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先不讨论房子买了有没有涨,可操作增贷的作法。
: 单单先讨论纯买房自住这块。
: 买房子不单光靠薪资收入买的,当年你的 team member 买 2xxx 不见得纯靠薪资,
: 更应该说如果家里没金援 / 自己当下只有 2xxx 头款的收入 / 只有薪资没有其他
: 收入来源,即便 400 买 2xxx 确实也是有些风险。
: 但你的组员是吗? 还是其实他家有金援? 或是他收入下降缴不起时家人可以帮忙?
: 或是他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赚了不少投资收益?
: 同样薪资 300 万好了,
: 组员A有 1000 万买个 2500 万的房子,付完头期后还有几百万
: 组员B有 500 万买同间房,付完头期就没钱了
: 这两者都是相同的薪资买 2500 的房,但承担的风险差太多了。
: 所以重点还是那句‘买房子不是只有薪资收入而已’,陷入单用薪资计算的迷思,
: 你很难解释也很难理解人家为何可以安心买房。
: 如果你想讨论的是侷限在 "只靠自己白手努力的首购族",那你的担忧是对的。
: 以我为例,我家也没矿全靠自己,我也会担心你说的未来薪资收入大幅下降,
: 所以我当年第一间房买 1000 多万的老破公寓。
其实我发现我们的同质性还蛮高的
因为家中没有矿,所以我也都是靠自己
我跟您一样第一间买5-600万的老公寓
小孩出生后才买第二间2000左右的华厦 (中古)
最近的确有开始想帮小孩买房_传说中的第三间房 XD
但是从您与很多人的回应中我看到了几个事情
1.这十几年的确有很多家境好的人投入工程师的行列
印象中我念大学研究所时,也许是工程不够好赚
或是只有大学联考,没有多元入学 (无法靠家境加分)
所以当年的113全班有钱人是很少的,最多的比例还是公教子弟
而这几年的确看到很多履历是家境有钱的 (交换学生,出国游玩)
但我们公司常担心这群人不耐操
所以过去部门中很少家境有钱的
但是您说得有道理,不能单纯从薪水看一个人买的房子
因为有无父母赞助就差多了
2.也许这是炒房版不是找自住房版
所以这边很多人赚钱的主要手段只有买房
一堆人说不买投资房,只劝世的鲁叔财商不足
让鲁叔觉得很好笑
鲁叔离开竹科时,身上除了这两间付完房贷的房子
流动资产有九位数(第一个数字还是1,不然可能提早离开囉)
虽然比不上MTK top player同学的低标
但是以鲁叔的年龄层(六年级前段班)应该也算是还行了
这证明了除了炒房外,炒股,炒外汇,炒XX 好赚的还是有的
3.回到了当初回这封帖的原点
年薪400买4000的房
这是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因为一个人的年薪(尤其是高薪)通常不能预期长期keep (医师除外)
而且以投资房的角度来看
高价房是很难处理的
一堆鲁叔朋友1X年前买了70-100坪的房子(当年流行椰林/坤山)
现在喊要卖了 搬回台中/高雄
这些房子都不好处理
因为后面的学弟(下一只老鼠)买不起这么高单价的房屋
也许有一天新竹再好个20年
能够让后面的学弟有足够的资本换到这种大房
但是现阶段真正有钱的5年级六年级该买的都买了
是谁还要买这种高价房?
4. 如果以新竹的流入人口与房屋供给来看
新竹的房市还可以好很多年
但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
的确应该买原PO所说的低总价房
因为后面的学弟才买得起
建商也是因此才会开始推小宅(因为总价要对,才会有人买)
: 房贷就有可能缴不出来......
: 你认为问题出在哪?
: 我认为是这人没有好好规划。
: 在自己资产不足又没后援的前提下,买高价房把自己放在有风险的位置。
: 在自己高薪时没有好好理财规划,创造其他收入(股票 / 债券 / 房租 / 副业...etc)
: 这样的人真的因此买自住房,未来薪水变差了缴不出来了,说白了都是越级打怪而已。
: 至于投资房用投资角度去看,真发生工作变动导致缴不出来,最差最差可以选择卖掉,
: 至于是赚还是赔,就跟其他投资项目一样,看自己选择标的的眼光了。
最后这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经历会影响到人的决定
很多人说到了真正的重点
2009鲁叔的确有同事手上有三间投资房
最后认赔两间出场
在无薪假+华厦的管理费夹杀下
他没有办法撑到2011反转
也因为他,所以鲁叔第一间房选择老公寓
这样不管如何总是不用担心后续会被迫卖出
不过因为我都只买自住房
所以我不太需要考验选择标的的眼光
在这边还是跟上一封帖要说的一样
要买自住房的,请小心慎重的选择
要买投资房的,就不需要考虑这些,投资是考验投资眼光而不是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