie开始有互相认识的机会都发生在两人展现内在才能之时
,他们彼此对对方的偏见也是原由自被后所在的领域,并在“A way back into love”
的歌曲创作中萌生爱意。旋律,在《K歌情人》中就像情感,而歌词,则是个性与故事,
如同Sophie所说。
既然是爱情电影,创作出情歌自然无可厚非,又是点歌者指名,自然无法变更。但是,
这些灌之以爱情的情歌背后,就是对爱情的情歌化。“A way back into love”成了对
《K歌情人》最浓缩的理解,大意不免是虽然交往的过程有些冲突,最终仍会相爱云云。
片中“A way back into love”音乐歌词的灵感的激发,同时也是爱情的萌芽,两人一
度关系紧绷,也是为了这首歌。歌曲虽然重要,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出歌舞剧电影,歌曲
是内容的一部份,而非形式的一部份。
《K歌情人》的核心事件是创作,过程的苦恼、争执与完成的喜悦,而我们见证了这个过
程,因此会有完成的喜悦,这是一种成就感,用最永久明确的方式,印成乐谱来表达。
当音乐创作进行时,钢琴是必要的,但是平价的数位工作室解决了原本复杂的创作技术
门槛,这使《K歌情人》具当代性意义。在片末字幕时,出现一个惊人场景,当电影的
制作人员表卷动时,休葛兰跟珠儿芭丽摩演出创作“A way back into love”时的场景
,好像他们“真的创作了一首歌”。本片用了Cora来当专心创作音乐人的对照组,将一
首精心创作的歌曲变得四不像,可怕,不过在圆满结局下迷途知返,还是乖乖地唱了当
初二人创作的歌曲。另一个极端,是Sophie的旧情人Sloan Cates学院派的作家,最终的
发展目标不是写下什么名著,而是跑到好莱坞去写剧本,证明学院派也没多高尚。因此,
从《K歌情人》角度来看,或许真正美好的结合是双方不再矜持,相互激荡。
Cora被当作一个流行巨星来塑造,对比于Alex之80年代巨星,或Sophie的文学领域,她呈
现出什么形象?快节奏的舞曲,性感的身材,异国风情的歌词内容与音乐风格,目标是满
足观众对流行的想像。另一方面,Cora歌曲中将东方神秘化的偏见却是后殖民理论所批判
的对象,对东方极度浪漫化的想象引出了偏见,并以“滥情地”作为扭曲东方,特别是佛
教文化的借口,忽略了电影对概念塑造所扮演的重要性,成为引人批判之处。是电影意图
塑造的当代流行音乐形象如此,还是电影本身的偏见(流行音乐区解东方,因此我也可以
区解东方来达成此一印象)如此,实不可知。
Sophie的姐姐是刻板印象的再现与破解,刚强的长相,与Sophie身高上的差距,意味她在
家庭关系的主导地位,而她是POP的歌迷则说明了,即使中年人,也能曾有一段迷哥迷姐
,当粉丝的经历;同时,Sophie的姐姐也是拉近她与Alex之间距离的一个重要媒介。当然
,我们也看到了歌迷对偶像的去神话化的反应。活在过去荣光的Alex的演出一场比一场凄
惨,只剩下少量上年纪的死忠迷与大量过客游人,这不正是休葛兰自身的写照吗?不过,
休葛兰椄O成功了,至少让我在大半时间中,相信这发生在英国,而非纽约。
作者: ianlin45 (Ian)   0000-00-00 00:00:00
联想力很丰富
作者: jimmy2130299 (hiking思)   2007-02-27 16:37:00
我觉得写的很棒~
作者: Odaman (odaman)   2007-07-08 17:51:00
我总觉得有些地方是主观意识的刻意曲解...
作者: Odaman (odaman)   2007-07-08 17:52:00
事实上我感觉导演并不是这么的强调背后的意识形态
作者: Odaman (odaman)   2007-07-08 17:53:00
或许说...很多只是想强调小趣味的地方却被刻意用宏观角度来矮化其中的味道
作者: Odaman (odaman)   2007-07-08 17:55:00
毕竟如果要强调那个年代的商业作风的话已经有太多同质性甚高的作品了
作者: kirkquiang (等等等等)   2007-07-09 03:42:00
解读来自于误读 还是要鼓鼓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