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陆资袭台 熟世代戒心、青世代欢迎

楼主: playhome (重生)   2014-09-01 06:43:31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903769.shtml
台湾开放外资逾六十年,累计吸引一二八八亿美元进来,但开放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过廿三年,登陆资金就接近一千四百亿美元,只核准十亿美元的陆资来台。
如果加计历年对海外投资八六○亿美元,台湾的资本还外流九六二亿美元,约两兆九千亿台币,可以盖五十一栋台北一○一大楼。
这笔帐,怎么样都不合算。
两岸一衣带水,中国有十三亿的人口、是全球第二大的单一国家经济体……,中国市场的磁吸效应,让紧邻的台湾,很难视而不见。
研究台湾世代政治十五年,前些年在香港教书、做研究的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林宗弘,最新论文收录在《一衣带水:台港社会议题纵横》,这是由跟中国更靠近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出版。
“中国崛起,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问题,”林宗弘指出,香港因为太靠近中国,物价、民众的生活在回归后都受到重大冲击。他说,中国对台湾、韩国的态度,跟对其他国家不一样,两边愈靠近,影响愈大,“我们的确要小心”。
联合报系民调中心《世代图像大调查》发现,台湾民众认为跨国企业来台投资有助发展经济的比例达百分之八十一,欢迎欧美企业的比例更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欢迎大陆企业的比例则降至百分之五十三。
有趣的是,四十岁以上的熟世代对陆资较有戒心,欢迎陆资的比例是四成七,但认为对台湾发展不好的也有四成三;反倒是青世代,认为陆资有助台湾发展的比例近六成,认为不好的是三成七。
外商登台 “得看花园或臭水沟”
跨国企业要不要投资台湾,还得看“台湾是花园还是臭水沟”,一○四资讯科技总经理阮剑安说,如果“打开了(开放)看见的是臭水沟,外商也不会来”。
国人接受外商、陆企来台投资,但对于大陆与东南亚人士来台湾工作,则多认为不利台湾经济发展。换句话说,台湾民众接受外商、陆企的老板,但较为排斥这些地方的劳工来台工作。
东方线上行销副总监李钏如分析,青年赴澳洲打工,其实图的就是一、两年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是一个人生的保险”。她说,存到第一桶金后,青世代比较能在职涯上有选择能力。
“民众最担心的还是外劳会抢走工作,”台湾劳工阵线主任洪敬舒分析,欧美人来台工作,人数不多、职务不同、时间也不长;但东南亚与大陆的劳工,跟本地劳工之间有互为取代的关系,且人数多、停留时间长,民众担心会影响生计。
劳动力市场 “迟早要面对移民”
阮剑安叹了一口气,我们不主张别人来台湾,外派的意愿也不高,就好像男女朋友间,“我不爱你、你不爱我,但也不许别人来爱我们”。他说,台湾即将出现人口负成长,将来的劳动力一定会不足。
林宗弘更认为,台湾早晚必须面对开放中国、东南亚移民的问题。他说,台湾的劳动力会愈来愈不足,甚至因为生育率偏低,青世代的扶养压力愈来愈大,真的要好好思考英国、北欧等欧洲国家的政策。
林宗弘指出,北欧国家最近十年还能维持人口成长,除了生育补助政策,还有开放东南欧的移民。他说,人口一旦减少,不但劳动力不足、税收跟着变少,台湾可以发展的选择就更有限了。
“崇欧美贬亚洲”偏见得解
早年在飞利浦工作、派驻中国的阮剑安认为,除了担心亚洲邻国的劳工会取代自己,还有台湾人的共同偏见:崇尚欧美,贬低东南亚邻国。他说,对中国,更有复杂的因素,但这些都是“可以等待时间解决的”。
阮剑安举电影《白宫第一管家(The Bulter)》为例,电影透过叙述黑人管家服务七任美国总统的卅四年生活,反映黑人在美国的人权问题,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宣示保护黑奴,到现在是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他表示,两岸的和解、沟通,如果从一九九二年的交流开始算,才经过廿多年,“真的不用急”。
联合报╱本报记者黄昭勇 2014/08/30
作者: kage01 (嗯)   2014-09-01 07:39:00
标题反了吧
作者: lc301 (8d 8d 咖咖)   2014-09-01 08:01:00
联合报跟自由时报 是台湾最不信的
作者: newhander (新警察)   2014-09-01 08:28:00
现在只剩期待大陆来接刀了
作者: zusuki (小建建)   2014-09-01 08:33:00
这篇是在讽刺 本版 看多的是为了出货 看空的是为了吃货吗?
作者: landagent (帅过头)   2014-09-01 08:43:00
欢迎陆资来台,别作传媒就好了
作者: detaulin (阿滴)   2014-09-01 08:59:00
看空吃货 靠背 不会是在讲我吧
作者: ceca (生活艺术大师 ￾ N)   2014-09-01 09:34:00
这必然的事情,台湾就算硬起来封闭,也必须开放.当因为仇视中国到很明显影响经济的时候.大家为了吃饱肚子.自尊就放下了...这不是啥民族意识可以挡住的洪流.与其硬撑撑到撑不住无乱开放.不如逐年在有效控管中慢慢开放比较稳.当然目前情况就是,为了选举,硬撑不开放..那后面就等著面对突然开放时决堤的冲击压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