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24-12-27 14:45:56 一九一四年大隈重信在元老支持下组阁不久,孙文即就去信大隈,指出袁世凯反日而
革命党亲日,日本支持中国革命倒袁,革命成功可以相互结盟而指导中国发展并获中国开
放市场。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尽皆卷入,东亚陷入霸权真空状态。日本政
府迅速以英日同盟之名对德宣战,派遣舰队攻占胶州湾德国租界及追击德国亚洲舰队,海
军更是胁迫内阁同意而出兵占领德属密克罗尼西亚的马绍尔群岛与加罗林群岛,以而日本
国势扩张及于中国山东与西南太平洋。当时参战是由大隈重信内阁的外相加藤高明主导,
不依建制与藩阀元老讨论,激怒山县有朋,然而战事顺利也就未加追究。日本既已出兵占
领原属中国之胶州湾德国租界,然而中国并未承认其为日本租界,袁政府乃向日本提出撤
军要求。当时日本已有舆论建议仿照日韩先例,于一战时缔结日中合作协议。内田良平更
是向元老与内阁提交《对支问题解决意见书》,强调日本应该利用一战期间,趁机借由日
中合作,将中国置之于日本保护指导。
一九一五年初,大隈首相与加藤外相又不请示元老与上奏天皇,避过国会审议,自行
遣使秘密向中国总统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乃在逼迫中国成为日本之保护国,以保障
日本在中国之独霸权益,并要求袁政府必须完全保密。袁政府无法对抗日本,拖延谈判又
故意泄漏消息,希冀西方列强干涉。其时孙文即以《中日盟约》草案送交日本外务省,意
图借由接受日本指导保护中国,换取日本支持革命倒袁。当时由于英法俄国皆与日本为一
战同盟,而美国只是口头强调门户开放原则,列强虽表关切但难有实际行动。然而日本政
府在列强关切压力下不得不修改要求,取消逼迫中国接受保护指导的第五号条款。袁政府
未得外援,在日本政府同意延缓第五号条款及出动陆海军威胁开战下,宣布同意,而于一
九一五年五月底正式签订条约。
《二十一条》事件乃是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之转捩点,中国民情激愤,怀疑日本野望仿
照韩国先例要吞并中国,从此民间反日情绪不断,袁世凯更将日方通牒最后期限五月九日
订为五九国耻日。袁政府虽然勉强同意而与日方正式签订其修改缓和版之《民四条约》,
事后却仍借故拖延履约而使日本难遂目标。日本方面则是大隈内阁秘密外交竟然欺上瞒下
进行,元老与国会皆是事后得知,乃而引发朝野广泛不满,认为内阁玩弄手段拙劣,外交
目标并未达成,无谓激怒中国与列强,将陷日本于国际外交不利境地,导致主导外相加藤
高明引咎辞职。
大隈内阁外交,败于袁世凯操弄权术而致灰头土脸,为求达成目标,进而积极策动倒
袁。一九一五年《二十一条》相关交涉结束后,中国国内兴起“共和不适国情”之说,群
起劝进袁氏称帝。其时大隈首相发表演说,也称中国国情不适共和,称赞袁为伟人,即使
称帝也不奇。然而袁氏一旦筹备称帝,大隈内阁即就全力支持反袁活动,外则联合列强劝
退,内则援助护国军、革命党、宗社党等起事倒袁,引发中国内战,终致袁在内外交迫下
于次年忧愤病亡。然而大隈为求倒袁而介入中国内战,徒增耗费又更扩军,终致舆论不满
,同年辞职下台。
一九一六年元老推荐寺内正毅继任首相,实则山县有朋主导政局,遭嘲“藩阀内阁”
。寺正推动改革内政,对华外交则是支持北洋政府而停止援助革命党人以力求扩张维护在
华利益。任内经由西原龟三,陆续大量借款给予北洋政府以换取亲日政策,统称“西原借
款”,后随北洋政府倒台而债款亏空,却已取得山东铁路权益与济南驻军权。一九一七年
美国对德宣战并邀中国加入,日本密商协约国其余列强达成山东问题有利日方共识而改态
支持中国参战。中国亲日总理段祺瑞却因参战争议与借款问题而倒阁下台,随之政局争端
竟然引发短暂清廷复辟。段祺瑞出面平息后再度执政,随后迅速主导中国对德宣战而参战
加入协约国。其时孙文未得日本政府支持,乃而提倡反战,得到德国援助大笔资金支持,
以而活动一批国会议员与海军舰队南下广东另立中国政府,未得国际承认,至此中国已然
正式分裂。美日谈判至于年底达成共识,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经济利益,而日本
则保证尊重列强于中国之门户开放原则。
一九一八年于俄国共产革命内战乱局下,日本会同英美等国出兵西伯利亚支持白军。
寺内内阁同意派遣一万二千,然而陆军竟出兵逾七万,远超盟国协议人数,而且由海参崴
出发一路攻向内陆的贝加尔湖,占领大片地域。然而当时一战末期国际物资匮乏,本就粮
价高涨而引发市场严重通货膨胀,而日本出动大军又在国内大肆征收粮食运往西伯利亚,
致使日本粮价更是暴涨,农民生计困苦而百姓生活艰难窘迫,引发全国达数百万人次以上
的暴动抢劫及攻击政府机关,更有组织性武装冲突。鉴于去年俄国共产革命之政治危险,
寺内首相禁止媒体负面报导并出动军队大力镇压,终而在全国不满抗议下辞职倒台。明治
维新后的日本崛起,其实国强民穷,徒富于传统地主与产业财阀,政界军界高层又屡屡爆
出贿赂贪污丑闻,更是引致民间普遍不满;而在共产革命影响下左派社会主义思潮更加兴
起,逐渐形成挑战当权之政治危机。
原敬受西园寺公望推荐组阁,违逆山县有朋,而以政友会组成政党内阁,继续改革内
政与扩增军队。为息民怨与推进民主,原敬降低选民收入资格及推行小选区制,选民人数
增加一倍而政友会于次年选举大获全胜。原敬内阁政治态度趋向自由开放,社会主义思潮
又再兴起。同时西伯利亚战事扩大,日军陷入俄人游击战泥沼,士气低落又军纪败坏,屡
屡残酷屠杀镇压当地居民,惹事生非,残害无辜,犯罪事件频传,后续每年耗损国家财政
收入一半以上。
一九一八年底,一战于德国困乏军民厌战譁变下停战结束。其时俄国深陷共产革命内
战,战败诸国君主纷纷垮台,欧洲列强皆已国穷财尽,唯有国土远离欧陆战祸的美国与日
本得利兴起。欧洲霸权衰退,往昔世界霸主英国已然无力维持政经优势,世界金融中心由
英国伦敦转至美国纽约。日本也因接替亚东以往欧洲产品市场大获利益,产业急速扩张带
动国力飞跃成长,贸易入超转为出超,一举由日俄战争借款之债务国变为一战后债权国。
一战期间日本兴盛崛起独霸东亚利益,战后欧美势力回笼,也就势必相互扞格,尤以美国
强大介入竞势为然。
一九一九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于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理想下,讨论一九一八年底一
战结束后之安排处置。关于原德国殖民地问题会议,日本反对中国参与而美国坚持邀请中
国,终致中日得以各自表述意见。日本要求德国无条件转让中国山东一切租借利权,并公
布与英法意俄四国取得谅解山东权益之密约。中国则要求日本归还山东权益,并声明《二
十一条》问题必须再由和会审查解决。三月,于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民族自决主张鼓舞及
高宗过世出葬下,韩国作为日本殖民地,爆发三一运动反抗日本统治并争取独立,不断发
生反日示威与武装起事,遭到日本强力残酷镇压至年底才平息。其时和会谈判,日本要求
国联成立必须加入禁止种族歧视条款,中国赞同却有一些欧美国家反对,缘此条款将会禁
止白种国家限制亚洲移民;结果会中此条款以多数表决通过,却遭美国总统威尔逊裁断必
须全体同意通过而否决。威尔逊此举乃依英美白人民意而行,违反以往主张平等自决言论
,顿遭日本讥为伪善,从而国际威信尽失。其后因为日本威胁退出和会,威尔逊不得不让
步牺牲中国权益。五月,在列强主导偏袒日本下,中国代表团申诉无门,消息传回中国即
爆发全国抗议的五四运动,民间反日情绪更烈,罢课罢工罢市抗争,终致北洋政府不再强
迫决定签约。最终中国于巴黎和会拒绝签署和约,而于会后再年另与德国签订和约;而美
国国会后来则是认为和约背弃原本美国总统号召理想,乃就否决威尔逊谈判成果,拒绝签
约及加入国联。日本虽于和会谈判,成功承接德国亚洲属地权益,以国联托管名义而占领
西南太平洋之原德属密克罗尼西亚;但于山东问题却因中国拒签而成悬案,而美国反对态
度更成关键。因为一战后欧洲列强自顾不暇,唯有美国尚能有力介入东亚局势,因而日本
为化解其国际僵局,不得不继续谋求对美关系缓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