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无聊查了一下欧洲贵族吃糖,发现被当成仙丹妙药。上帝的恩赐。除了蜂蜜没啥
纯糖高浓度的甜味,也学不会养蜂。古代欧洲是可以把蜜蜂写进遗属做财产的存在。
古代中国早在周代就有制糖工艺。到了汉代已普及到下层人民。
最简单的就是饴糖/麦芽糖和蔗糖。西方欧洲直到穆斯林传印度工艺入西西里岛
才有初步制作提炼糖技术。
而且欧洲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才传入引入中国的冬小麦种移植。才做为主食。
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欧洲的主食一直都是黑面包。
也就是说欧洲的小麦全面普及成主食比中国还要晚。
在那之前,欧洲的本土小麦种生长周期长达11个月。
所以当时不管欧洲贵族或者平民或者农奴都吃味道最差的黑麦。
因为大麦产量虽然比欧洲本土小麦种产量低。但是生长周期短。多余到可以大量酿酒。
较珍贵的燕麦主要给战马吃。当时欧洲把最珍贵的小麦用作宗教祭典的专用祭品
。比如基督徒的小麦面饼做圣餐礼。当时的面包是贵族开宴会才会拿出来的奢侈品
。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的欧洲法棍面包是极端坚硬的。据说最常见的是黑麦面包混野菜
再混入木头碎屑。硬到可做杀人武器。要吃之前必须泡水泡软才行。
但是法国长棍面包要比西班牙和德意志区的面包健康和好吃。
因为他们的面包是主要参杂黏土和沙子。北非和近东都吃得比欧洲人好和健康。
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中国一直是制糖业的技术顶点。麦芽糖,白砂糖和冰糖都是
中国先发明的。会大米小米大麦等等五谷杂粮的制糖术。工艺难度比蔗糖高。
难怪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说穷人的面包吃前必须在前一天泡水泡一夜才能吃。
我姊说现代白面粉做的法国长棍面包放的干,干燥一点就很硬很硬了。更别说当时的法国长棍黑面包了。
记得好像是BBC拍过一个比较现代做法的面包和用中世纪食谱复原当时中世纪作法的面包比较
。结论是现代做法的面包又香甜又好吃。古法面包做法又累又吃力不讨好。打消了来宾认为祖传配方一定
更好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