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0-07-13 21:37:17: 在士人方面,科举强调贤才主义,贤才主义虽然说打破门阀,却依然强调士庶有别
: 过度整合之下,差异变少却也更加的尖锐和矛盾,士人和庶民的差异越来越大,由庶民变
: 为士人的过程极其断裂
: 因此那些有文才的人纷纷往长安聚集,实际上是一种很吊诡的"水平移动上的阶级变迁"
: 整个国家在地理上产生了乡土和城市的对立、在阶级上产生了士人和庶民的对立
: 也因为这种差异是一翻两瞪眼的,让黄巢这种"半士半庶"(读过书却又考不上科举行而走
: 私勾当)的人很愤恨不满
: 矛盾爆发的结果就是使唐朝灭亡的黄巢之乱
: 而后宋代科举制更加蓬勃,已经无法回头,所以才提倡士人居乡来缓和模糊化隋唐整合下
: 的士庶矛盾
: 不知道大家认为我说的是否正确
看到你这段,我突然想到中国官吏制度的演变
应该是有所关联
以下我就抛砖引玉一下
秦汉时期,官吏尚未分途,蛮多士族的人都会在地方当吏员,然后才往上逐渐攀升
韩非子那句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所以这时候虽然世族门阀虽然已经形成且垄断官职,但至少都还是会在地方、基层
但是到了魏晋,因为九品官人法的关系,士族门阀直接空降中央高官,不再需要地方历练,官吏分途逐渐开始
到了隋唐,官吏分途差不多已经形成,读书人科举考完就直接当官,吏员已经卑贱化、世俗化,不再跟读书人有所连结
你这文章提到的东西,我认为跟这个官、儒、吏的演变、中央地方官员品秩有关系
这是蛮宏大的议题,我也没能力阐述清楚,就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看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