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人物志-安得海 第三章 暗任密使(2)

楼主: Darring (血染天使翼)   2014-09-07 03:41:39
原po碎碎唸:想当年我们历史老师说,道光这个年号取的很不好,因为从他开始,就渐渐
      把大清给慢慢”倒光”…
----------------正文开始-------------------
  疑团既释,他们赶紧回来商对策,回到文祥府中,又邀来宝鋆,一边家常小酌,一边
低语商议,就在这一席之间,把朝局的大变化,朝政的大举措,谈出了一个概略,只待恭
王出面去进行。
  文祥、宝鋆、朱兴勤他们准备要向恭王建议的,第一,是立即启程赴热河,奏请叩谒
梓宫的折子一到两宫太后的手中,必可邀准,不必等批了回来再动,免得耽误工夫。第二
,密召胜保进京,以备缓急。这两点,三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所以并未引起争端。
  谈得最多、最深的是太后的意向。实际上是西太后的意向,她的本意不仅在于废斥甚
至翦除肃顺,更著动代替她的六岁的儿子,掌握大权。但是,清朝的家法,只有顾命辅政
,并无女主垂帘,贸然提出这个主张,可能会招致重臣的反对,清议的不满,反而助于顾
命八大臣,使得他们的地位,益加稳固,岂非弄巧成拙?
  如果仅仅是垂帘与顾命这种制度上的矛盾,或者西太后与肃顺之间为了争权而起冲突
,都还有调和解决的办法,麻烦的是,既要除去肃顺,又要使不在顾命之列的恭王,得以
执政,那就难办了。罢黜肃顺可以办得到,但重视祖制,则大权仍旧落在顾命大臣手中,
驱逐肃顺,无非为载垣、杜翰他们带来扩张权力的机会而已。
  这样一层层谈到后来,便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结论,只有一个办法,能使恭王居枢要
之地,那就是尽翻朝局,彻底推倒顾命大臣的制度!
  幼主在位,不是顾命辅政,便须太后垂帘,那也是非杨即墨必然之势。于是,话题便
集中在如何做法上面。
  文祥力主慎重,而且有不安的神情,不知是他想到违反祖制,心中愧歉,还是觉得女
主临朝,非国家之福?宝鋆处事,一向激进,而且特别看重恭王的利益,所以主张不顾一
切,放手去干。这一来,地位最低的朱学勤,反倒成了这两个大老之间的调解人了。
  他是赞成文祥的态度的,但话说的婉转中肯,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元老重臣的
支持,此时不妨先做探测、疏导的工作,等清议培养成功,再提出重帘的建议,则水到渠
成,事半功倍。这是很切实的话,宝鋆亦深以为然。
  就在他们密议的这一刻,恭王的折子也正到了行在。章奏未定处理办法以前,必须先
呈内览,这一点已为西太后争到了。因此肃顺一见是恭王的封奏,颇为注意。等发下来一
看,才知道是奏请叩谒梓宫,他千方百计地想阻止恭王到热河来,却未料到恭王有自请入
觐的这一举!一时计无所出,只捧著奏折发愣。
  “想法儿驳回去!”端华大声说。
  “这怕不行!”载垣比较明白事理,“没有理由驳他。”
  这道理是非常明白的,恭王与大行裂帝是同胞手足,哥哥病危的时候,不能见最后一
面,死后还不准做兄弟的到灵前一哭,这是到哪里都讲不过去的载。肃顺也想通了,迟早
总得跟恭王见面,反正自己脚步已经站稳了,也不必再忌惮他什么!因而用不在乎的语气
,大声说道:“他要来就来吧!”接着又说:“咱们替国家办事,别把精神花在这些不相
干的事儿上面!”
  恭亲王是七月二十五从京里动身的,按著驿程,一站一站毫无耽搁地行走,正是七月
底的那一天,“避暑山庄”所在地的承德府衙门,接到前站的“滚单”,说是恭王已到了
六十里外的栾平县。
  第二天就是八月初一。钦天监事先推算明白,这天“日月合璧,五星联珠”,是一大
吉兆,却不知正是大行皇帝的“二七”,行“殷奠礼”的日子。
  为了赶上殷奠礼,恭亲王半夜里就从栾平县动身,先驱的护卫,一拨一拨地赶到“避
暑山庄”大宫门前,由此知悉恭王的行踪,由栾平北上,经双塔山,过三岔口,到广仁岭
,再有十里就是承德府,但由府城到行宫,还有半个时辰的途程。
  王公亲贵,文武大员,原都在行宫附近等著迎接的,无奈“殷奠礼”行礼的时候,早
经择定,看看恭王的八抬大轿,尚无踪影,只好先赶到奉安梓宫的澹泊敬诚殿去站班,伺
候皇帝行礼。宫门外,留下内务府的一些司员,等著照料恭王。
  澹泊敬诚正殿中,这时早就陈设妥当,灵前供列馔筵二十一器,酒尊十一个,羊几只
,纸钱九万,内外白漫漫一片缟素,清香飘缈,素烛荧然,王公百官,按著爵位品级,由
殿内到门外,列班鹄立。辰正将到,御前大臣引著小皇帝驾临,随即开始行礼。
  太常寺的“赞礼郎”司仪、“读祝官”读祭文,于是事先受了教导的小皇帝,脚一顿
,“嗬嗬嗬”发出哭声,皇帝一哭,殿内的王公亲贵也哭,丹墀上的文武大员跟着哭,这
样一路一路哭过去,称为“传哭”。
  哭完了,赞礼郎又赞“奠酒”,然后皇帝领导三叩首。再一次大声举哀。殷尊礼到此
已成尾声,下面就只剩下“焚燎”一个节目了。
  九万纸钱烧完,也得有一会工夫,就在火光熊熊之中,照见宫门外一条颀长的白影子
,直扑了进来,一路踉跄奔趋,一路泪下如雨,正是那半夜从栾平动身赶来的恭亲王。
  这时,他也想不起什么叫失仪了,顾不得擅闯朝班,也顾不得叩见皇帝,奔上丹陛,
踏入殿门,门槛太高,走得太急,一绊跌入殿内,就此扑倒,放声大哭!
  事出突然,把皇帝搞得手足无措,也不仅是小皇帝,所有御前的王公大臣,都不知做
些什么,事实上也无可措手。恭王那一哭,声震殿屋,悲痛出自肺腑,旁人无从劝阻,也
不忍劝阻,只心里酸酸地陪着他垂泪。
  君臣之义,手足之情,生死恩怨,委屈失意,都付之一恸,所以恭王越哭越伤心,哭
声甚至传到烟波致爽殿。
  两宫太后都在东暖阁闲坐,东太后惦念著小皇帝,怕他会失仪,而西太后则记挂著恭
王。等隐隐听见前面举哀的声音有异,两人不约而同地问道:“怎么啦?”
  “等奴才去问。”双喜这样回答。
  她刚跨出门口,有太监来报:“六爷到了!”
  当然,这是说到了热河来了!不问可知,此刻正在澹泊敬诚殿叩谒梓宫。西太后极深
沉地点一点头,然后转脸望着东太后,等她发话。
  东太后不甚了解内外体别,踌躇著问道:“咱们倒是什么时候,可以跟六爷见个面啊
?”
  “见面这会儿可以,不过……”慈禧太后犹豫地说。
  “不过什么?”东太后问道。
  “我是担心肃顺他们万一不同意召见,那时把事情闹僵了,岂不更麻烦?”见东太后
发问,慈禧只好说出自己的顾虑。
  “这倒如何是好?”没有主见的东太后真的些发急了。
  “姐姐。”慈禧说道,“依我看,一来我们不知道六爷此来是如何打算的,二来也不
知前宫肃顺他们对六爷此行态度如何,不如找个人打听一下消息,我们这里静观其变,再
作安排,不知姐姐意下如何?”
  “只好如此了。”东太后附如著说。
  “殷奠礼”结束,大家总算劝住了恭亲王的哭声。顾命八大臣,还有惇王、醇王,陪
著恭王一起到朝房中歇脚,纷纷以京中的近况相问。恭王只就他所管的“洋务”扼要的谈
了些。
  这时,八大顾命臣之一的载垣开口问道:
  “前已有旨,令六王爷不必到承德来,难道六王爷未曾瞧过?”
  奕䜣故作吃惊地说:
  “未曾接过,但不知圣旨何时颁发的?”
  载垣屈指一算道:
  “差不多有十多天了。”
  奕䜣点头道:
  “怪不得没有接到,我出京也十来天了。”
  本来肃顺在一旁睁著双眼,听载垣和奕䜣二人争论,如今见载垣没有难倒奕䜣,便插
口道:
  “六王爷未经奉召,竟自离京,京城里面何人负责?”肃顺这话显然已有责难之意。
  奕䜣却故作不解地说道:
  “这有何妨。怎么?兄皇驾崩,手足昆仲都不应前来叩祭吗?这也太不尽人情吧!在
京的王公大臣多得很哩,现在京中平静和常,还怕什么?况本王一来,一则是亲来哭灵,
稍尽臣子的道理;二则是来请两宫皇太后的安,明后日即拟回京。这里的事情有诸公在此
,是最好的了,兄弟年轻望浅,还要仰仗诸位指教。”
  恭亲王见他们责问,索性把话说完,他此行的目的,一是祭奠先帝,以尽手足之情,
二来还要觐见两宫太后,向她们请安。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第二项,说出来试探一下口风,
也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祭奠咸丰帝,六王爷人也来了,奠礼也参加了,无话可说,可他还要觐见两宫太后,
肃顺等人都有些犯难。由于奕䜣话说得那样谦恭,又无争权之意。并表示明后日即离开热
河回京,肃顺一时抓不住话柄,正在沉吟尚回言,忽然载垣背后转过一个人来,朗声说道

  “六王爷叩谒梓宫原来是应该的,若要入觐太后,恐怕未便。”
  奕䜣闻言举目瞧将过去,乃是军机大臣杜翰,便问道:
  “有何不便之处?”
  杜翰道:
  “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六王爷不会不懂,两宫皇太后与六王爷有叔嫂的名义,叔嫂须
避嫌疑,所以不应入觐。”
  奕䜣本想辩驳,奈载垣、端华、肃顺三人都随声附和,好似杜翰的语言,便是圣经贤
传。奕䜣一想,彼众我寡,不便与彼争执,还是另外设法为是。于是说道:
  “诸位的说法,却也不错,拜托诸位代为请安便了。”
  “老六!”肃顺与恭王平辈,年纪较长,一直是这样称呼他。一来为恭王同意不见太
后感到高兴,二来也为打破这尴尬局面,给恭王一些面子,便说,“晌午,我替你接风。
回来看看我替你预备的公馆怎么样。”
  “那一定是好的。”恭王很谦恭地说:“多谢六哥费心。”
  恭王当下辞出,回到寓所一见,果然准备得极其周到,心里陡生一些念头,有些不大
猜得透肃顺的态度,但转念一想,又不免有所心定,不管怎么说,看来你肃老六眼下也不
敢轻看我奕䜣--六王爷。
  说起来,他此行来热河之前,除胸中已有众谋士为他策划好的计划之外,在来后的住
宿行装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京官们的意思,恭王不来热河则已,要去则把声势造出来,
舆论造出去,及早通知热河的人预备行营、代办公馆。让朝野上下都知道六爷要来。所以
恭王到热河的前两天,热河方面“军机处”就接到宗人府转递恭亲王府长史的咨文,通知
恭亲王自京启程的日期,太常寺接到王府司仪长的咨文,以恭亲王叩谒梓宫,通知预备祭
典。此外,内务府接到咨文,要求为恭亲王及随从人员代办公馆,行营步军统领衙门,接
到咨文,通知恭王行程,须派兵警卫。
  这种种动作,似乎是旗人中的所谓“摆谱”,予人的印象,仿佛恭亲王有意要炫耀他
的身分。京中和行宫共有十个亲王,礼、睿、豫、郑、肃五亲王,是开国八个“铁帽子王
”中的五个,庄亲王为顺治时所封,怡亲王为雍正时所封,这七个亲王都由承袭而来,“
老五太爷”惠亲王和“五爷”惇亲王,则是由郡王晋封,只有恭亲王奕䜣,独得道光皇帝
宠爱,在立咸丰帝为太子时,就朱笔亲封了他,所以特显尊贵。
  当时看到这些转递和咨文,郑亲王端华曾经大为不满,一面抹著鼻烟打喷嚏,一面断
断续续地说:“恭老六也是!这是什么时候?还闹这些款式!你要排场,到你自己府里摆
去,在这儿是逃难,那里给你去找大公馆?我看,跟老七说一说,他那儿比较宽敞,让他
给腾两间屋子,他们是亲哥俩,应该商量得通。”
  “不必,不必!”没想到肃顺却摇手笑道,显出那得意的慷慨,“恭老六也就剩下这
一点儿排场了!咱们就依了他。”随即下令,给恭亲王办差,礼数要隆重,供应要丰盛。
  肃顺的那“得意的慷慨”,提供了一个看法,觉得恭亲王的故意“摆谱”,找这个衙
门、那个衙门的麻烦,无非是失意后的负气而已。比较看得深一点的也只认为恭亲王的这
些动作,意在表示他此行,纯粹以大行皇帝胞弟的身分,到灵前一恸,略尽手足的情分,
与他“特受留守京师、督办和局、便宜行事、全权钦差大臣”以及“管理总理各国通商事
务大臣”的头衔无关。但不管持何看法,恭亲王未到热河之前,先驱的声势,已轻易地造
成了,文武大人官员以及宫人的太监、宫女,都在谈著恭亲王,也在盼著恭亲王,要一瞻
他的威仪丰采。
  恭亲王正独自一人一面品著上等龙井茶,一面思忖著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只见八大顾
命臣中的载垣、端华来到公馆说:
  “肃中堂派我等前来,请王爷到他府上,为王爷接风。”
  “谢谢他的盛情,恭敬不如从命,我们这就动身吧。”恭王爽快地答应了。
  一行人在护卫随从的簇拥下,前呼后拥著到了肃顺府第,主人开了中门,亲自迎接,
陪客早已到齐。除了顾命八臣以外,另有恭王的一兄一弟:惇王和醇王,主客一共十一位
,都换了便衣,先在水阁闲谈。
  也不过刚刚坐定,听差来通知肃顺,说有户部司员,从京里赶到,有要紧公事禀报。
  “你没有看见有贵客在这儿吗?”肃顺申斥听差,“为什么不告诉他,有公事到衙门
去接头。这会,我哪有工夫见他?”
  “原是衙门里的‘笔帖式’陪了来的,说有一样要紧东西,得赶快给中堂送了来。”
  “好吧!”肃顺站起来,告了个罪,出去见客去。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肃顺重又回到水阁,春风满面,显得极其高兴。他身后跟着一名
听差,手里捧个扁平布包,走进屋子,把布包放在大理石面的紫檀圆桌上,解了开来,里
面是俗不可耐的一板铜钱。
  “老六!”肃顺大声叫着恭王,“你看看,‘钱样子’!”
  这一说,纷纷都围了上来,细看改元以后新钱的样本,上好云南铜所铸的大钱,正面
汉文,背面满文,汉文四字:“祺祥重宝”。拿在手里沉甸甸地,令人满意。
  恭王颇为惊讶,也有警惕,肃顺处事,一向果断明快,在这件事上,尤其神速,改元
的上谕颁了,才几天,新钱已可开铸,不能不佩服他办事认真。同时他又想到,一旦新钱
通行,物价下降,小民拥戴,四方称颂,那时肃顺的地位便很难动摇了。
  因此,他在大大地恭维了一番以后,随口问道:“新钱什么时候发出去啊?”
  “照规矩,应该在‘祺祥元年’通用,才算名副其实,现在市面上现钱缺得厉害,只
好通权达变。我想,新皇帝一行了登极大典,就发出去,也算是恭贺幼主嗣位的一番心意
。”肃顺得意地又问:“你看,我这个打算如何?”
  “好极了!”恭王乘机说道,“照此一说,应该早早回城。”
  “那全在你了。”
  “怎么?”恭王愕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我何干?”
  “你不是总揽‘在京留守’的全责吗?感要你那儿都妥贴了,才能回城。”
  “六哥!”恭王不悦,“怎么著?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吗?在京的人,身处危城,
苦心撑持,好不容易把个‘抚局’办成了,今日之下还落了褒贬,那不叫人寒心吗?”
  肃顺哈哈大笑,拍著恭王的肩说:“老六,你到底还年轻!一句笑话,就挂不住了!
好啦,好啦,别发牢骚了,回头罚哥哥我一杯酒。”
  那大剌剌的神情,自然令恭王不快,但转念一想,正要他如此骄狂自大,疏于戒备,
才便于行事。因此心里的不快,立刻就消失了。
  等到筵请入席,主人奉恭王为首席,恭王一定不肯。论爵位、辈份、年龄,应该郑亲
王端华居首,但郑王与肃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也算半个主人,又当别论,这样便应惇
王首座。他是个人云亦云没主张的人,恭王让他上座,他也就当仁不让坐下来了。
  主宾十一位中,话题自然要听恭王和肃顺挑选,由于那一番半真半假的小争执,两人
都存著戒心,不愿涉及朝局政务,于是就只有闲谈了。旗下贵族,闲居终日,言不及义的
本事最大,由端华的鼻烟壶谈到古玩,这一下开了载垣的话匣子。老怡亲王允祥,是世宗
宪皇帝最信任的一个弟弟,在世之日,赏赐甚厚,数世以来的蓄积,古玩字画,收藏极富
,所以几辈世袭的载垣如数家珍,十分得意,据他自己说,“四王”的山水,未曾裱的,
还有的是。这话在那些亲王、郡王听来还不觉得什么,杜翰、匡源、焦祐灜他们就不免艳
羡不止了。
  一顿饭吃了有两个时辰,席散以后,恭王首先告辞,肃顺要亲自送他到公馆,恭王再
三辞谢。
作者: c22748872 (噜噜喵)   2014-09-07 04:05:00
原PO也太用功XDD
作者: reluctant (我不要用免洗ID)   2014-09-07 08:12:00
推一个
作者: ps20012001 (开始想明年新计画)   2014-09-07 09:16:00
原来两个都行六...看到眼睛有点花了...
作者: barry630621 (难笑)   2014-09-07 15:10:00
推~下篇快出
作者: fge16 ( TT)   2014-09-07 16:16:00
敲碗!快下一集
作者: talentrobin (胖仔)   2014-09-07 16:33:00
推推 好像看下集喔(>﹏<)
作者: WolfLord (呆呆小狼￾ ￾ N￾ ￾ )   2014-09-07 19:42:00
啊就史实来说,肃顺就死无全尸啊~
作者: jackjack0040 (小肥肥)   2014-09-08 09:58:00
肃顺也是自取其咎…怪不得西宫
作者: ckpioneer (风)   2014-09-17 17:22:00
第206行【怡亲王为雍正时所封】 那句是不是有错字? 八?八接在王之后好像在骂人 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