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uncanHines (DuncanHines)》之铭言:
: 最近看谈文革时期的书
: 常看到街道居委会这个词
: 跟造反派、红卫兵常常摆在一起
: 这两者我懂
: 街道居委会却是新的词汇
: 又google不到很多资讯
: 请问这是什么组织呢?
农村﹕县──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
城市﹕区──街道──居委会──居民小组
街道行政机关称为 街道办事处
居委的全称是 居民委员会﹐仅在城区(或镇)非农业居民中设置。
一般一个居委会辖区内的人口﹐在一千到一万人之间﹐辖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划定。
一开始﹐中共建政之后并没有设立到居委一级行政﹐最小的政府机关就是街道乡镇。
街道乡镇之下﹐与民国政府一样算是地方自治。
后来到了1955年左右﹐依据“化被动统治为主动统治”的列宁史达林主义理论﹐
由于农村之中早已有了合作社、村委、村民小组等机构进行统治﹐
中共其时缺乏的主要是对于城市居民的有效管理控制﹐
于是开始设立街道之下的居民委员会﹐当时其主要职责是﹕
动员辖区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实施执行政府决策﹐
将原本在工厂、学校等组织管理之外的城市居民﹐主动控制起来。
(但宪法不承认其为正式的政府底层机关)
后来到了文革时代﹐夺权无罪﹐造反有理﹐原有行政体系被清洗﹐
居委会就成为底层统治的实权机构﹐
上报辖区情况、下达上级通知、开会批斗、征劳役派任务....
甚至由于推行共产﹐原本辖区内的中小工厂企业、商店﹐都收归居委会管辖﹐
具有财政权、行政权、制订辖区内法规条例权....
如果一家有客人来访﹐晚上留宿当地﹐则要到居委会报备在案﹐
居委会也可能进行搜查﹐抓捕未报备外来人员﹐收缴收音机、书籍等。
(那个时候﹐一方面美、台大功率反共电台持续向大陆播音﹐一方面大陆严禁收听﹐
收音机需要登记报备在案﹐未报备未批准者一律违法。
另外﹐美、台、港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海漂、空漂﹐向大陆运送反共宣传书籍﹐
另一方面大陆宣扬 知识越多越反动﹐科学、哲学、经济等书籍地下抄本非常流行)
所以会有俗语﹐叫“居委半夜来敲门”﹐就跟苏联肃反时期差不多﹐很吓人的事...
好一点也是来通知明天几点必须去某某地方聚会批斗某人、
明天起全民不许做某某事、明天每家要出多少个劳力到哪个地方参加义务无偿劳动...
到了文革结束﹐改开之后﹐恢复宪法﹐地方权力上收﹐
1990年代之后﹐重新立法规定居委会为地方自治机构而非统治机关﹐
居委的权力大幅收缩﹐成为替街道办事处收缴地方征费(垃圾处理费、治安巡逻队工资、
卫生灭蚊)﹐规划建设地方文娱体育场地等﹐
原来的居委所辖共产制工厂企业商店﹐大都收归街道办事处管辖﹐
所以现在的居委会就跟住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差不多了。
2000年代之后﹐试点改革社区制﹐在全国各省各市各自取点﹐
尝试进一步改善为民生服务﹐由于各自试点的内容不同﹐
模仿的对象从北欧、英、德、美、新加坡各自不同﹐
居委会的制度也有交叉制、兼职制、党政一体制、议行分开制、分区小区制等等﹐
一般来说﹐越是靠近东南沿海的试点中小城市﹐就越接近欧美各国﹐
那大城市呢﹖大城市影响大﹐一般不会拿来试点风险的﹐
所以象上海曾经试过基层党政分离﹐没几年就喊刹车倒回去党主政﹐
大城市基层改革现在可能就看广州、深圳、杭州的了﹐
由于各地情况各不相同﹐各市的具体做法并不一样﹐而单一市中﹐
各区各镇又会有细节上的不同﹐现在的实际﹐我也就没办法说具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