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为何说不好“中国故事”?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8-06-07 14:19:56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7921?full=y
中国为何说不好“中国故事”?
郑永年:中国至今没有真正的文化自信,这和它长期被西方思想殖民有关。从中国自身文
明的角度来反观自身的问题,要比西方各种主义好得多。
更新于2018年6月7日 06:05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编者按】2018年5月2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CG)北京总部举办新书《中国的文明复兴》、《中国的知识重建》发布会。郑永年在
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及未来30年政治经济走向的研判。本文为编辑
后的演讲全文。郑永年教授授权FT中文网发布。
我今天本不想讲这两本新书,而是想和大家谈谈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及“十九大”之后
的“三步走”,至少可以讲讲中国如何通向2035。不过,这两本小书,是我自己思考中国
问题、世界问题的一个视角,或者方法,因此联系这两本小书来讲未来中国政治和经济制
度的可能演变也很好,至少有一个思考方法的基础。
中国知识界与媒体缺乏思想体系的支撑
最近刚好赶上中美是否会打贸易战问题,我这些天也一直在和其他人交流。中美贸易战,
当然是美国发起的,但我觉得我们中国自己也有责任。这次西方对中国那么大的反应,某
些程度上跟我们中国人讲中国故事的方式有关,我们讲著讲著把人家讲害怕了,而不是说
讲著讲著让人家更喜欢你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西方媒体那么强大,中国媒体强大不起
来?就媒体的技术手段而言,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西方,至少不比西方差多少。但
西方媒体的强大,是因为它背后有一个思想体系,有个知识体系。这个非常重要。媒体只
是一个表达方式,没有背后强大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的话,做起来会非常吃力。上次中国有
关部门带了团队到新加坡来交流,我就对他们说,“走出去”交流很好,但必须要注意方
式方法。方式方法不好的话,效果不仅不好,反而会走向反面。在一些问题上,中国不走
出去还好,人家还同情你,但一走出去,像在国内那样讲一番话,人家反而不理解,甚至
恨你。这是个矛盾,一方面要走出去,另一方面一走出去就遇到麻烦。这里面可能有方式
方法的问题,但背后知识体系的问题更为重要。
我对中国的知识界一直很苛刻,一直很批评。我认为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是西方思想的殖民
地,被思想殖民,没有自己的思考。其实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世
界公认的奇蹟,例如,在短短40年内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并且让7亿多人口脱贫,这是世
界经济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故事。但为什么我们讲这些故事的时候,
反而把人家讲反感了?问题到底在哪里?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思想体系。
用西方的思想难以解释中国
我自己西方教育出身,觉得西方这些理论用来解释西方非常好;可是西方的东西运用到中
国来解释中国,就很难。近代以来,中国的无论什么主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我们想学习
西方,来解释中国。我最近花了很多时间来回顾近代以来,包括老一辈人,对中国所做的
解释,觉得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是在解释中国,而是在曲解中国。
举一个例子,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发展归纳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然后到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当然
共产主义是对未来的展望。但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有时候就很不科学。比如
说马克思说奴隶社会,但中国从来找不到像西方这么大规模的奴隶社会。有人说汉朝有家
奴,但家奴不是奴隶,家奴跟今天的佣人有点像。清华大学贝淡宁教授的研究是,即使对
于佣人,中国跟西方的看法不一样,中国的佣人,做着做着就做成了家人的一部分,而西
方的佣人永远是佣人。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中国就没有封建社会了。最近这些年弗朗西斯.福山写的书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代国家,因为它建立了一个官僚体系,就有了近代国家的雏形。还有资
本主义。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中国在50年代有很长时间,都在研究争论中国明清资本
主义萌芽的问题,人民出版社还出了很多书。我觉得这个就很荒唐。如果要说中国资本主
义的萌芽,唐宋比明清更好,唐宋更发达。那为什么不研究唐宋,要研究明清?也是因为
西方,因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是从发现新大陆开始的,时间上就相当于中国的明朝。还有很
多很多这样的例子。过去顾颉刚先生有个“疑史”观,怀疑中国的历史。我一直怀疑中国
近代以来的这个知识体系。我没有很多时间来做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做的话,这是一个很
大的工程。不过,这个问题对中国很重要──就是我们怎么来解释中国?
我花了很多年去了解西方是怎么看中国的,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到现在。后来我写了一本
《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的小书。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西方人解释中国有一
个特点──以中国没有的东西来解释中国。从早期孟德斯鸠的“中国没有贵族”,到后来
的“中国没有私有产权”,包括现在很多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和左派都受西方影响,认为中
国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法治,没有人权,没有民主,等等。他们以这些中国没有的东西来
解释中国。但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你要解释我的话,只能以我有的东西来解释我,不能
以我没有的东西来解释我,这个道理是大家很容易能明白的。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从古希腊就开始了。亚里斯多德《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做“
orientalism”,就是“东方主义”,到后来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时,变成“oriental
despotism”,就是“东方专制主义”。这个“专制主义”一直发展到50年代的《水利社
会》那本书。自古希腊到近代,对西方人来说,他们以东的地方都是一样的体制,都是专
制。所谓的“近东”、“中东”和“远东”就是他们的分类。对他们来说,这些地方的体
制都是差不多的。现在西方发展出各种版本、不下几十种的“authoritarianism”(中
国 “权威主义”),但其实西方理解中国只有一个模式,就是“东方专制主义”,没有
第二个,其它都是它的一些变种。这个认识也难怪西方,因为从他们的文化来理解,他们
只能这样认识我们。
像我上一本书(《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说的,对中国误解最深的都是德国人,
四位德国人。第一位是黑格尔,他说中国没有历史,从来没有变化。确实是这样。中国从
秦始皇统一到现在,“吾道一以贯之”,政治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而西方从奴隶社会到封
建社会,到君主专制,再到近代民主,确实有实质性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历
史是凝固的。第二位是马克思,他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者。第三位是马克斯.韦
伯,他从宗教的角度解释了西方的新教为什么能孕育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儒教伦理为什么
不能产生资本主义。最后一位是50年代写《水利社会》的魏特夫。西方人看中国最深的就
是这四个德国人,误解得最深的也是这四个德国人。我们都非常崇拜这四个德国人。不过
,我们很难责怪这四个人。我们怎么理解我们自己?这是我们的责任。传统上,中国历史
学很发达,但是我们缺少社会科学,没有社会科学。
最近就有一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发现,西方的“law”,我们翻译成中国的“
法”,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中国的“法”可能只是西方的“law”的很小很小一部分。
严复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就说,西方的“法”,可能要包括中国的“礼”、“理”
和“制”等等。中国秦朝以前就已有“刑”,也就是“法”,但中国的“法”只针对坏人
,对待好人不叫“法”。西方的“法”是个普世的概念,西方有“上帝”,还有“自然法
”。上帝也好,自然法也好,在现实中找不到,是一种intellectual imagination(知识
的想像)。正因为不是具体的东西,是一种知识想像,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平等,人人在上
帝面前平等。美国宪法说,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对他们来说,在“上帝”和“法”之间
转换没有任何困难。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法只针对坏人。中国每一个社会群体,
士农工商,都有他自己的“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士大夫阶层而言,“礼”就是他的
法。如果重新解读这种传统,我们就可以很很容易理解现在的“党纪”和“国法”之间的
关系。
展望2035中国经济:“三层市场”论
中国是个文明国家,但是文明国家不是一种道德概念,就是说它一定是好的或者坏的。任
何一个文明都有它的优势劣势,不光有好的。现在很多人要把中国模式叫做世界上最好的
,也不科学。我们好多东西要重新回顾。中国未来30年,到2035、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
间会怎么样?我觉得如果用中国自己的文明观点来看,远远要比用西方的理论预测有效得
多。
中国未来30年,经济制度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中国讲mixed economy(混合经济),我觉
得没有讲清楚。西方把中国看成是state capitalism(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我们也不
是。我的下一本英文书,我和我的合作者花了十多年时间,从汉朝的经济形态一直梳理到
当代。中国几千年,真是“吾道一以贯之”,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体制。叫它资本主义也好
,或者叫它市场也好,中国一直以来至少有三个市场,或者有三层资本。顶层的永远是
state capital,国家资本;底层的都是free market capitalism,就是自由的民间资本
,像今天的中小企业;还有中间层面,就是国家跟民间资本互相合作,两者互动的这一部
分。从汉朝开始,几千年都是这样。有些领域国家一定要垄断,要占主导地位,但是大量
的东西要放给民间,这也是儒家的思想。中间部分很中间。像盐铁业,对国家很重要,但
即使对国家很重要的东西,也可以叫私人去做,所以到了近代会有“官督商办”。这其实
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概念,并不是近代的创造。
在中国那么长的历史中,只有四个时期走了极端,变成了国家主义,国家完全占了主导地
位,市场几乎没有了。第一个就是王莽改革,第二个是王安石,第三个是朱元璋,第四个
就是毛泽东。几千年来就是这四个时期,国家跟市场完全失衡,偏向政府,搞理想主义那
一套。除了这四个时期以外,中国的国家跟市场基本上都是相对平衡的。所以我们下面的
一本书叫Market in State《(政)府内市场》),中国的市场一定要服从政府规则。而
西方是state in market,就是即使政府也要服从市场配置。这非常有意思。现在林毅夫
先生他们在做新结构主义,即中国的经济学。而我觉得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已经有了,就是
《管子》。《管子》就是怎么治理经济的理论。如果你要解释中国经济几千年历史,直到
今天的话,《管子》的解释要比任何西方经济理论有效。西方讲供需关系,但供需主要靠
市场调节。凯恩斯主义有点不一样,强调政府也要扮一个角色。《管子》,不讲“供需”
,而讲“轻重”,“轻重”的调节者就是政府,是政府根据市场的情况而调整经济。但是
管子的论述是短短的一段一段的,不表现为现在的经济学形式,没有数学,更没有公式。
如果能找一帮年轻人,把这些思想数学化,公式化,对中国、对世界的经济学都是巨大的
贡献。
所以我认为,西方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实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中国怎
么变,也变不成西方那样的市场经济,永远不会。中国还是这三种资本,三层市场,一直
往前发展。这种制度有它不好的地方,就是跟西方的state in market比较的话,效率差
一点,但是比起西方好处就是,能预防大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正如马克思分析的
那样,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比如30年代的,97/98,07/08的经济危机等。中国过去
40年基本上没有经济危机,这跟共产党的调控能力有关系,跟这个机制有关系。
西方现代经济主要有两个调整手段,一个就是货币政策,一个就是财政政策。可是当利率
趋于零的时候,货币政策就很难能发生作用。当然现在他们搞QE了,量化宽松。我要提一
下,最早使用量化宽松的就是管仲,利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这是管子的思想,那个
时候已经在使用,只是规模比较小。还有就是西方的财政政策,但当政府的债务赤字太大
了以后也没有用。中国除了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外,还有国有企业这个经济部门可以调节经
济。
我认为全球经济未来会越来越波动,所以中国怎么做都不会放弃这个国有部门。你喜欢也
好不喜欢也好,中国几千年就是这样。当然这三层资本之间,边界在哪里,每一个朝代都
在变化,每一个时代都在变化,改革开放40年里也有变化。现在要中国回到毛泽东时代,
完全没有民营经济,是不可能的。现在就是政府跟市场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个问题,在中国
就是混合经济和谐的问题。
展望2035中国政治:开放的一党制、以党领政、三权分工
未来30年,中国政治会如何?这次修宪以后,大家都不说话,我觉得很奇怪。西方的反应
那么激烈,而我们国内还采取鸵鸟政策。其实这也可以从历史上看。官方本身不好出来说
,但我觉得中国的政治体制现在确实在形成之中。
大家知道,一说西方,就是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
中国几千年的汉制,也有三权的分工合作──决策、执行、监察,从汉朝建立起,一直到
晚清没有变化。一个体制生存了两千多年,你不能说这个制度没有生命力。所以当我们今
天说我们的文明几千年不中断,我们要思考,哪些东西没有中断?王朝是中断的,皇帝来
来去去;甚至我们的人种都变化了,我们汉人不是一个种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那
我们哪些东西不变呢?就是这个政治经济体制从来没有变化,只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动。
我的理解就是,80年代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当时还有点想往西方的方向发展,要党政分
开。我觉得这也正常,因为近代以来很多人都是希望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孙中山先生就要
搞一个“五权宪法”,把西方的三权,加上中国传统中他觉得好的两权,即考试权和监察
权,变成五权。但我觉得孙中山基本上是个理论家,是个“书呆子”,没有机会实践。从
台湾的实践看,这两个体制完全是不同的逻辑,要么西方的三权为主,要么中国的三权为
主,把两个加起来很难。所以台湾现在基本上是西方三权的机制,考试权基本上已经没有
了,监察院还在,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
中国这次变动巨大,加上了那个监察权。这是什么概念?为什么从80年代的“党政分开”
,到现在的“党政分工”?其实就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党政分开的道路已经走不下
去了。党政分开,党的主管跟政府的主管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矛盾,就变成了党政两个机构
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政府的分裂。所以,1992年之后中国一直是“三合一体制”,就是
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由一人来担任,并且把国家主席实权化。“十九大”维
护这个三合一制度。“三合一体制”其实是对“党政分开”的直接否定,只是大家不好意
思说。实际江朱、胡温时代都是这个思路。去年王岐山“两会”期间有一个论述,说我们
是“广义政府”,党也是这个政府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论述非常重要。但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的学术界,还有媒体,当时报导很少,学术界也好像没什么研究。这个不应该,这个
概念其实非常重要。他更早的时候跟基辛格见面的时候也说了类似的话,就是要做党政一
体的改革,不是完全两套分立的。
我把西方称为外部多元主义,它是先有市民社会后有国家的,它有不同的社会力量,所以
一个国家可以有几个政治过程,可以三权分立。但中国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是皇权,秦
始皇以后一直是先有国家后有社会,皇帝只能有一个,所以只能有一个政治过程。那么怎
么做,才能让统治比较有效?那就是把一个政治过程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决策,第二段是
执行,第三段就是监察。这是汉制,确认了以后,一直到晚清。现在也是这样,有点类似
。那么现在要解释的就是,皇权怎么转变到现在的党权?怎么看我们这个党?
共产党其实不是像西方理解意义上的政党。我的解释是,“党权”就是“组织化的皇权”
。以前的皇帝是个人,是家庭,现在党是一个组织。在这个转型中,西方有些概念是帮助
了我们的,比如“民族主义”、“主权”、还有列宁主义式的政党。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正是表现在这些地方。这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
我们从一个基于个体家庭之上的皇权,转成基于一个组织之上的党权。以前的皇权分成三
个权力部门,现在就是党权分成三个阶段──决策权,执行权跟监察权。第三权加上去,
这是王岐山的功劳。但我们绝对不是说这是简单地对传统的回归。因为现在党是个集体,
而以前皇帝是个人家庭。我觉得这个制度如果做得好的话,生命力会很强大。因为从历史
经验来看,汉制生存了多少年?钱穆老先生特别推崇汉制,我觉得有道理。但这个制度的
重建现在刚刚开始,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从制度建设来说,今天还处于汉朝。秦始皇帝统
一了中国以后,基本上没做制度建设。同样,毛泽东统一了中国,但是真正的制度建设,
从现在开始要做很长时间。
比如说决策权,以前主要掌握在皇帝跟他的大臣将军、皇兄皇弟这些人手里。现在完全不
一样。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政协,也包括社会团体和智库,都可以成为决策权
的一部分,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去。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决策权
怎么更民主化一点?以前不需要民主,但现在民主的观念有了,大家不可能不民主。还有
监察权问题。反腐败很重要,但监察权也不能滥用。汉朝就规定,不可以事无大小地什么
都监察,那样行政就没办法执行了,按照规定只有六个项目可以监察。我们现阶段就有这
个毛病,已经有报导出来,下面的一个纪委去查,发现官员办公室里有零食,就把人找来
谈,说是违规。这就监察过头了。“三权分工合作”这种制度,跟西方的民主制度是矛盾
的,但是跟民主本身不矛盾。我的观察是,中国的制度可以吸纳西方很多民主的要素,但
不会成为西方的民主制度。
所以我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总结了几点:第一,只要共产党能够维持其政治主体的地位,多
党制不可能,但这是“开放的一党制”。这跟多党制不一样,跟新加坡的一党独大也不太
一样。如果一个政党被几个家族、一些利益集团垄断了,那就很危险了。那么怎么开放?
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经验。中国传统上只有皇帝这个职位不开放,其他都是开放的,有很多
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最高领导人也不是终身制,这个职位也是开放的。共产党在
不断把新兴社会阶层吸纳到党内也促成了执政党更加开放。
第二个就是“以党领政”。任何一个政治制度,西方也好,非西方的也好,政治很重要。
西方从“一人一票”的大众民主产生以后,主要问题就在于很难产生一个有效政府。美国
也好,欧洲也好,聪明人很多,他们知道国家的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去解决,但是很难产
生一个有效政府。“以党领政”在东亚有很多实践,日本是这样,新加坡不用说,台湾“
两蒋”时代都是,韩国也是这样。以党领政,政治是核心、主体。
第三点就是“三权分工合作”。这样理顺好了以后,这个制度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
的稳定可以有保证。
除此之外,中国下面还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面对。中国要实行总统制呢还是内阁制呢?总
统制就有任期限制,内阁制就没有,随便做几届,直到党不让你做了。还有一个就是,新
的领导人产生了以后,总书记也好,总理也好,有没有组阁权?能不能他有自己的班子?
一个领导人掌权以后,要达到执政目的,一定要一个团队来做,西方首脑都有权力自己组
阁,但现在中国不是,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确实要做到文化自信,我们现在还是不够自信。中国有几千年的
经验,我们很多都可以向西方学,但向西方学的目的不是说要把我们变成西方国家,而是
把我们这个制度建设得更好。你即使要变自己成西方也很难变。台湾一直在刻意要变成西
方,但越变越糟糕。你也不想看到台湾这样的局面。
经济上我们学了西方很多,政治上我们也在学。现在新的组织机构,人大、政协、智库等
这些,中国传统里哪有啊?怎么样来理解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我们最后会走
到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要比西方各种主义的预测好得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王昉 [email protected])
作者: bill50514 (我看着点滴笑)   2018-06-07 16:09:00
那个决策 执行 监察三权分工合作我认为太乐观 三权分立因为彼此业务的分离才让制衡取代冲突 而决策执行监察针对着同一件事 如果执行者做出不符决策者意象的行动呢? 还有那个监察权看历史上言官和督察的实际运作 真的很难拿捏轻重缓急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18-06-07 18:37:00
古中国哪来的自由平等概念,还不是跟西方学的……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8-06-07 20:42:00
兼爱非攻
作者: alantsuei (alantsuei)   2018-06-07 21:08:00
应该说中西古代都没有现今的自由平等概念…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8-06-07 22:10:00
这个是以维持中共政权的核心思考的,要套入那个环境思考
作者: willywasd (dalikeanureeves)   2018-06-08 02:26:00
那个...决策执行不放在一起吗?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8-06-08 09:30:00
台湾刻意变成西方国家?我觉得新加坡才是巴.并且新加坡变得很成功阿.我觉得反而是日本不东不西的比较失败(相对新加坡)
作者: kuninaka   2018-06-08 12:25:00
日本怎样失败?
作者: Nakata0911 (夏亚 阿兹纳布 )   2018-06-08 13:47:00
中国故事的话语权很多都掌握在日本手上阿文革断层太可怕了
作者: hellwize (狱巫)   2018-06-08 14:35:00
李光耀在讲亚洲价值的时候 不是还被一些台湾人不屑
作者: JustinTW (DoW FAN)   2018-06-09 01:38:00
这个观点很有趣,虽然我还是认为在为共产党统治找借口Chenglap大说得好,民主就只是承认所有人都是凡人都会犯错而已,而这位还有中共许多人的说法早就犯了假设有个别强者是完美的情况,实际上随着情况越复杂这种人越不可能诞生
作者: UltraSeven (神奇小熊在我家)   2018-06-09 03:34:00
= =??? 中国没有经济危机... 还黑西方经济危机会循环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在胡扯了~ 中共调控能力很好更是胡扯中共未来30年 一定会发生极惨烈的经济崩溃的~问题就出在 中共过份调控累积的问题一次性的暴发
作者: SayNothing (嘎啦啦)   2018-06-09 16:04:00
中国现在没事的原因很简单 老百姓忙着赚钱 福利啥的闪一边 一旦经济停滞 制度上的问题就会浮现
作者: chrischiu (mini)   2018-06-10 13:48:00
中国世界工厂是层层压迫底层民众,说出来也是悲惨的故事除非解放基层人民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像唐朝一样才会有好故事可诉说.但中共学的是清朝,靠压迫维持统治
作者: yqhyou (友善国际)   2018-06-12 19:37:00
近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醒醒吧,中华古文化只能做古代
作者: saram (saram)   2018-06-13 01:49:00
现代西方文明也老早不是古代西方文明啦.你看日本,她还有传统文化深烙在人民心里.日本的壮大,基础却是她的封建文化,阶级分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