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ndurance (大家好)》之铭言:
: 2016 vs 2024
: 人民薪水上升 台湾国际地位上升(中美大战 芯片)
: 但房价也上升
: 以前2016比较多人是因为有需求才买房 没需求就不买
: 现在是不管有需求没需求 要投资还自住 一窝蜂跟政府借钱买房找盘子接
: 等于是房产占全台人民资产上升(不知道有谁有这方面数据)
: 也许以前全台房价约占人民资产1/5, 现在拉到1/2
: 表示居住成本上涨 不得不牺牲其他事情 只为了换一个居住空间
: 不知道2016 vs 2024 人民快乐指数谁高谁低呢
真要说的话,小妹是觉得现在人变得比较不快乐
现在的国民财富相较于8年前是增长了不少
但数字膨胀,位阶还是不变
底层还是底层,中层还是中层,高层还是高层
只是彼此差距拉的更开更远
纵使科技进步,让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机、有水有电、衣食无忧、有廉价娱乐
人们还是难以提升满意指数
这个现象早年的经济学家就有做过研究
1974年,南加大教授Richard Easterlin曾比较1946年与1970年的美国人生活满意度
他发现
过了24年,美国人的生活水准几乎翻倍
(几乎人人都有汽车、电冰箱、洗衣机、热水)
但生活满意度几乎没有变化
Richard Easterlin研究其他18个国家,发现也有同样的状况
这代表人们认为,二战后的生活,并没有比1970年的生活不幸到哪去
物质面的进步没办法反映在生活满意度上
这个就是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
“当基本的需求获得满足时,额外的富裕无法带来额外的幸福感”
其实背后的原因也不难懂
财富不是绝对,而是相对;人类天性就是爱比较,而且欲望从来不会满足
在这样的本性下
“大家都变有钱”不如“只有我变有钱”
而且还要小心翼翼不要掉队,后面还有少年股神币神房神急起直追
甚至还有继承仔父母灌功一毕业直接把自己踩下去
让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们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阶级焦虑
痛苦感,就是这样来的
说真的,别人有不有钱到底干我屁事
但当看到社群网站一堆人在晒获利的时候,难道内心真的没有一丝起伏吗?
许多人靠近30岁的时候就开始不安、纠结、焦虑
就小妹看来,都是因为太渴望“世俗成功”、太渴望获得“外界认同”
但我是真的觉得
生活的幸福感,与金钱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跟自我实现比较有关
只有自我实现了,更好的生活才会随之而来
人之所以能感到幸福,其实不在于生活的有多舒适,而是因为生活的有希望
期盼的生活,不应该是打败了多少人、上升到了什么阶级、赚了多少钱
而是在每天睡前,会觉得今天没有白过,对明天还有期待,前有远方,后有归宿
在社群网站发达的今天,大家的思维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大家都很忙,根本就没人在乎别人是否功成名就
只有莫名高估自己的人,才会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做到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的脱离对外在世界的依附
把专注力放在自己的内心,就像Alfred D’Souza 神父所写的那首诗:
“跳舞吧,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会聆听一样”
不要舍弃自己内心的真实追求,来换取世俗的认同
那并不值得,也不会真正的快乐
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往快乐,因为快乐本身就是道路
2016到2024年过了8年,我们都老了8岁
2016年刚毕业的新鲜人,现在也30岁了
孔子说,三十而立
其实讲的不是成家立业,或者立定志向
而是指向内心,确立自己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原则
愿每个走过八年历练的版友,都已找到自己的方向
即使历经风霜雨雪,仍能保有明亮的内心和清澈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