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之铭言:
: 你这是亚利安论证法吗?
: 刘备没有反对, 很可能是因为他铸的不是贴水的重钱
: 而是把手上剩余铜钱改铸成百倍的大钱, 官价购买力增加百倍啊
: 我前面推文讲得很清楚
: 照刘巴传的说法, 刘璋的府库是被搬空了
: 但刘备自己军中的物资并没有开放军士来搬
: 所以刘备手上应该还是有一些物资, 只是打了这么久的仗, 物资应该剩不多
: 照先主传的记载, 也的确这时候的刘备还拖欠军士粮帛
: 刘备囊中羞涩是毫无疑问的
: 在这种情况下, 刘备哪来加倍的铜去铸贴水重钱?
面值改百倍铸钱就能获得百倍购买力?
你这话是在打自己后面的脸还是为了让自己后面的发言打自己的脸?
新钱面值称百株,实际只比旧钱重3分,那么官市说百株新钱等于旧五株20枚根本就是弱
智,这哪里叫做高价买粮?强行低价买粮才对
你还真当那是信用货币啊?有点基础知识都知道当时用成色来确认钱币价值
你想清楚刘巴设官市的实际功能是为什么再说
: 这没什么好讲的, 记载就说是“府库百物”了
: 刘备开放军士去刘璋府库拿的绝不只金银
: : 三国战乱时期铜钱成色问题很严重,如果以铜钱为赏赐主体,诸将士不原地爆炸就已
经
: : 好修养了
: : 刘备不可能不知道这点,所以记载都写以金银为赏赐,欠薪就以粮食布帛来支付,就
没
: : 铜钱的事
: 这完全是没读三国志乱掰
: 张飞传
: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 谯周传
: 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五万
: 依照这边的记载, 我们知道两件事
: 1.刘备有用铜钱赏赐, 而且我们现在讨论的平益洲之战就有用铜钱赏赐
: 2.刘备赏赐的钱, 跟孙权赏吕蒙一样, 有虚值的嫌疑
: 孙权还只是赏吕蒙一个人亿钱, 刘备可是赏了四个人加起来两亿钱
: 这两亿钱几乎不可能两亿枚五株钱, 更别说是贴水重钱了
: 是面额百倍以上的大钱的可能性比较高
面额百倍只是改个名字,实际能买多少,还是看即场称重验钱
你执著在面额问题上是不是傻
刘巴做的是把官市的粮换钱汇率提高至高于市场平均汇率水平
让平民能够靠卖粮予官市后再买粮赚取差价
从而调动起货币流动性(铜钱+粮食)
至于第一批重铸重钱的材料,我认为刘备向关羽,张飞,诸葛亮他们借钱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史书中有相关记载,而刘备对法正,诸葛亮和关张二人的赏钱又是如此
巨量
假如成都的府库连铜锭也没有,那么他只能够靠借才能拿到第一批启动资金
在没有其他史料反驳这段历史记载前,我们都只能假定这段记述为真并提出可以解释记载
内容的说法
而不是在质疑这段记载看起来不正常,是假的,陈寿的眼睛孽障重
而按刘巴的做法,只要第一步踢动了,整个市场重新活跃,刘备政府很快就能获得正增长
的财政收入,而向幕僚兄弟借的钱也就能还上
: 这边就有第二个问题
: 如果刘巴是用贴水重钱吸引民众出售粮食, 那就没有官市存在的必要性
: 因为吸引民众的是重钱本身的价值, 你拿到任何市场都会被乐意接受
: 就像今天店家卖100台币的东西, 有人要出100港币买, 不会有店家说不要吧?
: 但刘巴传明明白白写着
: “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
: 如果铸钱就能吸引卖家, 为什么要办官市?
: 官市除了收税以外的功能就是对买卖进行控制, 尤其是价格
: 既然钱本身价值就能吸引卖家, 那就不需要用官市来控制价格
: 所以贴水重钱是无法完整解释刘巴政策的
: 刘巴的政策应该是
: 铸直百钱(铸面额100钱的大钱)
: 平诸物贾(公订物价)
: 令吏为官巿(用官市保证大钱的流通, 也就是保证大钱的价值)
你的思路有问题,而且有漏洞
刘巴的重钱和官市两策,不单单是贴水
你太执著于贴水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官市本身具备的钱粮兑换职能
刘巴用官市和重钱对混乱的市场汇率以优惠汇率进行压迫,用以本伤人的方法来达到平抑
物价的目的
当要粮换钱的时候,平民看到市场的汇率是换劣钱,而官市不但换成色好的重钱,还给你
在汇率上打个9折,傻子都知道要怎样选
刘巴设立的官市我认为不是控制的路子,因为太多历史案例走全面控制都是高速爆炸
我认为刘巴是控制货币流通量来间接影响市场的汇率波动,因为官市具备行政力量,它提
供优惠汇率就等同政府入市稳住汇价
在当时益州未必具有能够顶住行政力量持续狙击汇率的大商贾
这项策略自然能获得成功
同时,每年的税务季节就是一次汇率和粮食参考价格变动的机会,这当中就有影响物价的
能力(基于收成情况)
而且用官市能进行价格控制也是想太多,我印象中开官市基本是为了减轻皇宫开支负担,
而以控制市场为目的无一不是原地爆炸
在没有央行制度的年代,直接控制市场物价根本就是妄想,所有试图直接控制市场的行为
都被证明为徒劳无功
只有亲身参与进去玩汇率游戏,才能获得影响市场走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