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w190a (las)
2020-07-12 14:09:31: 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 江汉沮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
: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想说已经有很多版本了。我虽然不专业,也说说想法。
要从这段可以推论出符合礼法,同意,
但要说尊重周天子,看不太出来,尤其是和当时楚王做的其他事摆在一起来看。
而且只是符合礼法,就能让孔子说"知大道"了吗?
再看之前讨论过这段
: 晋襄公使人于周曰:“弊邑寡君寝疾,卜以守龟曰:‘三涂为祟。’
: 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而祈福焉。”天子许之
虽说同一时代史料能找到的"某地/河名"为祟的案例就这么少,
但是否可以推论,卜出自己国境(望)外的东西为祟的机率其实不低,
而且只要是这种情况周天子就可以行使权威,
那么最早礼法这样设定的意义就是在于彰显诸侯权限比较低,
只有天子领有全天下,爱祭啥就祭啥。
如果从这脉络来看,楚王卜出(黄)河为祟,却不去问周天子能不能祭,
而是自己拍板决定不用祭,还说出不用祭的理由是河不在望内。
但他其实是借用礼法的规定,衍生出新的理论内容,
也就是认为自己的统治范围内的鬼神,才能对应自己的德性,给出相应的惩罚。
他其实在搞的就是,用天子的高度处理宗教问题,
让教权无法超出政权范围运作。
当然这个僭越的部分比较属于推论,
孔子称赞的应该是一个压制卜的解释范围,
并且只对自己境内负责的态度,
这个称赞,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逻辑上应该有一定的关联,
但要俱此反推回来河是否鬼,就比较牵强一点。
因为还有一个"淫祀无福"的说法。
~~~
反过来如果卜在境外山川作祟的案例是稀有情况,仅有以上两个。
那或许就是赞许楚王不被卜所影响去超脱常例。
这个版本和"孔子家语"额外多给的评价比较对得上。
: 《夏书》曰:‘维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
: 又曰:‘允出玆在玆,由己率常可矣。’”
从现代观点来看,
卜照理说不可能卜出一个规定范围外的结果,
如果平常不会出现境外的可能,但这边却卜出境外结果,
或许是种试探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