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Stock 看板 #1GBasLHK ]
作者: gioiechang2 (老人=剩一张嘴=没有用...) 看板: Stock
标题: [新闻] 找无人才真相!惯老板给薪差 年轻人赴澳打工狂增十倍
时间: Fri Aug 17 21:56:32 2012
1.原文连结:
http://t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44.htm
2.内容:
台湾企业一面对政府大喊缺工、要求开放外劳,一面人才又不断的外移,如果真缺工、表
示没人可以雇用,才会缺工,才要找外劳。既然如此,那人才又怎么会外移呢?根据资料
显示,台湾年轻人光是赴澳洲一国打工,五年来成长十倍多,而且人数还在快速增加。有
企业说台湾缺工是因为3K等辛苦、污秽、危险工作没人做,果真如此,那台湾年轻人怎么
还会不断地前往纽澳加拿大等地打工,许多工作更是所谓的3K工作呢?显然真相并非如此
,也绝非没人才可以雇用。真相是,台湾有许多的企业主思惟跟不上时代,只想靠压低劳
工薪资来增加获利,使得人才不愿意屈就,宁可到国外工作。就连低阶的打工工作,年轻
人在台湾领不到三万,到澳洲却有六、七万,低阶工作尚且如此,何况高阶人力,年轻人
又怎么会愿意留在台湾呢?在台湾许多中小企业当所谓中高阶人才待遇,还比不上这些国
家打工所得。
很多台湾的工厂或企业的老板老是哀叹台湾没有人才,事实上,台湾本身的国际行销人才
很多,只是没有留在台湾本土企业而已。为什么?因为台湾最缺的就是敢给、敢投资、讲
法治的老板,即使有些企业领袖有见识、有胸襟、愿意给合理薪资给人才,然而那毕竟占
整体企业是少数、凤毛麟角。
台湾从来没缺过人才,当然,更没缺过爱污名化年轻劳工来压低薪资的老板与人力银行,
社会和媒体在奇怪的资本教育下,年轻人被教育如何当服从的职员,抹杀了创造力与创意
,社会教育不是让年轻人当有自我意识、敢创造突破、勇于发声的员工,多的是中小企业
主期望年轻人当个顺服的家奴。先进国家正常的企业体系,员工是资本,不是成本,但台
湾企业大多都不重视员工,把员工当做免洗的消耗品,只想用虚幻、尚未实现的公司愿景
和利润来留人,却不愿意给员工合理的薪资,同一份工作硬要比其他国家压低许多,当不
合理的薪资水平招募不到员工时,还大声跟政府呛声说招不到工、要大举开放外劳才可以
。这种要马儿跑却不让马儿吃草,马儿跑了还抱怨马儿不耐操,甚至在员工要离职时,为
了省资遣费,用各种恶劣手段迫害员工,乱扣资遣费,这种企业对待人才的环境,让人才
彻底失望,能走的人才纷纷逃离台湾,先是高阶人才出走中国、韩国、新加坡,现而今连
低阶的年轻人力都到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去,造成本来不缺人才的台湾开始大缺人才,
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两年外劳成长快速 台湾劳工薪资备受打压
2007年以后,每年第三季,行政院劳工委员会都会召开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随经济发展
状况及施政考量,考虑调整薪资,每年调涨薪资的议题都会引发工商团体反弹,往往用国
内经济成长率可能下修的理由,夸大基本工资调涨的可能后果,会导致边际劳工的失业,
认为台湾绝大部分的劳工薪资都超过基本工资,调高后的受益者只有外籍劳工,产业却可
能要因为劳动成本提高而外移,台湾劳工未蒙其利却先受失业所害,一旦成本高于其他国
家的企业,将有损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后受害的还是台湾劳工,上述都是资
方抗拒基本工资调涨的理由,甚至希望政府松绑制造业的聘雇外劳规定,增加低薪劳工供
给量,变相抑制台湾劳工的薪资。
台湾许多不肖企业主习惯与媒体、人力资源公司联手,成为共犯体系,一同唱衰年轻劳工
,要求低工资、高工时,企图不断压低人力成本。这些企业不断反映工厂是全天候运作,
蓝领外劳所从事的3K产业(辛苦、污秽、危险之工作)几乎都是台湾年轻人不做的,台湾
劳工不愿从事夜班,核配比例又受限,夜班人力不足已影响到产业竞争力。
年轻人并非不愿从事3K工作 薪资过低才是缺工主因
事实上,台湾大多数劳工族群绝非不愿意从事3K产业或夜班工作,关键在于薪资,2005年
到2010年,台湾年轻人光是外移到澳洲打工就业的人数,从数百人快速增加到万人,2011
年以后,每个月的数量更是快速增加,这还不包含外移到加拿大、德国、美国、中国、英
国的部分,澳洲是极度缺乏蓝领劳工的国家,工作职缺不乏农林渔牧矿业、制造业相关,
工作内容绝不比3K产业轻松,台湾年轻人肯遥远移居到澳洲,却不肯留在国内从事性质相
似的工作,意味着台湾年轻族群并不满意台湾的工作环境,不满意薪资待遇,大学毕业生
在台湾拿不到30K,到澳洲却至少60、70K以上,台湾资方企业所开出的薪资条件,远远低
于纽澳等国打工的薪资,年轻人付出的劳力、努力后的所得,在台湾远低于这些国家,这
才是年轻人一直外移、部分劳动力不愿意投入职场,造成台湾产业缺人才缺工,但国内依
然保持高失业率的主因之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台湾资方愿意提高付出的薪资成本,缺
工问题就能得到明显改善,真正的草莓族不见得一定是年轻的族群,反而更多的见识有限
的企业老板才是狡狯的狐狸、或者是只想要政府协助的惯老板。因为压低薪资的结果,就
是造成有know-how的人才不愿意在台湾,这些企业也吸引不了一流人才,企业无法创新、
管理无法建立制度、行销格局与通路打不开、经营效率也无法提升的囧境,最后,整体国
家的企业经营效能与出口销售无法提升、甚至因无法转型而衰退,就业机会也无法提升,
走向企业僵尸化的困境。
企业主经营思惟应改造 高薪人才方能带动企业跳跃成长
美国、德国、新加坡、澳洲、法国、中国等国家,愿意以高待遇或优渥条件,吸引国际人
才和外国移民,国际人才和国内劳工互相竞争之下,会提升自身能力,留在国内争取优渥
工作机会,企业虽然付出较高的成本,但能够得到更好的人才,增加竞争力,创新、效能
提升,又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形成正向循环。劳工和企业一起得到更多利润,互利共存
,而非企图以竞相低薪资来争取低阶劳工,强要开放外国劳工,因为低薪吸引到的外国劳
工是品质落差非常大的,只能暂时改善国内低阶工作职缺不足的问题,举国上下,本国劳
工为了和外国低阶劳工竞争,不得不委屈就业,全面低薪的就业市场,只会逼大量国内人
才外移,企业无法获得良好人才,竞争力无法提升,一旦跑到国外和国际厂商竞争,只会
越来越差导致营运不佳,企业被迫降低营运成本调降薪资,吸引到的劳工素质更差,恶性
循环。
资方认为,欧美澳等国的企业毛利结构和台湾产业并不相同,如果台湾企业给予劳工过高
薪资,那么许多技术较低、毛利较低的行业,可能会吃掉大多数的成本,这也是台湾制造
业现阶段的问题,事实上,企业却没有反思,为何自己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产业转型,依
然逗留在过去的低毛利运作模式,台湾过去发达的产业,也不适合现在的台湾,而且台湾
目前的基本薪资,并没有增加到让企业难以存活的地步,事实上,基本工资调涨以后,
2012年上半年的失业率,甚至还低于2011年和2010年,数据显示,基本工资调涨,对于吸
引本无劳动意愿者投入职场、提升劳工就业比率是有利的。
1970~2000年,台湾拥有源源不绝的年轻劳动力,吸引了外国企业的技术输入和资金投资
,上个世代的企业家顺着这些商机闯进市场,几乎所有产业都有利润,但这些荣景趋势的
前提是,台湾有廉价劳力,所以外国资方愿意进驻,没有外国资金和技术,根本不会有当
时所谓的“经济奇蹟”,但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下,外国资金和技术投资会移动到比台湾劳
力廉价的国家,台湾不可能永远年轻,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尼、菲律宾未来拥有上升
的劳动比力,世界上会一直有比台湾更年轻的劳力输出国,反观中国和台湾在2015年以后
,只会加快老化速度,所以不能永远维持在低报酬率的产业水平上竞争,与其让旧有企业
继续以上一个世代的营运思维来经营,不如帮助企业转型,进入适合下个世代的产业型态
。
台湾对企业保护太多、干预太多 反使许多企业成为惯企业
台湾现今的产业问题不在劳工,在于许多台湾企业被宠坏了,过去台湾政府对企业的保护
太多、干预也太多,常常都以公权力介入去保护特定企业、或限制企业,这些企业也习惯
看政府指导做事,以外销为主的企业连出口都要靠央行保护、来避免汇兑损失,这些企业
连对外汇的判断与预测能力都很薄弱;内需型的企业则看政府脸色、开发这里、投资那里
。这些被宠坏的公司,得适当去掉一些盔甲,逼他们跟着国际潮流进步,他们才有机会成
长或生存。有些产业用传统的运作思维,本来就会有成长上限的瓶颈,基本上就不可能提
升利润,例如某些基础加工业、代工业,如果要维持和越南、墨西哥、印尼、巴西等新兴
市场竞争,根本不可能一直有利润,反而是像餐饮、教育、行销设计、生质能源,这些是
可以发展出特色化的产业,要透过产业转型这种模式,才能有利润,不能一直维持在原有
产业的竞争,该外移或退出企业的产业,就该放手,否则劣质企业造成不良就业环境风气
,持续逼国内顶尖人才出走。
曾经,台湾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台湾企业竞争力强,营运利润高,高薪吸引人才,
人才发挥专长,让公司营运越来越好,让台湾职场和企业彼此维持蓝色外围的循环趋势,
但2002年以后,十多年来的保守思维和停滞不前的薪资,让这些优秀的人才都外移了,加
上中国与亚洲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人才磁吸力,让整个人才外移的速度不断加剧。先
是金融业人才往中国发展,后来广告人才、公关人才、行销人才、财会人才、管理人才、
业务人才也一个一个的往这些国家去,支撑到最后的科技人才,也在科技业毛利微薄、发
展衰退的情况下,人才也逐渐的被其他国家挖走,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奇美电人才被挖
去大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整个社会欣赏技术价值的老板太少,为了提高营业利润和向投资人交代,压低员工薪资是
最快的cost down方法,于是乎公司的优秀员工逐渐出走、劣币换良币,淘汰到最后成剩
下只想依附在大公司里领薪水的普通职员与走不开的员工,员工不想努力求突破,产品无
法吸引国内外买家与消费者与购买,企业利润逐渐下滑,企业和职场的循环进入了内层红
色的循环趋势,整个社会变得无成长动力,投资者不再冒险,反而进入基本民生产业套利
,如房地产炒作,炒房、炒地皮是短期内获利的最快方式,走不开的人才不再想创新与创
业,反而将聪明才智投入炒房炒地皮中,进一步使得房租和厂房租金直接或间接垫高商品
生产成本,商品价格无法在销售市场具备竞争力,营运不佳,最终导致低薪恶性竞争市
场。
所以根本问题是,台湾制造业得转型,转型后产生的利润够高,才能再度推动整个循环运
转,但没有高薪吸引人才,也不容易转型,每个环节都相辅相成,眼下需要靠政府去教育
这些老板们改造头脑思考,具体的告诉他们如何吸引人才、建立制度,开源先于节流,让
企业主知道,先思考成本增加可能带来的开创与获利,而不是直接乱砍成本,先用高薪吸
引人才、留住人才,然后才有机会开创利润与绩效,而不是节流先于开源,为了节省成本
,先跟人才斤斤计较薪资,结果企业发展停滞,与其斤斤计较去雇用三百个臭皮匠,不如
好好用三百个臭皮匠的薪资去雇用一个诸葛亮,有顶尖的菁英,才有机会带动创新跟发展
;雇用一个诸葛亮,自然就能创造出可以雇用三百、甚至一千个臭皮匠的获利,但雇用三
百个臭皮匠,却不一定能创造出三百个臭皮匠的薪资,甚至可能是用减低臭皮匠薪资的方
式来开出微薄的利润空间。这种对获利思维方式的改变,才是台湾政府跟企业首要课题。
台湾即将失去人口红利 企业不改变思惟创新转型恐加速衰退
世界上许多已开发国家,在经历过人口劳动力巅峰以后,逐渐摆脱低附加价值的产业模式
,发展出适合自己国家的产业特色,例如美国的行销管理、英国的金融服务、德国的工业
品质、日本产业的创意与抗压性、澳洲的原物料出口,转型成功的国家,经济荣景才能再
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是企图压抑劳工薪资,产业模式滞留原地,持续和后方迎头赶上的新
兴市场竞争,这并非根本解决之道。
而台湾,很快地没有几年就失去人口红利、劳动力就要开始走下坡,届时中高龄人口多、
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人力也越来越少,如果企业再不转型、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与产品附
加价值,甚至走出台湾、放眼全球,那又要如何与劳动力低廉的新兴市场竞争?日本经济
消失二十年还可以靠着一亿两千万的人口、靠着源源不绝的创意与极深的专业技术支撑国
家不倒,那台湾又要依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经济呢?此时再不以高薪来吸引人才投入,协
助自己改造转型,要等到衰退幅度加大后再来做,只怕为时已晚。
企业转型需要人才、创投、企业主,同时并行,才有机会带动整个转型的齿轮成功运转,
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整部机器就会停滞下来,1990年以前,台湾企业家靠着他们
过去成功的资金与业务能力,投入新市场或新产业的开创,才有机会能带领台湾产业走向
新一波的产业转型,但如今企业只想靠着政府政策保护、租税优惠、低廉劳力来维持微薄
利润,逐渐破坏了整个产业进步的循环。
因为产业转型需要的是,能掌握消费者要求和感受、富有创造力和行动力、对自己志向有
浓厚兴趣想要去实现、富有积极性的人,没有这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来操盘,这些企业
根本无法转型,但台湾多数企业主太过吝啬,破坏了原有的制度化体制、企图用廉价薪资
来压榨员工,结果造成失去吸引具有高阶经营管理或者国际行销能力的人才,最后反而只
吸引到奴才,使得这些企业无法转型。
现阶段台湾需要由政府推动,协助中小企业主头脑改造、经营管理意识改造,用高薪吸引
人才到体质较良好的中小企业,规划长期转型路线,让创投愿意出手,投资新创意产业,
看到新企业转型成功,能够产生理想利润,老旧企业就会靠拢,不健全的企业则让市场自
然淘汰,中年以上的企业家或管理阶层,大多数思维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容易吸收新
的创意,再转为付诸实际的动力,让年轻的中小企业转型,产生利润,这样才会有越来越
多企业跟进,社会风气改变,后续才会有发展动力。
3.心得/评论:台湾老人就只会压搾年轻人而已!!!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