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之铭言:
: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记王子)》之铭言:
: : 如果不讨论中国、国这两概念的流变,讨论是不是中国人没有意义,
: : 纯粹口水乱仗。
: 老实讲, 这样去定义才是玩文字游戏
: 会问到标题这个问题, 这边中国的定义肯定不是指屈原是现代的某个国家的国民
: 而是像“中国史”这样, 用一个现代名词去涵盖这个国家的先民活动
: 如果类似的问题都一定要严格定义国籍, 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称呼
: 那会有一堆欧洲跟日本历史人物, 你会不知道怎么称呼它的归属
: 你可以告诉我你暱称的古事纪是哪国的著作, 记载的是哪国的神话跟古史吗?
呃这回应有失水平呀。至少该像我下面这样吧。
其实这问题也可以换一种问法。就像中国人追溯先祖可以追溯到
先秦楚汉一样,历史上的楚人也不是突然蹦出来的,他们自有一套可
追溯的世系,最远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颛顼、祝融。至于始封诸侯,
一般说法是说封于周成王之时,然而实际上颛顼的子孙可能在夏代就
已受封,商代则更没有问题,封国在荆;商代中末叶的武丁时期也已
经有“楚”的称呼出现在卜辞中。
封国称荆是因为封地在荆山,在终南山一带;封国称为楚,也是
因为封地所在的终南山丹水流域一带就有楚山,位于商县之南,即商
山。商、于之地其实当初是楚龙兴之地。除了荆、楚得名于始封之地
所在的丹阳(丹水之阳)之外,楚君先世都以熊为氏,说明熊应该也是
最初受封地之一,一般说法认为就是丹水流域东北的熊耳山一带。
换句话说,称荆、称楚、称熊容有先后不同,其实为同一世系,
只是封地迁徙有所不同。然而如果按照某些支离灭裂的思路,认为当
初没有的称号后人就不该妄加给先人,那么荆人、熊人就不该是后来
的楚人了。
有人或许为认为荆、楚之间的世系还算明白,所以这种追溯没甚
么问题,不能套用到现代中国人祖上追溯到屈原那样世系不明。然而
必须指出的是,先秦封国并不是只有荆、楚把先祖追溯到始封的鬻熊
(始封之祖为谁至少有四种有不同说法)、传说中的祝融;春秋初期与
楚同属一先祖的封国还有罗、夔等国。这些“同文同种”的封国也同
今日的台湾人一样,有政治上独立但文化渊源却属一家的尴尬。
当然这种尴尬只有小国有之,对荆楚来说,同文同种,岂容你不
认同一祖宗?你要不认灭了你。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责备)之。对曰:
‘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
焉?’
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