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应 Youtien 的相关倡议而写,主要是为了
实际演练而用。观点和论证也许挂一漏万,但基于
以上前提,也就暂且不去管他,留给各位辨正。
1.本人的立场及取态:
是否为台湾人 —— 否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好感无
中华民国(1912-1949) —— 好感无
华夏文化 —— 好感无
台湾独立 —— 倾向支持
以上乃按照<笔战:明刀明枪>之初稿,在此申告。
推文和回文,仍遵守“回避台湾现代政治内容”此
一原则。
2.具体论点:
a.秦兼并六国的性质
秦兼并六国,并非必然性的发展,而是秦始皇及其部下
施展军事谋略的结果。“一年灭一国”对应在现代就是
希特勒的闪击战,其实缺乏政治基础。故此,后来的灭
秦起义,也以六国遗民反抗秦的形式而展开。
b.秦的成功要点
军事上说,秦皇嬴政的“奋六世之余烈”是无法成立的
,至少从昭襄王到庄襄王这段,没有什么余烈可言,反
倒是嬴政负责收拾了前代的烂摊子。
但从政治潮流的方向,反而说得通。商鞅变法的真正意
义,并不在于什么富国强兵,而是从这以后,秦国的内
政外交,和关东诸侯羣的同步性得到了加强,人家搞变
法,秦国就搞变法;人家玩外交(合纵),秦国也玩外
交(连横)。甚至有时候,秦国还可以引领潮流——例
如齐秦互帝事件,尽管这没有成功。
在秦始皇之前,诸国的兴衰其实没什么规律可循,你方
唱罢我登场,魏国、楚国、赵国、齐国、燕国都主导过
一阵子,后来人亡政息,于是国势又都变得消沉。秦国
在昭襄王统治后期,也有这种苗头,如果嬴政没有继位
,或者嬴政没有在有生之年兼并六国,那么秦国的发展
应该也和以上几国差不多。
这好比几个人玩一把桌游,玩家的水平差不多(他们已
共同鼎立百余年以上),好牌和坏牌也是随机的。
那么,秦始皇为何能于其时成功?留意六国的政治变迁,
他们正好一同陷入了相对的沉寂期。而秦,则研究出了
迅速打倒六国的军事策略——以黄河天险为轴,先灭韩,
再灭赵魏,而后是楚和燕,最后是齐。灭六国之所以显
得摧枯拉朽,与其说他们太弱,不如说他们都没想过会
被秦兼并这可能,于是被打了闷棍,在突然而来的惊恐
中放弃反抗……直到秦始皇死后。
3.补充
暂时先写这么多。既是为了演练,具体的论证和史料,
有质问的话,再逐一摆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