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irtysoap (wei~~~~~)》之铭言:
: 行天宫最近宣布以后不放香炉不放供桌
: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
: 只是忽然很想知道 拜拜啦 祭祖啦习惯拿线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呀?
: 这习惯是流传进来还是汉人开始的呀?
从商周时代﹐就有祭祖燃香的记载。当时燃香分为两大类﹐
一种用于祭祀﹐燃烧的香料主要是香草篙艾松柏等﹐对于香料的形状还会有要求。
另一种是用于日常生活﹐香料来源就比较广﹐也与后来佛教传入所使用的香料接近。
生活用香对于香的形状就没有太多要求﹐通常是直接用香块在香炉中焚烧。
当时燃烧香草有一种常用方式﹐就是把香草缠绕在助燃细木条上﹐
可以视为线香的雏形。
到了汉朝﹐生活用香开始不满足于单一香料﹐有了混合香气的需求。
在西汉初广东的南越王墓中出土过一件四香室香炉﹐四个香室可以各自燃烧不同香料﹐
然后香气再混合在一起出来。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由于佛教对日常香料在治病、提神静心等方面的推崇﹐
原先中国的生活用香与祭祀用香就逐步融合归一﹐不再强分祭祀用香料的特殊性﹐
生活用香的香料也逐步普遍用于民间的祭祀中。
也就差不多在魏晋南北朝此时﹐混合香气、混合香料得到较大发展。
在摸索中逐渐定型了一些特定的香料香泥配方﹐既不会燃烧过快﹐又不会中途自己熄灭。
到了唐朝时﹐开始出现将香泥进行塑形﹐用印模印制生产出呈现“福、寿”等字的
“篆香”﹐跟今天的盘香差不多﹐区别在于今天的盘香是呈螺旋形﹐从边缘燃烧到中央﹐
而篆香是呈汉字形﹐从一端边缘顺笔顺燃烧到另一端边缘。
大致在唐朝中后期﹐出现了用印模来印制呈一条直线的“线香”。
不过线香开始流行要等到宋朝之后。
也是在宋朝﹐改进了线香生产方式﹐不再使用比较粗的印模﹐而是用唧筒挤压﹐
让香泥从唧筒一端的小孔象挤牙膏一样挤出来﹐让线香能够变得很细却依然粗细很均匀。
宋朝后期﹐又开始出现了在线香的基础上﹐利用竹签、细木棒裹于线香之中﹐
使线香不会因为太细而容易弯折断﹐称为“签香”或“棒香”。
至于签香因其各种便利而大行天下﹐则是要到明朝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