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cjol 信箱]
作者: jfsu (水精灵)
标题: Re: [爆卦] 现在农历不是中国人创的
时间: Sun Feb 3 13:47:40 2019
: 现在我们在用的农历,其实是明崇祯年间编写的《崇祯新历》。由于当时中国旧历法误差
: 甚多,不合时宜,而汤若望带来的西洋历法则成功预测日蚀,崇祯于是下令,由意大利教
: 士利玛窦的弟子,徐光启编写新历。这种由西洋而来的“新农历”,在清初甚至引起中国
: 士大夫不满。康熙年间,学者杨光先指汤若望所算历法“不合阴阳,意在大逆”,更称“
: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结果汤若望被判凌迟,在孝庄太后特旨之
: 下方才获释,副手却被灭族。然而实测结果却是汤若望的算法完胜。
: 那么,杨光先不惜谋害洋教士以图保留的“中国古历法”又是何许历呢?说来好笑,其实
: 这套所谓“中夏历法”实际上也是元朝时引入的“回回历”(伊斯兰阴历)。元朝第一次正
: 式颁用的,其实是劄马剌丁依照阿拉伯太阳历法编制的《万年历》。但因为其格式与中国
: 旧有历法完全不同,难以普及,于是后又改为以完全以月相为准的《伊斯兰阴历》略为修
: 改,名为《授时历》。于是这套伊斯兰历法,就这样一直用到明崇祯。
原文恕删。文中提到徐光启等人所著的《崇祯新历》,就来聊聊这位理组人。
徐光启(1562.4.24~1633.11.08),字子先,号元扈,諡文定,明朝的科学家。
明末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家中的经济每况愈下。在他六岁时,全家都得
从事生产,母亲与奶奶在家纺织,父亲则是自耕农,他则是负责帮忙杂事。尽管家中
贫困,父亲仍送他到一座寺庙旁的学馆念书,所希望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有道是
‘十年政黑无人问,一举成名八卦吱’。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19岁时他考取了秀才,开始他的科举道路的第一步。
隔年,他与吴氏结婚。“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用这句话来
形容吴氏绝不为过,她略懂诗文、勤俭能干、孝顺公婆、相夫教子,加上有是纺织高手
“善纺绩,三倍于他人。”这对家中经济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因为家境贫穷,徐光启开始在家乡教书。为了摆脱困境,加上家人深切的期望,他只好
走向十分艰辛的科举道路。只可惜,从秀才到进士,幸运者只需几年,但他却走了
二十几年!
在他26岁时,家人倾尽全家之财,筹足了旅费让徐光启去应试举人。起初,他与
同乡友人结伴而行,走水路。但之后盘缠用尽,只好弃船,改走陆路,沿着河岸
走了一百多里路。
当时天下著雨,他独自一人挑着行李,走在满步大小不一的卵石路。饥寒交迫的他
不禁叹了口气,悲从中来,萌生放弃的念头。只是一想到老母妻小,为了能让他应试,
家中已经断炊。此时,他的耳边传来安西教练的话,终于让他再度鼓起勇气,及时
赶到考场应试。可惜的是,他名落孙山了。
之后的几次应试,他全都落榜。探究原因,徐光启的知识渊博,“少年以文章名,
天下郡邑无不延揽承慕。”但当时的科举考试是以八股文作为录取的标准,由于
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千篇一律,考生只须死读硬背四书五经,到考试时
自能派上用场。反观徐光启注重实学,内涵丰富,文章切合实际所需,庸俗的阅卷官
根本不屑一顾,以致于博学多才的徐光启连个举人都中不了。
多年之后,回想起他应举的过程,徐光启不禁自嘲叹道:“我辈爬了一生的烂路,
甚可笑也”!
这也是自明清以后,中国的科技之所以会落后外国的主因之一(另一个为儒家思想。)
科举取士扼杀了不少这类的人才!
在他30岁那年,母亲过世,隔年的乡试也受到了影响。之后,徐光启受邀至广东讲学,
因缘际会之下认识了郭居静(Lfizaro Catfino)初步了解天主教及西方科学知识。
4年后,他再度赴北京应试顺天府的乡试。这次应试的主考官是着重实学的焦竑,
当他阅读了徐光启的卷子,不禁拍案叫绝,不仅在心中按了个赞,还立马定他为
举人第一。不过,由于焦竑录取徐光启并未按照当时八股文的标准,因而被贬到外地
做官。
想当然尔,隔年,徐光启参加礼部的会试,再一次哭哭。
还好中举的名气让他受到不少关爱,回到家乡后,收入一下子高了起来,家中经济
终于得到改善。六年后,为获了一官半职,他再度赴试。这一次,终于让他出头天,
考中了进士,成为翰林院的一名庶吉士(差不多是高级官员的见习生、研究sen)。
至此,42岁的他终脱离万年考生,挤入仕林之列。
回到四年前,徐光启赴京应试时,途经南京,意外地结识了利玛窦(Matteo Ricci)。
利玛窦是一位熟悉天文学、数学、地理学、音乐理论等近代科学与文化知识的传教士,
他当时49岁,比徐光启大10岁,两人一见如故,“我俩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双方都仰慕彼此的见识与才华,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在与利玛窦别后的几年,他与郭居静与罗如望(Joao da Rocha)往来甚密。在他们的
一再邀请下,徐光启接受洗礼入教,取教名为“保禄”。
在徐光启应试完毕后,刻意来到了北京来拜访利玛窦。许久不见的重逢,加上得知徐光
启加入天主教,恐怖感↓ エロ感↑,错了,是好感度与亲密度瞬间爆表。利玛窦热情地
讲述数学、地理、农田水利等知识,这令徐光启耳目一新,眼界大开,尤其是数学,
认为这是一门研究科学的工具,从而激发了他放眼世界、了解西方、寻求科学真理的
愿望。
公余之暇,徐光启常常去拜访利玛窦,两人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等西方科学。
他从自己学习西学的经验,认为“度数”可以旁通十事。“度数”,即数学,十事即
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对于中西文化的
优劣长短,徐光启有一个著名的主张:“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
之后,徐光启由利玛窦的口中得知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基米德(Euclid)有一本拉丁文著作,
在数学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在徐光启的恳求下,利玛窦终于答应翻译《几何原本》。
由于《几何原本》是由拉丁文写成,在文法与词汇上的使用与中文大相迳庭,许多
专有名词与术语在中国的传统数学著作找不到,甚至其逻辑推理形式更是前所未见,
翻译起来非常困难。他每天到利玛窦那里,先由利玛窦逐字口译成中文,再由徐光启
作好记录,回家后,再逐一整理、修改。五个月后,《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
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几何著作。书中不仅首次介绍了全新的思考方法,
翻译所使用的点、线、面、平面、直角、四边形、相似、外切、平行线...等这些
专门的数学名词,都是出于他的翻译巧思,仍是一直沿用至今!
徐光启对知识的涉猎相当广泛,但他用心尽力的还是对传统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实验。
出身农家的他,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因此积极从事农业
改良的研究,蕃薯的引进推广就是首例。
蕃薯就是甘薯,原产于中美洲,后来经东南亚传入福建。因为它是高产的农作物,且
生熟可食,徐光启认为“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便托人从福建带回
幼苗,试种在自己的农田上。在经过多方trial and error,他将种植技术推广到北方,
并写了《甘薯疏》,详列其优点与种植方法。
此外,他还把芜菁(产于北方的救荒作物)推广到南方,还写了《芜菁疏》来宣导。这
两种南北作物的栽种迁移,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对于当时保守的农业思想无疑是个强
而有力的冲击。
在经济作物方面,徐光启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种植技术,特别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棉田耕作。他总结栽培棉花的经验,写在《吉贝疏》里,并提出了
“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料肥壅”十四字的口诀。
不仅如此,徐光启还发现,过去海河多次泛滥成灾,导致土壤盐份太高,因而北方无法
栽种水稻。于是他从江南聘请种稻能手,[诚征]95等农夫开田解任务,透过不断地改进,
在试种的第三年,成功地将南方稻米北移种植。
这个案例打破了一般人认知中的“风土论”。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农学的认为,作物能在
某地种植成功,一切取决于“风”(气候条件)与“土”(土壤条件),而且一经判定则
永世不变。徐光启成功地让南稻北移,改变了全国粮食生产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也推进
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徐光启不断地累积了相当丰富的农学经验,最后写成农业科学著作《农政全书》。
书中举凡农业政策、制度、措施、工具技术、作物特性、生产经验等相关知识,几乎是
包山包海应有尽有,是一部被后人称为农业百科全书的科技钜著,亦是中国农业最完备
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该书于徐光启逝世后六年,才由他的门生整理修改后刊行。)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修订《崇祯历书》的工作。
编制历法在中国历代王朝可是关系到授民以时的大事,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明初编制的
《大统历》,钦天监在推算日蚀时发生失误,崇祯皇帝想要处份负责的官员。
徐光启知道后,向皇帝解释说:“《大统历》基本上是源自于元代的《授时历》,
当时就已经发现不符天象的情况。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
及时修正。”
徐光启的话,崇祯皇帝听进去了,于是成立了修历局,由徐光启督领修历。
[修历All Star]传教士 邓玉函(J. Terrenz)、龙华民(N. Longobardi)
、罗雅各(J. Rho)、汤若望 (A. Schall von Bell)
徐光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观测天象并进行演算,工作十分辛苦。有一次登上天文台观测
,失足从台上摔了下来,双脚无法动弹。在休养几日之后,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
他仍是抱病工作,“打断手骨颠倒勇”,真教人不得不佩服。
由于西历推算较为精确,又有数学理论作为依据,于是他决定引进西方天文学,辅以
中国历法。然而却在守旧派人士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大肆抨击徐光启所
引进的西方科学,还上K岛毁谤他。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冷守忠与魏文魁。
冷守忠是一位老秀才,思想保守僵化,他指责徐光启用西历来修法,是对祖宗的大不敬。
徐光启:“你的历法依据是什么?”
冷守忠:“哼~我有一套神秘理论自制的历法!整个中国只有二个人知道,一个是我,
另一个我不能说。”
徐光启:“我还以为是维基百科哩!你怎么不讲是神奇海螺说的?”
不久,在一次日蚀的实测之中,徐光启的预测非常精确,冷守忠的误差简直比
你妈的屁股还大。
冷守忠:“你嚣张没落迫久啦!”
徐光启:“快把裤子穿起来吧!海水都退到黄山了!”
魏文魁一听到同僚败下阵来,赶紧把自己多年编的《历测》、《历元》送到修历局。
徐光启仔细地翻阅,并将双方的推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错误很多,推算方法
非常陈旧。
徐光启:“哇!神作!”
魏文魁:“哼~会怕就好!”
徐光启:“唉~我是说,你这些旧历法可以烂成这样也算是神作了...”
最后,徐光启还告诉他,有疑义的地可以坐下来谈。
但这位出来刷存在感的魏文魁顽固不化,不时以自己过去的丰功伟业(他曾是一名非常
出色的修历天文学家)来说嘴,所谓“贡桌上待久了,自以为是佛祖”。
徐光启:“汝罪有三,
没有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延误农时,罪其一;
没有尽到作为(天)史官的责任,罪其二也;
未经查证与实测而散播假消息,要关三天,罪其三也
あなたは...怠惰ですね。”
由于不断地被徐光启打脸,最后魏文魁气得拂袖而去。
“古有二桃杀三士,今有一文战三者”,面对这些如排山倒海之势而来批评的声音
,徐光启一方面心平气和地讲述事实,一方面继续他的工作。
《崇祯历书》一直到徐光启死后五年才完成;而且在1645年,才由清顺治皇帝公布实行。
全书l37卷,徐光启亲自订正并进呈75卷,在他死后,则由李天经进呈。
书中,徐光启引进了“地球是圆的”说法,也介绍了“经度和纬度”、“时差”的观念。
此外,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绘制《恒星历指》,为当时全世界最完备的
全天性星图;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使用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几何公式,修正视差与
蒙气差。《崇祯历书》可以说结合了中西天文技术的成果,奠定了日后近三百多
年的历法基础。
令人感动的事,在他临终前,徐光启仍念念不忘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在病榻上,
还进呈奏章交代有关修历的工作,同时嘱咐子孙:“速缮成《农政全书》进呈,
以毕吾志。”
崇祯皇帝为感其贡献,下令停朝三天,特地为他赐祭,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諡文定。
以上。
参考书籍 & Special thanks:
1.科学少年
2.科学五千年
3.祭止元
4.培提尔其乌斯‧罗马尼空提
A.D.
物理萌史 线上科普漫画 http://physicstory.pixnet.net/blog/category/3992956
利玛窦与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