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是先有了“我们”(we group)才发展出“我”的观念。
我的观念是排挤式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和“每个人都一个样”两句话都值得推敲。
是先有了大家才发展出独自的自我观念。
现在岛内、说对面是“中国人”自己是“台湾人”而且“中国人跟台湾人不一样”,
就表示我群的观念发展到后来、大小不一致。
中间有“偷换概念”跟“丐题(乞求论点)”。
*台湾史就是中国史的一部分。台湾文学就是中国的乡土文学。台湾文化就是
四百年来的汉文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以上是笔者的“我群”范围。
*编年史反而不容易把因果关系讲清楚。
主题式教学比较类似记事本末体。史观是画龙点睛的部分。历史学以史料和解释为诉求。
“全部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至少不能脱离现况与铺陈而谈历史。
*考试的东西不要看太重。没意义。考过就忘了。
*黄仁宇从因果关系上提出大历史观念。大历史不以朝代为单位段落。凡事都有远因近因
和发展过程。台独观点至少要提出“我群”发展的段落来,反而没有。
台湾人殖民台湾四百年,本来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然后日治时代,然后国民党政权。
遭遇上有比大陆同胞曲折。所以“我群”图像也说不清楚。
*独派要独立,现在有执政权和国会过半,居然还是不能独立。
就以后至少五十年内不要再提台独了。不必自我欺骗冀望民情转变。
现在国文科跟历史科在去中国化,搞小动作。那都是一时的。
我等著看不教文言文跟(中国的)编年史,会有什么好教材?
*这是我历史板首PO。不是要谈政治而是在谈历史以及改课纲。我自己的想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