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财政部亮牌 八大行库还有最多8千亿不动

楼主: s8752134 (AndyChen)   2024-09-03 11:43:38
※ 引述《dog00730 (Dooooooooooog)》之铭言:
: 他民营银行是否有“限贷令”,金管会也得处理。
: 一位行库高层指出,首购族房贷最多的仍为八大行库,不少大型民营银行则会在房贷客户
: 上精挑细选,要对财管业务有贡献的,首购族并非其目标群,金管会只要金检银行,摊开
: 来客户情况就会知道。现在民营银行愿否承接这些首购族,财政部管不动,可能要看金管
: 会,包括中央银行今日特别找其他大型民营银行一起和八大行库开会,也正是希望全体国
: 银“同心协力”。
讲一下银行风险:
老实说政府希望银行尽量给首购族开绿灯,换屋或二屋以上的要排队 / 减贷 / 拒贷,
这件事情站在银行的风险角度来看明显是不对的。
我相信但凡有点风险意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做完全不正确,这显然是政治力介入后的扭曲
状况。
因为银行的风险提升,但对应的收益却无法增加。
甚至还有个申诉专线,增加一个管道可以去要求银行降低利率 / 提高贷款年限,
这个会是目前银行房贷业务受政治力影响后扭曲的现况。
理论上有担保品的风险 < 没担保品的风险 -> 台湾地板房贷利率却高于地板信贷利率
更具还款能力的多屋族风险 < 首购贷款的风险
作者: benson502 (benson)   2024-09-03 11:45:00
怎么可以趁火打劫,贷款超过3%,要贷款正义 嘻嘻
作者: ferrisw   2024-09-03 11:45:00
多屋族有能力就全款,反正都会涨全款下去没压力
作者: toto123 (烦.....)   2024-09-03 11:47:00
可是会买1000万的房不是有钱人不然投资客户丢吗
作者: hmbay (hmbay)   2024-09-03 11:48:00
作者: toto123 (烦.....)   2024-09-03 11:49:00
房子不大量杠杆 很难赚
作者: leota   2024-09-03 11:49:00
确实
作者: kl0408 (小魏哥)   2024-09-03 11:53:00
信贷利率低于房贷利率真的超级好笑
作者: foda (啾咪)   2024-09-03 11:54:00
我真的很纳闷,风险相反去操作,干嘛这么呵护首购,五年前我也是首购时,也没这么被保护,根本小 baby
作者: bnn (前途无亮回头是暗)   2024-09-03 11:55:00
就民进党的洗钱人头 目的是超贷把钱从银行搬出来
作者: floatfaith (floatfaith)   2024-09-03 12:00:00
终于有人讲出来啦~第一段大认同 真的超级不合理…有担保品结果利率超高哈哈…..但为了贯彻执政党的政策 只好继续看下去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4-09-03 12:00:00
主要是这一批过热的购屋者一堆风险高但利率又要低然后还要宽限期...
作者: session5   2024-09-03 12:01:00
房价股市涨多少了?房贷利率远远落后十年以上
作者: bustinjieber (贾小斯汀)   2024-09-03 12:05:00
QQ雀食政治考量而不是风险考量
作者: zebirlin (李奥纳多皮卡丘)   2024-09-03 12:06:00
你不知道一堆"多房族"是靠宽限期+转增贷在硬扛的吗
作者: york1987 (明华~明华~!!!)   2024-09-03 12:09:00
应该改成第1间无贷款,第2间7成,第3间开始8成
作者: BraviaX95j   2024-09-03 12:10:00
是提升位阶还是当韭菜被割,来看看
作者: york1987 (明华~明华~!!!)   2024-09-03 12:10:00
本来就是有能力买多房的人才有资格贷款,现在都乱搞
作者: A80211ab (我爱买菜)   2024-09-03 12:10:00
是多房族还是杠杆族
作者: session5   2024-09-03 12:13:00
多房族房价一年涨10%,现在利率涨不到5%出来喊苦?多房族自有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不用旁人替他操心
作者: twin2 (猫熊)   2024-09-03 12:16:00
投资产品没有稳赚不赔的,套个20年还是能解套的别担心,怕违约就借高利贷然后高价卖,反正房子很好卖对吧
作者: linrebecca   2024-09-03 12:17:00
我认识复数房产的,杠杆族较多
作者: NTU303150195 (NTU303150195)   2024-09-03 12:23:00
欢乐轧鲁空
作者: l145678p (莲子汤)   2024-09-03 12:24:00
推你 被政治过度干预
作者: a13132006 (a13132006)   2024-09-03 12:28:00
还好啦要买多房就全现金就好,全现金正夯
作者: Anyotw (Yoman)   2024-09-03 12:31:00
多房族?人家都已拨款,每天遛狗收租你还担心他们..是未来想当多房的被拖住了
作者: darkangel119 (星星的眷族)   2024-09-03 12:39:00
裁判 球证 人证都是同一党的人 你银行不配合?银行是不是也想要尝尝 天天金融检查的滋味
作者: AlarmAlarm (别闹)   2024-09-03 12:46:00
投股市的钱是借的 然后再质押这种股票借钱买房结论是风险比首购小 快笑死人 多屋仔不炒房会死一样
作者: Brioni   2024-09-03 13:16:00
只能说…急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4-09-03 13:26:00
多屋理论上现金流也是靠没有房子的人在撑的,没有房子的人可以缴租金,自然也就可以缴贷款,很多地方这两个数字还是差不多的多屋要担心的事收购的自备款不能再降低,再放他们进来竞争就麻烦像侯康贷免头款,靠北把资产的天险都打破了
作者: cphe (魔鬼藏在垃圾筒里)   2024-09-03 13:43:00
首购他还是有他的担保品,风险还好吧 银行一直以来不就这样放款~ 现在的问题是新青安量大宽限长、要到2026才到期,还有多少水位玩下去
作者: NTU303150195 (NTU303150195)   2024-09-03 13:44:00
No,No租金大于贷款,2024没了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4-09-03 13:56:00
贷款规则改这么多,想到之前那群爱拿违约率来说嘴的就想笑规则都大改了,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不过限缩也没什么啦,借出去的变少,还回来变多不就好了==过几年就满血复活,怕个啥,说好的房产看长期呢
作者: ru04hj4 (纯朴乡下人II)   2024-09-03 14:03:00
所以公股银行可怜喔
作者: planta (小盆栽)   2024-09-03 14:11:00
对耶!我怎么没有想到?你风险这一段,讲得真好!这样不是反而干预,提高银行的风险了吗!?
作者: sl3101172 (佐藤成树)   2024-09-03 16:31:00
多屋族金融风暴 失业率上升,一堆人失业没工作没钱租房子,一对杠杆开满的你贷款金流确定尬的过去?失业的多拿来的人接你盘?一倒直接到整串的,首购跟多屋那个风险高?投资客就不要再装首购了,吃相难看
作者: jeromeshih (以谨慎态度来面对问题)   2024-09-03 16:54:00
是这样没错,但是如果一直买不起,可能拉大有无资产之间的差异,猜测现在政府可能要透过做多来减少,如此至少让年轻人持有资产可以也能得到对应通膨收益
作者: Frobel (幼稚教育之父)   2024-09-03 17:00:00
我没守购资格,但保护首购可缩小贫富差距,银行其实也没什么实质风险,又可以以抑制房价过度上涨(缓涨叫健康中),想不出有什么不好的,根本三赢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气是需要时间的...)   2024-09-03 17:48:00
有还款能力的通常多屋;但多屋不代表还款能力优于首购。如果命题成立,那多出点成数甚至限贷拒贷是合情合理。不然干脆把一切限贷规定拿掉算了,物竞天择达尔文有钱的说话。如果银行不需要社会责任,那新青安跟首购优惠不该存在。同样是有担保房贷不必这么大小眼啦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4-09-03 17:59:00
无屋首购的优势是他只有这间,拼命都会守住多屋投资客可能有各种理由会下车,而且多屋杠杆也不低,风险一定比较低吗?
作者: jeromeshih (以谨慎态度来面对问题)   2024-09-03 18:53:00
而且贷款讨论其实又回到台湾跟国外的差异,大家也知道台湾自住房屋持有比例相对多数西方国家高一些,但国外人民也不是不想买而是比较难买因此较大比例为租房,因此台湾长期在房屋贷款似乎也是有点类似解决分配问题的情况,不然真的要降低风险应该要让更多法人持有风险更低
作者: tenkaakido (RyoSaeba)   2024-09-03 20:01:00
认真文。民进洞都假装居住正义,补助房租;其实大吵特吵房,在补助房东。
作者: feliz5566 (快乐56)   2024-09-03 21:11:00
杠杆变小=资金成本提高 未来进到不动产的资金会变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