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很多时候攻占敌方国都之后,并不灭其国,还要再找一个人即位。
我觉得这种战争形态很可能和当时的社会结构有关。
周天子分封天下,会给每个诸侯分封多少个家族,跟着诸侯一起去。到了当地后,这些
家族成员就成为国人,也就是士,其中家族的族长及族长的近亲成为大贵族,有望成为
大夫。
在每个诸侯国里,贵族和国人住在城邑里,国人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国家大事要征求所
有国人的意见。国人也需要当兵打仗。
而当地被征服的原住民呢,就成为野人,住在村里。贵族把土地划分为井字形,中间一
块的收获全部归封君所有,就是公田,其他八块土地收获归野人所有。贵族会让小吏监
督野人去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做过监督野人养牲口的工作。
野人没有资格参与讨论国事,也不需要当兵打仗,平时住在自己的家族里,贵族不过问
野人家族内部事务。
这就导致了每个诸侯国的社会中坚力量是国人,而国人并不是原子化的,而是生活在一
个个大家族里面,以宗族为单位高度组织化。
而且这种国人的家族数量是有限的——其实国人人数非常少,远远少于野人。
一个外敌,劳师远征,占领了国都,但是没办法迫使这些大家族臣服自己,那就站不住
脚。那也只能在原来的国君族人里找人继承,因为国人大家族们只忠于国君家族。
而如果占领的是隔壁的国家,有能力对该国国人人口进行消化的话,一样也可以灭国。
例如郑国就灭掉了两个小国,晋国占领了二十个国家。
到了战国,各国开始改革,打碎氏族制度,让人口原子化。土地废除井田制,改为按亩
征税。征兵改为按户征兵,不再关心你是国人还是野人,野人一样要服役。
这就使得战国时期的战争烈度急剧增加。
而且随着大家族被打碎,个人原子化,政府官僚化,那外敌灭国之后要接收起来也轻而
易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