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shuang (竹碳乌龙)
2019-07-24 15:54:18※ 引述《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之铭言:
: 史书里评价官员的良窳 把"讼案少"视为考察要点之一
: 判案厅堂多年不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政绩
: 认为这代表父母官教化有成 人民不爱兴讼
: 父母官鸣琴捶拱就好
: 如果讼案多 则被视为负评之一
: 这个观念是怎么形成的?
: 越到近代(明清以降) 这观念还适用吗?
最早的是法和儒,一边认为要严刑峻法,一边认为要教化人民
双方都认为对方是脑残,以今天来说就是杀人犯要枪决和可教化
后来儒家成为主流自然教化人民才是重点,另一方面也是有现实考量
你要执法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官员官吏,比如最近香港元朗
两个警察去面对左右两边数百人的混战,当然最佳解就是闪人
套句前几天我们海巡讲的"我可能不会去救你"
在古代的地方官方势力很薄弱,主要就是依靠乡绅、地主和宗族统治
因为他们人多在加上外部现实因素,要官方去介入根本是天方夜谭
到近代主要是因为独立司法制度的建立,她将司法制度从行政体系分离
然后再把地方主官的任命和中央委派分离,但是在对岸不是这样喔
因为司法权和行政权剥离,地方行政主官没有私法权自然评鉴标准
就要把诉讼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