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说这本书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中晚唐历史是以中央人士的观点所记载,对河北军民充
满偏见与歧视,所以作者引用另一本名著,说河北人是没有历史的人,这本书中作者整理
大量河北人的碑文,讨论河北军民的真实样貌,题材算是相当特别
中唐时期的河北三镇可说是安史的后续,始于朴固怀恩接受安史旧将投降,还让他们领旧
部治故地,形成"河朔故事",藩镇自行推举节帅,掌管镇内军政财,只是名义上承认唐朝
皇帝,实际上无异于国中之国,这种情况在历代非常罕见
历代太平时期,只要朝廷不要严重侵害地方权益,地方政府及人士一般会支持朝廷,以求
稳定,但中唐时期的河北人倾向割据,朝廷屡屡征讨都坚决抵抗,从这本书整理的一些资
料来看,河北人对朝廷相当反感,每当藩镇易帅时都想施行河朔故事,少数愿意归顺朝廷
的节帅都会被强烈反抗,还有人被杀或自杀
唐代以前都是将领本人挟持所部兵马造反,这个时期是整个镇的兵将都反对朝廷,节帅想
不从都不行
作者有整理河北人讨厌朝廷的原因,主要是朝廷士大夫歧视河北人,认为他们没有文化,
只会打仗,且河北人尊崇安史四圣,这是朝廷不能容许的
作者举张弘靖为例,张弘靖是朝廷菁英,在中央当过大官,且出镇过宣武及河东(他管过
的镇都好有名),治绩也不错,元和中兴时朝廷局势大好,派他出镇幽州
结果他老兄把在朝时那一套搬来幽州,歧视河北人只会拿刀不会拿笔,拆了安史的庙,还
苛扣朝廷派发的赏钱,导致河北复叛,而且河北人对皇帝底线很了解,知道只要不杀张弘
靖,皇帝又会承认河朔故事,看来朝廷不了解河北,但河北已摸透朝廷
这本书里出现的藩镇将领(大多反对朝廷),虽然都有汉名,但其实是外族,回鹘、契丹、
奚族都有,可能是反映安史之乱时河北汉人屠戮殆尽,之后河北居民以外族为主,这可能
也是河北人不愿接受中央的原因
另外还有个主题,我本来期待这本书会详细讨论,结果没有,就是河北三镇抵抗外患的过
程,河北是外患最严重的地区,压力向来很大,尤其幽州镇首当其冲,文宗时的宰相牛僧
孺曾说干脆放河北人去打外族,不要在意他们恭不恭顺
历代都投注不少资源在北边,例如李成梁,率领明军最精锐的部队在这驻守,每年领中央
拨的大笔粮饷,但幽州以一镇之力,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可惜这本书没写,也找不到
什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