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cclum 2015-02-09 17:03:00无批评之意,本来就是到什么层次说什么话囉。但是这整篇章其实到的谈论是"放松"。所以放松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方法,只要你能放松就好囉只是许多人习惯靠静坐的办法,观察念头的办法来谈放松,也许不过就是要给自己一个空间跟时间,自然调整自己的习气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5-02-09 18:23:00这个方法刚开始是放松的方法,后面是open-up meditation的原理,但不好练。
作者:
ccclum 2015-02-09 21:50:00我头已经开开了(凹陷进去)。一开始是隆起,后来是凹进去。我觉得我可以在头上种花了
作者:
wzch (杀很小)
2015-02-12 22:01:00i大说的没错,整篇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组成,前面是放松,后面是meditation,放松很好练,睡着也没关系。但重点是后面,非常难。
就是默照禅吧...... 感觉很像COPY人家的...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5-02-12 23:59:00曹洞宗的默照禅传到日本后,就变成“只管打坐”这玩意了。只是很多提到默照禅的书籍又会谈到止观,我个人是觉得怪怪的。
其实我觉得他更多的是观而已 观念 观景 观物 不被所侵不知I大对默照想法如何 我个人是觉得他的止包含在观上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当初要传法时 不知如何翻译的问题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5-02-13 11:03:00默照禅若是止观,那到天台宗修不就得了,干嘛在禅宗修呢?我个人是认为台湾对默照禅的文字诠释还是以法鼓山这脉做得比较好。默照禅之所以难修是因为它必须没有“心一境性”的方法,并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标的上头,那又怎么会跟“止”扯在一起呢?正因为得让念头自然生灭,让其自然地愈来愈少,乃至最终无念的状态,所以说极难修持。
所以才说这自然生灭的止包含在观上囉 到时我会去法鼓应该会更清楚
作者:
ccclum 2015-02-24 12:46:00其实在佛教的三皈依(大圆满)来看,佛为觉、法为正、僧为净止观、默照等等的方法都是为了得"定"所以实在不需要去有所分别,专门地找一门深入就行只要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没有丝毫的误解,那个各种方法都将会在一处汇合。
作者: hesta 2015-04-11 16:24: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