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凤鸣春秋-11

楼主: focusfly (龙)   2019-02-16 10:10:50
冯季子道:大概是四十多年前,我突生归去之感,想找一合适的静修之地度过余生,不再
问世事,于是开始寻访天下名山,听闻此山甚有灵性,是林木环绕,鸟兽成群,且常有猛
兽出没使村下居民不敢轻易上山,我心想此地或许适合,便打算来探看一番。
童峰问道:林木环绕?可是我们这一路走来,除了我们这洞的附近有树木外,下面只有光
秃秃的枯木而已,怎么会说是林木环绕呢?
姚道:这一路上也没见到其他的人啊?莫非说这里以前不是这样?
冯季子道:这里从前确实与现在非常不同。
童峰道:难道发生过什么天灾吗,不然怎么会变成这样?
冯季子叹道:是天灾?还是人祸?或者这二者根本就是一体两面,没人知晓,可以肯定的
是那件事彻底改变了此山的面貌。
姚想赶快知道,便催道:冯叔,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发生什么事了。
冯季子道:首先干旱,此处两年来没下过一滴雨,水道干涸见底,农田无水可灌溉,便爆
发了饥荒,那时山上虽有猛兽出没,但与饥饿相比,猛兽就没那么恐怖了,甚至可视为是
走动的食物,于是,有一批人胆大的人冒险上了山,知道山里有食物,可以活命,那些原
本还留在山下的人便也想上山。
可是山里的食物毕竟有限,如果一下涌入太多人,不用多久,大家就又要挨饿,于是最开
始上山的那群人中便阻止其他人继续入山,或设置陷阱、或用直言恐吓、或以食物欺骗,
将那些曾经在同一村落一起生活的人,和同伙中想让他的亲人入山的人一并杀死。
姚道:这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突然得到一碗饭,这时有另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过来讨要,
若分给他吃,那么两个人都吃不饱,最后只能一起饿死,不分,那就是看着那人死,但吃
饭的那人却因此得到了更多的体力,或许能找出活路。
童峰道:可冯叔人说那些被杀死的人中有些还是自己的亲人,怎么也能狠下心看他饿死?
姚道:我听说有些动物在很饿的时候会吃自己的小孩,我想在那种时候,人恐怕会比动物
更加恐怖。
童峰呕了一声,道:人吃人吗…真是不敢想像。
冯季子道:人吃人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相传在古代,会把犯罪的人当众行刑,百姓们会
将罪犯的肉活活削下来带回去食用,那时人们普遍相信吃心能补心,吃肉能强壮,人与兽
之间的区别恐怕也只是一线之隔。
童道:冯叔别再说了,听了害怕。
姚则道:那群人赶走了其他想入山的人之后还发生什么事吗?
冯季子道:山里有食物的消息藏不住,别的村庄知道了,便也往这来,而且人更多,更有
组织,更加饥饿,如此,先入山的那群人就挡不住了,双方打了一仗,伤亡惨重,这山就
被后来的人给占据了。没多久,夜里,山里起了大火,我也在那时候到了山下,见到那一
幕着实令我难忘。
二子其问:你看到了什么?
冯道:一个皮肤溃烂,衣服与身上毛发因被火烧而黏在皮肤上,五官只剩牙齿与眼睛可辨
认的人,阴间的鬼都没这人的模样可怕。那人喃喃低语说著一些话...
姚插口问道:他说什么?
冯季子想了一会,才道:似乎是说:都死了,好,好,你们不让我活,那大家都别想活,
都别想活…
我叫了他几句,他只是不理,口中反复地说著这句话,如行尸走肉般摇摇晃晃的走着。我
急着救人,便也没再理会他,入山后,我才发现出入道路的都被人堵死,加之火势猛烈,
饶我自负练了一身功夫,却什么都无法做,只能听着哀嚎惨叫之声渐渐变小。
姚道:难道是那人将路堵死,放的火…
童担心道:那怎么办?
冯道:就在这时候,天下了雨,这雨下的虽不大,却着实抑制了火势,使我得以入山,就
看到处是烧焦的尸体,找了几遍似乎已无人生还,当我正要放弃的时候,依稀听到婴儿的
哭声,寻声而去,发现这声音是在一个尸体的下面传来,那婴孩就是大牛,从此之后,这
山也就多了另一个名字,无骨山。
大牛听到冯季子叫他,便傻指著自己道:是大牛,是大牛。
姚道:难怪这山到了晚上这么恐怖,想来是那些被烧死的人作祟。
冯道:我带了大牛继续在山里寻找,没发现其他生人,可却发现了这里。
冯季子每停下来,大牛就会傻叫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听懂还是没听懂。
童、姚二人原都以为自己不幸,但看看大牛,连个名字都没有,脑子还不清楚,便起了怜
悯之心。
冯季子续道:这孩子有自己的福气,长的甚是健壮,印象中几乎没生过病。
大牛听出来冯在夸奖自己,便昂起头来,用鼻孔哼哼出气。
童峰说道:如果夸父有后人,那一定就是大牛了,他简直就是个巨人,这世上应该不会有
比他更强壮的人了。
说到强壮,姚突然想到一事,便问道:可是大牛为什么要去搥那个大石磐啊?
冯季子道:那是他在学我取水呢!
姚不解,问道:那样取水不是很麻烦吗?怎么直接去湖里装呢?
冯心想这靠说的可讲不明白,便道:随我来吧。
冯季子领着三人到石磐前,说道:这大石下的水就是你们昨天到的小湖,但这石头甚是奇
特,不会沉到水下去。
姚说道:大牛把石头压下去便将石头旁边的水给挤了出来了,石头一松,水才被吸回去,
是这样子吗?
冯道:你倒是知道这理。
姚道:觉得和喷水的玩具好像,那石头就是挤压竹管内的水的棒子。
童峰怀疑道:可是大牛这么有力气都只能把石头压下去一些,难道冯叔你力量能比他还大
吗?
冯季子笑而不答,二手按于石磐上,没多久,就听石磐下的水声愈来愈大,跟着就见石磐
浮起,水噗噗噗的从凹槽流出,可方式与大牛完全相反,冯季子是用内力旋水,以下而上
,以水力将石给抬起,使那凹槽的水满溢而出。
大牛拍手尖叫道:满了,满出来了。
二子也是惊呼道:好厉害!这什么功夫?居然能将这么大的石磐给托起。
冯季子笑道:这功夫也不希奇,你早就知道了。
姚惊叫道:太虚御引术!
冯季子点点头。
姚道:师傅,要怎么才能练成像你这样?
冯季子道:想学吗?
二子都道:想!当然想!
冯季子道:武是外在的体现,功是内在的修为,没有扎实的功底就难以练武,你们就先从
”功”练起吧。
而后冯季子就常与童、姚二人讲经书道理,二子对于经书道文听的是懵懵懂懂,对于经文
讲的什么水、什么善的不甚明白,常听的出神,大牛则是直接睡了起来。
但当冯传二子”浑元功”,二子就用上了心。
浑元指的是天地自然之气,浑元功就是将天地之气纳为己用之法,欲练此功,需屏除杂念
,凝神调息,一呼一吸皆与自然同步,将精神融于天地间,如风的吹拂、土的踏实、水的
流动,而后将此真气凝于丹田。
透过练功,二子才有些理解经书上的一些含义,当二子练功时,大牛也跟在一旁有样学样
,莫看大牛平时痴傻,但这浑元功练起来可比两人还要纯熟。
童、姚二人都还年少,心性不定,虽然一开始嚷着要学武,但终日面对相同的景色,一样
的动作,很快就觉得腻了,尤其是姚心思敏捷,很快就掌握了冯季子所传动作之诀窍,这
时姚就不管童峰进度如何,硬拉着童听他讲些以前在茶楼听到的故事,或是和大牛比抓鱼
与摘果的数量、拿树枝于土上画格子,比谁能以最少的石头丢满整个格子等自创的许多游
戏以排解无聊,自从姚知道大牛的身世后,就没有再占过他的便宜,但若关系到游戏的输
赢,依旧不会放水。
一日,四人闲聊时,童突然想到姚说的故事中有一段提到高手能透过音乐伤人,有些绝世
武功还能从乐谱中学的,当时童就想不透说道:音乐怎么伤人?音乐是无形的啊,又没有
实际的接触,乐谱上记载武功就更加不可思议了,便问了出来。
姚说过就算了,没想到童峰居然将此事放在心上,便笑道:你真笨,那些说书的讲的故事
能有一半是真的就很难得了。
冯季子却道:以音作武这事倒是不假。
姚不信道:不会吧,冯叔!你什么时候也跟说书的一样编起故事了。
冯季子不理会姚,直接说道:
古时候有一乐师叫做师旷,这个人是爱乐成痴,且对音律即有天赋,有些有天赋的人虽然
聪明,但也会因此过于自大,认为世上之物没有难得倒他,再觉得无趣后便不再精进,殊
不知世上之大,道理之深,自己所学、所见只能算是初窥门径,便自满不已。
说到此冯季子是若有似无的看了看姚,姚也知道冯季子在说自己,便低下了头。
冯季子续道:但师旷不然,即便当世已无人在音乐的技艺可与他相比,他始终认为自己未
达境界,传说上古有神乐叫做”三清”,便踏访天下,数十年后,终让他找到了”清商”
、”清微”与”清角”等三清乐谱,当其学成”清商”时已经可以以气抚弦,隔空弹乐,
学成”清微”时,所谈出的音可牵动万物之心,若师旷弹奏曲调是愉悦的,则树上是百鸟
齐聚,静声聆听,若师旷弹奏的曲调是凶恶的,则草木皆枯,游鱼丧命,一人能达如此技
艺已经不是举世无双可以形容了。
可师旷仍不满足,还想征服”清角”,这清角传言乃轩辕黄帝聚各路鬼神时所创,其中所
蕴含之威力非凡人所及,可师旷不放弃,甘愿燻瞎双目,以换得常人无法达到的听。
”清角”此曲因为轩辕皇帝镇喝鬼神所作,故此曲带有无比的狂性与魔性,当师旷弹奏此
曲时,内力便无法控制,乱泄而出,且心神亦被音乐牵着走,似乎不是他在弹乐,而是乐
在逼他弹奏。
随着其曲起伏,天上是乌云蔽日,周围是沙尘并起,幻化成无数兵戈铁马,此曲还未弹至
一半,师旷就知道不可以再弹下去,但其身体却不听他使唤,最后是自断经脉,自废武功
,才能作罢。
至此,他明白人的渺小,终有些界线是穷极一生也不能跨越的。
此后师旷便不再强求自身的技艺,改以将其这一路从乐曲中所悟之道理,辅助君主,修贤
德,施德政。
听完后,姚不免心想,这叫师旷的这么厉害尚且如此,我连冯叔的皮毛都没学会就这样子
,惭愧惭愧,此后姚就收起了骄傲之心,更用心向学,也会和童峰讨论如何才能掌握到一
些诀窍。
日复一日,二子从刚开始爬不上悬崖需大牛帮忙,到自己能手脚并用爬上去,到后来只用
脚便可登石而上,摘果原本只会攀树而摘,后来也可一跃至山壁,帮冯季子采些药草。
一年过后,冯季子见二子浑元功基底已足,姚又常缠着冯季子教那”太虚御引术”,冯才
肯授之。
可这”太虚御引术”不但与浑元功不同,与世上任何一派的武功也不同,首先是没有招式
与固定的动作,使人难以掌握入门之法。
江湖上各门派皆有其独门招式,比方儒家的”势如破竹”、”节外生枝”,墨家的”鬼斧
神工”、”墨守成规”等等,这些招式都有迹可循,让人一看便知,可这”太虚御引术”
不然,冯季子所说传授此功的第一句便是:道涵万物,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由
虚空乃至无穷尽的变化,无极故而无招,所以根本无招可授,导致冯季子每次运功的动作
也都不相同,二子无从记忆。
其次是无形,所谓”上善若水”,水无固定形状,全视盛水的容器而定,如随着地势的起
落,水可成为缓缓溪流,也可为百丈瀑布,此功修为高低全凭个人悟性,冯季子虽可从旁
辅助,教二子感受其自身的内息之流动,但最终仍需靠两子对道的领悟,所以二子会达到
什么境界,连冯季子也不知道。
二子这一修练便分出了高低,冯季子果没看错,姚剑轩确实是天纵之才,悟性极高,这”
太虚御引术”首要练器,如大海要纳百川需先有广大的器量,才可容纳川流,此功亦同,
要先将自身化为可存放气之器皿,才可御他人之气为己用。不过数月时间,姚已有小成,
当冯季子探姚的器时,就感姚的丹田已有如山谷般的深度。
反观童峰,则始终无法掌握此功的诀窍,尽管姚常和他说自己所掌握的诀窍,童峰仍是无
甚进步。
可冯季子知道,道的变换无穷无尽,凡事皆有两面,没有什么方法一定对一定是错,便顺
其发展,二子练功是各走其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