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月入19万买不了房? 专家说话了

楼主: ballstick (球棍者来信附相簿及 msn)   2017-04-08 23:15:47
※ 引述《ttnez (^^)》之铭言:
: : 再来
: : 你举的说法根本错的
: : 你上面连结:
: : "台湾前10%人口所拥有的资产是台湾总财富的61.8%,
: : 前10%人口人均资产3423万台币,占总人口10%即230万人,主要是房地产和股票等金

: 资
: : 产"
: : 错误一
: : 他叫做"平均"3423万
: : 根据美国2013资料
: : 你要美国净资产前十趴的中位数(也就是进入五趴门槛) 1.87m镁
: : 但是前十趴净资产平均4.03m镁
: : 如果依美国资料换算 3423*1.87/4.03=1588 算1600万
: : 也就是 若依你数据换算只要有1600万台币 你就有资格台湾前5%
: : 怎么变成10%人都超过3000万.....
: 刚刚上网查了一下
: 十分位数法是看第10%的人,不是前10%的人来平均
: 所以是10%人都超过3000万
: http://book.51cto.com/art/201004/193278.htm
拜托你查点资料再来好吗?
我查到的资料都说
台湾有百万美金资产的成年人口只有35.6万人
https://josh-finance.blogspot.tw/2016/11/55010.html
而且这个资产是包含不动产的
请问你的10%是哪边来的
: : 错误二
: : 1600万不要滥竽充数呀 这是"有含房地产"的
: : 也就是 只要在台北有间房 存款100万也可以是前5%
: : 根据统计国民财富7成在房产上
: : 原来只要现金股票等有480万 你就是前5%
: : 说好的台湾有钱人好多 说好的现金好多没地方摆呢?
: 照上面第10%的人
: 一家四口资产应该要有1亿200万
: 每个人一间台北市房子(2000万无贷款)+1000万流动资产
: 这样感觉蛮合理的
蛮合理?
连资料都不会查的人当然什么都合理了
Zzzz.....
: : 另外
: : 你知道
: : 家户所得
: : 本来就有计算股利利息吗?
: : 所以不要跟我说 天龙国家户一百五是低估还要加什么利息股利
: : 那本来就有加入谢谢
: : 一段话可以错这么多 你要战也要有点诚意呀
: 没有要战,但我查一下资料 诚意满满 哈...
: http://dbas.gov.taipei/ct.asp?xItem=1310095&CtNode=6154&mp=120001
: 里面有台北市的资料 表13
: 台北市“每户”家庭收支
: 储蓄 所得总额
: 0~ 20% 96万 328万
: 20~ 40% 38万 198万
: 40~ 60% 19万 148万
: 60~ 80% 6万 108万
: 80~100% -4万 67万
: 但这个表里面好像不包含“房贷”
: : 你逻辑???
: : 1.自己脑补我原文没说经济崩盘
: : 2.基于1自己脑补收入变差只会过得更惨
: : 3.变便宜只有有钱人可以收?
: : 4. 你都说经济崩盘房产变便宜 那比你穷的买得起你的甚至买得比你好
: : 这有什么问题?
: : 我完全不懂你在讲什么可以翻译一下吗
: 我只是觉得东西不会平白无故变便宜
: 没有经济崩盘 房子没事不会变半价吧~~
: 如果现在没有能力买房
: 在经济崩盘的时候买得起的机率不高吧
: 当然满手现金等大跌要抄底的就不一样了
: 非不能也 待机而动罢了
: :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
: 我想表达许多台北人很久以前就来了
: 并不是他们很利害、很有钱
: 而是以前台北又不贵..涨那么高,算是运气好吧
: 现在才要买台北市的房子,买不起很正常啊!!
: 举我自己的例子
: 我去年薪水和我爸30年前差不多
: 但30年前一间新华厦300万
: 同一间30年老房子,我妈要卖我2600万
: 不是我们太弱,是东西真的贵很多
: : 不就是有房的炫耀自己有房就是屌大
: : 当不了医院主任或是合伙律师
: : 没关系反正我有房就是温拿
: 唉... 怎么说呢
: 如果没资产的人都当医师、拿高薪、赚大钱
: 那么贫富差距会变小吧
: 但现实是... 有钱人的小孩也是很努力的
: 现在的社会有钱人的小孩更有资源
: 唸更好的学校、找更好的工作、拿更高的薪水
: 就像川普的小孩不是只有房子嘛~~
: : 然后笑那些辛苦工作的高薪人士鲁蛇以建立自信心的游戏吗
: 我没有笑辛苦工作的人哦!!(不管高不高薪)
: 只是小家庭年收228要买台北市真的不容易
: 另外,我的薪水没有比原文小夫妻来得少
: 所以不用靠他们来建立自信啦~~
: : 好啦不忍心说什么
: 我脸都肿什麽麽样了 才说不忍心 Q_Q
: : 你温拿
: : 加油
: 我温拿还早 但加油是一定要的啦~~
作者: Kaskade (浩室界第一把交椅)   2017-04-08 23:32:00
月入10几万的买蛋白区几十年的大楼然后揹一辈子房贷月入5 6万的生对年代满手房 然后继续嫌现在年轻人不努力偶而再上个街头 抗议年金改革
作者: ttnez (^^)   2017-04-08 23:36:00
多谢高手补充 我见笑了... 没想到100万美金就有1.5%了
作者: ppc ( )   2017-04-08 23:48:00
百万美金资产只有35.6万!? 这么少啊@@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7-04-08 23:51:00
不动产用市价估?~还是公告现值估?~这人数真的不太可能 XD
楼主: ballstick (球棍者来信附相簿及 msn)   2017-04-08 23:56:00
以为三千万很容易?你平均年薪是报税的刚好前1%做10年扣完税不吃不喝不用不孝亲也还差几百万好吗?想知道可以自己研究瑞信怎么算的啊,人家又不是只统计台湾,而且人家有扣除负债的,台北老公寓能破三千的又没很多,你真以为有两间以上的有那么多?根据新闻,2014年台北市有两间以上的人只有十四万人左右,不要整天凭感觉,这个数字对比35.6万人有很不合理?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7-04-09 00:07:00
当初看到10%就觉得怪怪的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7-04-09 00:07:00
当然不合理~就从你数据而言,台北市有两间以上14万人那其他五都不动产呢?~再加上现金/股票/地下经济~你想呢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7-04-09 00:12:00
数据?
作者: asuscp123 (贝克)   2017-04-09 00:13:00
百万美金也太少了吧不太可能
作者: zard1983 (zard)   2017-04-09 00:14:00
他有扣掉贷款 所以那14万人 要超过3000万可能还要在扣掉几万人 然后很多有钱老人也在做财产转移 所以有平均掉 不是不可能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7-04-09 00:16:00
瑞信如何估计不动产并未说明~但2014年光流动现金有3000万就已经11万人~更遑论持有不动产却无现金的人~别太小看了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14008
作者: zard1983 (zard)   2017-04-09 00:17:00
放宽点 70-80万人有应该是有可能的
作者: kkithh (kkit)   2017-04-09 00:20:00
现金有三千万的人都没负债?房贷算负债好吗?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7-04-09 00:22:00
现金有三千万~房贷算负债~表示有房子在手~除非房贷高过房价?~不然资产身价超过3000万是奇怪的吗?楼上问题在?
作者: ttnez (^^)   2017-04-09 00:22:00
有多少人不重要啦~~ 以后我口袋也要有3000万比较重要 ^^
作者: asuscp123 (贝克)   2017-04-09 00:24:00
有点低估了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7-04-09 00:28:00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12/n1484684.htm肯定低估~也有学者概估过~瑞信在不动产采保守估的机率高
作者: Jim43 (小盛)   2017-04-09 01:39:00
不动产当初买的,如果现在没卖,要怎么去计算现值?
作者: kkithh (kkit)   2017-04-09 02:15:00
我的意思是现金有三千万不代表净资产三千万因为要扣负债,还有在台北市有两间房不代表资产大过三千万因为房贷要扣掉另外你的连结讲的是持有的资产,请问是扣掉负债的统计吗
作者: ttnez (^^)   2017-04-09 02:25:00
在台北市有两间以上不太可能房贷都没缴清吧!?把1000万拆2笔500万一次买2间各贷1000万,这样资产3000负债2000...现在还有人这么看好房地产也不容易了。知道这么做的人800万拆4等份,一次买3间(板桥)出租等涨价,200万付房贷3年后出售....但那是2009年。
作者: turgnev   2017-04-09 08:48:00
你没算外劳和地下经济,他们出手都很阔气。我家外劳昨天又买了3间。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7-04-09 09:57:00
"流动"资产文中指随时可动用的~理论上不含不动产及负债所以若加计不动产+房贷(市值应远高于负债)~结果可想而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