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7921?full=y
中国为何说不好“中国故事”?
郑永年:中国至今没有真正的文化自信,这和它长期被西方思想殖民有关。从中国自身文
明的角度来反观自身的问题,要比西方各种主义好得多。
更新于2018年6月7日 06:05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编者按】2018年5月2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CG)北京总部举办新书《中国的文明复兴》、《中国的知识重建》发布会。郑永年在
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及未来30年政治经济走向的研判。本文为编辑
后的演讲全文。郑永年教授授权FT中文网发布。
我今天本不想讲这两本新书,而是想和大家谈谈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及“十九大”之后
的“三步走”,至少可以讲讲中国如何通向2035。不过,这两本小书,是我自己思考中国
问题、世界问题的一个视角,或者方法,因此联系这两本小书来讲未来中国政治和经济制
度的可能演变也很好,至少有一个思考方法的基础。
中国知识界与媒体缺乏思想体系的支撑
最近刚好赶上中美是否会打贸易战问题,我这些天也一直在和其他人交流。中美贸易战,
当然是美国发起的,但我觉得我们中国自己也有责任。这次西方对中国那么大的反应,某
些程度上跟我们中国人讲中国故事的方式有关,我们讲著讲著把人家讲害怕了,而不是说
讲著讲著让人家更喜欢你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西方媒体那么强大,中国媒体强大不起
来?就媒体的技术手段而言,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西方,至少不比西方差多少。但
西方媒体的强大,是因为它背后有一个思想体系,有个知识体系。这个非常重要。媒体只
是一个表达方式,没有背后强大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的话,做起来会非常吃力。上次中国有
关部门带了团队到新加坡来交流,我就对他们说,“走出去”交流很好,但必须要注意方
式方法。方式方法不好的话,效果不仅不好,反而会走向反面。在一些问题上,中国不走
出去还好,人家还同情你,但一走出去,像在国内那样讲一番话,人家反而不理解,甚至
恨你。这是个矛盾,一方面要走出去,另一方面一走出去就遇到麻烦。这里面可能有方式
方法的问题,但背后知识体系的问题更为重要。
我对中国的知识界一直很苛刻,一直很批评。我认为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是西方思想的殖民
地,被思想殖民,没有自己的思考。其实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世
界公认的奇蹟,例如,在短短40年内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并且让7亿多人口脱贫,这是世
界经济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故事。但为什么我们讲这些故事的时候,
反而把人家讲反感了?问题到底在哪里?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思想体系。
用西方的思想难以解释中国
我自己西方教育出身,觉得西方这些理论用来解释西方非常好;可是西方的东西运用到中
国来解释中国,就很难。近代以来,中国的无论什么主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我们想学习
西方,来解释中国。我最近花了很多时间来回顾近代以来,包括老一辈人,对中国所做的
解释,觉得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是在解释中国,而是在曲解中国。
举一个例子,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发展归纳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然后到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当然
共产主义是对未来的展望。但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有时候就很不科学。比如
说马克思说奴隶社会,但中国从来找不到像西方这么大规模的奴隶社会。有人说汉朝有家
奴,但家奴不是奴隶,家奴跟今天的佣人有点像。清华大学贝淡宁教授的研究是,即使对
于佣人,中国跟西方的看法不一样,中国的佣人,做着做着就做成了家人的一部分,而西
方的佣人永远是佣人。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中国就没有封建社会了。最近这些年弗朗西斯.福山写的书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代国家,因为它建立了一个官僚体系,就有了近代国家的雏形。还有资
本主义。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中国在50年代有很长时间,都在研究争论中国明清资本
主义萌芽的问题,人民出版社还出了很多书。我觉得这个就很荒唐。如果要说中国资本主
义的萌芽,唐宋比明清更好,唐宋更发达。那为什么不研究唐宋,要研究明清?也是因为
西方,因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是从发现新大陆开始的,时间上就相当于中国的明朝。还有很
多很多这样的例子。过去顾颉刚先生有个“疑史”观,怀疑中国的历史。我一直怀疑中国
近代以来的这个知识体系。我没有很多时间来做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做的话,这是一个很
大的工程。不过,这个问题对中国很重要──就是我们怎么来解释中国?
我花了很多年去了解西方是怎么看中国的,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到现在。后来我写了一本
《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的小书。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西方人解释中国有一
个特点──以中国没有的东西来解释中国。从早期孟德斯鸠的“中国没有贵族”,到后来
的“中国没有私有产权”,包括现在很多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和左派都受西方影响,认为中
国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法治,没有人权,没有民主,等等。他们以这些中国没有的东西来
解释中国。但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你要解释我的话,只能以我有的东西来解释我,不能
以我没有的东西来解释我,这个道理是大家很容易能明白的。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从古希腊就开始了。亚里斯多德《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做“
orientalism”,就是“东方主义”,到后来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时,变成“oriental
despotism”,就是“东方专制主义”。这个“专制主义”一直发展到50年代的《水利社
会》那本书。自古希腊到近代,对西方人来说,他们以东的地方都是一样的体制,都是专
制。所谓的“近东”、“中东”和“远东”就是他们的分类。对他们来说,这些地方的体
制都是差不多的。现在西方发展出各种版本、不下几十种的“authoritarianism”(中
国 “权威主义”),但其实西方理解中国只有一个模式,就是“东方专制主义”,没有
第二个,其它都是它的一些变种。这个认识也难怪西方,因为从他们的文化来理解,他们
只能这样认识我们。
像我上一本书(《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说的,对中国误解最深的都是德国人,
四位德国人。第一位是黑格尔,他说中国没有历史,从来没有变化。确实是这样。中国从
秦始皇统一到现在,“吾道一以贯之”,政治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而西方从奴隶社会到封
建社会,到君主专制,再到近代民主,确实有实质性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历
史是凝固的。第二位是马克思,他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者。第三位是马克斯.韦
伯,他从宗教的角度解释了西方的新教为什么能孕育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儒教伦理为什么
不能产生资本主义。最后一位是50年代写《水利社会》的魏特夫。西方人看中国最深的就
是这四个德国人,误解得最深的也是这四个德国人。我们都非常崇拜这四个德国人。不过
,我们很难责怪这四个人。我们怎么理解我们自己?这是我们的责任。传统上,中国历史
学很发达,但是我们缺少社会科学,没有社会科学。
最近就有一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发现,西方的“law”,我们翻译成中国的“
法”,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中国的“法”可能只是西方的“law”的很小很小一部分。
严复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就说,西方的“法”,可能要包括中国的“礼”、“理”
和“制”等等。中国秦朝以前就已有“刑”,也就是“法”,但中国的“法”只针对坏人
,对待好人不叫“法”。西方的“法”是个普世的概念,西方有“上帝”,还有“自然法
”。上帝也好,自然法也好,在现实中找不到,是一种intellectual imagination(知识
的想像)。正因为不是具体的东西,是一种知识想像,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平等,人人在上
帝面前平等。美国宪法说,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对他们来说,在“上帝”和“法”之间
转换没有任何困难。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法只针对坏人。中国每一个社会群体,
士农工商,都有他自己的“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士大夫阶层而言,“礼”就是他的
法。如果重新解读这种传统,我们就可以很很容易理解现在的“党纪”和“国法”之间的
关系。
展望2035中国经济:“三层市场”论
中国是个文明国家,但是文明国家不是一种道德概念,就是说它一定是好的或者坏的。任
何一个文明都有它的优势劣势,不光有好的。现在很多人要把中国模式叫做世界上最好的
,也不科学。我们好多东西要重新回顾。中国未来30年,到2035、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
间会怎么样?我觉得如果用中国自己的文明观点来看,远远要比用西方的理论预测有效得
多。
中国未来30年,经济制度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中国讲mixed economy(混合经济),我觉
得没有讲清楚。西方把中国看成是state capitalism(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我们也不
是。我的下一本英文书,我和我的合作者花了十多年时间,从汉朝的经济形态一直梳理到
当代。中国几千年,真是“吾道一以贯之”,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体制。叫它资本主义也好
,或者叫它市场也好,中国一直以来至少有三个市场,或者有三层资本。顶层的永远是
state capital,国家资本;底层的都是free market capitalism,就是自由的民间资本
,像今天的中小企业;还有中间层面,就是国家跟民间资本互相合作,两者互动的这一部
分。从汉朝开始,几千年都是这样。有些领域国家一定要垄断,要占主导地位,但是大量
的东西要放给民间,这也是儒家的思想。中间部分很中间。像盐铁业,对国家很重要,但
即使对国家很重要的东西,也可以叫私人去做,所以到了近代会有“官督商办”。这其实
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概念,并不是近代的创造。
在中国那么长的历史中,只有四个时期走了极端,变成了国家主义,国家完全占了主导地
位,市场几乎没有了。第一个就是王莽改革,第二个是王安石,第三个是朱元璋,第四个
就是毛泽东。几千年来就是这四个时期,国家跟市场完全失衡,偏向政府,搞理想主义那
一套。除了这四个时期以外,中国的国家跟市场基本上都是相对平衡的。所以我们下面的
一本书叫Market in State《(政)府内市场》),中国的市场一定要服从政府规则。而
西方是state in market,就是即使政府也要服从市场配置。这非常有意思。现在林毅夫
先生他们在做新结构主义,即中国的经济学。而我觉得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已经有了,就是
《管子》。《管子》就是怎么治理经济的理论。如果你要解释中国经济几千年历史,直到
今天的话,《管子》的解释要比任何西方经济理论有效。西方讲供需关系,但供需主要靠
市场调节。凯恩斯主义有点不一样,强调政府也要扮一个角色。《管子》,不讲“供需”
,而讲“轻重”,“轻重”的调节者就是政府,是政府根据市场的情况而调整经济。但是
管子的论述是短短的一段一段的,不表现为现在的经济学形式,没有数学,更没有公式。
如果能找一帮年轻人,把这些思想数学化,公式化,对中国、对世界的经济学都是巨大的
贡献。
所以我认为,西方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实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中国怎
么变,也变不成西方那样的市场经济,永远不会。中国还是这三种资本,三层市场,一直
往前发展。这种制度有它不好的地方,就是跟西方的state in market比较的话,效率差
一点,但是比起西方好处就是,能预防大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正如马克思分析的
那样,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比如30年代的,97/98,07/08的经济危机等。中国过去
40年基本上没有经济危机,这跟共产党的调控能力有关系,跟这个机制有关系。
西方现代经济主要有两个调整手段,一个就是货币政策,一个就是财政政策。可是当利率
趋于零的时候,货币政策就很难能发生作用。当然现在他们搞QE了,量化宽松。我要提一
下,最早使用量化宽松的就是管仲,利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这是管子的思想,那个
时候已经在使用,只是规模比较小。还有就是西方的财政政策,但当政府的债务赤字太大
了以后也没有用。中国除了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外,还有国有企业这个经济部门可以调节经
济。
我认为全球经济未来会越来越波动,所以中国怎么做都不会放弃这个国有部门。你喜欢也
好不喜欢也好,中国几千年就是这样。当然这三层资本之间,边界在哪里,每一个朝代都
在变化,每一个时代都在变化,改革开放40年里也有变化。现在要中国回到毛泽东时代,
完全没有民营经济,是不可能的。现在就是政府跟市场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个问题,在中国
就是混合经济和谐的问题。
展望2035中国政治:开放的一党制、以党领政、三权分工
未来30年,中国政治会如何?这次修宪以后,大家都不说话,我觉得很奇怪。西方的反应
那么激烈,而我们国内还采取鸵鸟政策。其实这也可以从历史上看。官方本身不好出来说
,但我觉得中国的政治体制现在确实在形成之中。
大家知道,一说西方,就是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
中国几千年的汉制,也有三权的分工合作──决策、执行、监察,从汉朝建立起,一直到
晚清没有变化。一个体制生存了两千多年,你不能说这个制度没有生命力。所以当我们今
天说我们的文明几千年不中断,我们要思考,哪些东西没有中断?王朝是中断的,皇帝来
来去去;甚至我们的人种都变化了,我们汉人不是一个种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那
我们哪些东西不变呢?就是这个政治经济体制从来没有变化,只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动。
我的理解就是,80年代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当时还有点想往西方的方向发展,要党政分
开。我觉得这也正常,因为近代以来很多人都是希望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孙中山先生就要
搞一个“五权宪法”,把西方的三权,加上中国传统中他觉得好的两权,即考试权和监察
权,变成五权。但我觉得孙中山基本上是个理论家,是个“书呆子”,没有机会实践。从
台湾的实践看,这两个体制完全是不同的逻辑,要么西方的三权为主,要么中国的三权为
主,把两个加起来很难。所以台湾现在基本上是西方三权的机制,考试权基本上已经没有
了,监察院还在,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
中国这次变动巨大,加上了那个监察权。这是什么概念?为什么从80年代的“党政分开”
,到现在的“党政分工”?其实就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党政分开的道路已经走不下
去了。党政分开,党的主管跟政府的主管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矛盾,就变成了党政两个机构
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政府的分裂。所以,1992年之后中国一直是“三合一体制”,就是
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由一人来担任,并且把国家主席实权化。“十九大”维
护这个三合一制度。“三合一体制”其实是对“党政分开”的直接否定,只是大家不好意
思说。实际江朱、胡温时代都是这个思路。去年王岐山“两会”期间有一个论述,说我们
是“广义政府”,党也是这个政府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论述非常重要。但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的学术界,还有媒体,当时报导很少,学术界也好像没什么研究。这个不应该,这个
概念其实非常重要。他更早的时候跟基辛格见面的时候也说了类似的话,就是要做党政一
体的改革,不是完全两套分立的。
我把西方称为外部多元主义,它是先有市民社会后有国家的,它有不同的社会力量,所以
一个国家可以有几个政治过程,可以三权分立。但中国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是皇权,秦
始皇以后一直是先有国家后有社会,皇帝只能有一个,所以只能有一个政治过程。那么怎
么做,才能让统治比较有效?那就是把一个政治过程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决策,第二段是
执行,第三段就是监察。这是汉制,确认了以后,一直到晚清。现在也是这样,有点类似
。那么现在要解释的就是,皇权怎么转变到现在的党权?怎么看我们这个党?
共产党其实不是像西方理解意义上的政党。我的解释是,“党权”就是“组织化的皇权”
。以前的皇帝是个人,是家庭,现在党是一个组织。在这个转型中,西方有些概念是帮助
了我们的,比如“民族主义”、“主权”、还有列宁主义式的政党。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正是表现在这些地方。这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
我们从一个基于个体家庭之上的皇权,转成基于一个组织之上的党权。以前的皇权分成三
个权力部门,现在就是党权分成三个阶段──决策权,执行权跟监察权。第三权加上去,
这是王岐山的功劳。但我们绝对不是说这是简单地对传统的回归。因为现在党是个集体,
而以前皇帝是个人家庭。我觉得这个制度如果做得好的话,生命力会很强大。因为从历史
经验来看,汉制生存了多少年?钱穆老先生特别推崇汉制,我觉得有道理。但这个制度的
重建现在刚刚开始,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从制度建设来说,今天还处于汉朝。秦始皇帝统
一了中国以后,基本上没做制度建设。同样,毛泽东统一了中国,但是真正的制度建设,
从现在开始要做很长时间。
比如说决策权,以前主要掌握在皇帝跟他的大臣将军、皇兄皇弟这些人手里。现在完全不
一样。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政协,也包括社会团体和智库,都可以成为决策权
的一部分,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去。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决策权
怎么更民主化一点?以前不需要民主,但现在民主的观念有了,大家不可能不民主。还有
监察权问题。反腐败很重要,但监察权也不能滥用。汉朝就规定,不可以事无大小地什么
都监察,那样行政就没办法执行了,按照规定只有六个项目可以监察。我们现阶段就有这
个毛病,已经有报导出来,下面的一个纪委去查,发现官员办公室里有零食,就把人找来
谈,说是违规。这就监察过头了。“三权分工合作”这种制度,跟西方的民主制度是矛盾
的,但是跟民主本身不矛盾。我的观察是,中国的制度可以吸纳西方很多民主的要素,但
不会成为西方的民主制度。
所以我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总结了几点:第一,只要共产党能够维持其政治主体的地位,多
党制不可能,但这是“开放的一党制”。这跟多党制不一样,跟新加坡的一党独大也不太
一样。如果一个政党被几个家族、一些利益集团垄断了,那就很危险了。那么怎么开放?
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经验。中国传统上只有皇帝这个职位不开放,其他都是开放的,有很多
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最高领导人也不是终身制,这个职位也是开放的。共产党在
不断把新兴社会阶层吸纳到党内也促成了执政党更加开放。
第二个就是“以党领政”。任何一个政治制度,西方也好,非西方的也好,政治很重要。
西方从“一人一票”的大众民主产生以后,主要问题就在于很难产生一个有效政府。美国
也好,欧洲也好,聪明人很多,他们知道国家的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去解决,但是很难产
生一个有效政府。“以党领政”在东亚有很多实践,日本是这样,新加坡不用说,台湾“
两蒋”时代都是,韩国也是这样。以党领政,政治是核心、主体。
第三点就是“三权分工合作”。这样理顺好了以后,这个制度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
的稳定可以有保证。
除此之外,中国下面还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面对。中国要实行总统制呢还是内阁制呢?总
统制就有任期限制,内阁制就没有,随便做几届,直到党不让你做了。还有一个就是,新
的领导人产生了以后,总书记也好,总理也好,有没有组阁权?能不能他有自己的班子?
一个领导人掌权以后,要达到执政目的,一定要一个团队来做,西方首脑都有权力自己组
阁,但现在中国不是,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确实要做到文化自信,我们现在还是不够自信。中国有几千年的
经验,我们很多都可以向西方学,但向西方学的目的不是说要把我们变成西方国家,而是
把我们这个制度建设得更好。你即使要变自己成西方也很难变。台湾一直在刻意要变成西
方,但越变越糟糕。你也不想看到台湾这样的局面。
经济上我们学了西方很多,政治上我们也在学。现在新的组织机构,人大、政协、智库等
这些,中国传统里哪有啊?怎么样来理解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我们最后会走
到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要比西方各种主义的预测好得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王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