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星尘》珍妮.威利

楼主: dawnss (dawnss)   2022-06-19 20:30:32
找出自己的星星吧《星尘》珍妮.威利
网志版:
https://anapprenticemommy.blogspot.com/2022/06/stardust.html
从亲子馆老师学到的闭幕再见歌“手指运动”,已经变成小威个人表演的项目之一,有时
随兴就上演一段歌谣:“一只手指转呀转呀转,两个不孤单,三个好朋友来作伴,四个五
个一起玩;六打电话聊聊天,七来弯弯笑嘻嘻,八脚章鱼游游游,九个十个说再见。”不
但练习手指的精细动作,也开始接触到“数字”强大的威力。
“将数字、几何/形状及空间概念在幼儿阶段(学龄前)就引入日常生活”的建议,不但在
《父母的语言》书中可见;现在也可见于亲子教育议题“培养数感的能力”介绍
。但在数字使用的当时,这种得以用来分析与比较的效果也同步扩张到其他范畴:快慢(
谁先吃完饭?)、次序(谁先去洗澡?谁后?)、数量(葡萄总共几颗?),连动地带出分配及竞
争(名次、优先权、多寡)等鲜少谈论的隐性议题。
《星尘》的小女孩说出每个人曾有的故事:小时候,我们都希望能成为一颗耀眼的星星,
但往往在屡次的全力付出还是比不上“身边某个人(这本书中的角色是姐姐)”的亮眼表现
,总是失望于当不上排名上的“最棒、最好、最受人称赞”的闪亮焦点。这种想要成为被
人看重的倾向十分正常,也被应证在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在《道德情操论》人类天
生就渴望,不只是“被人喜爱”,而是自己是“值得被爱的”(Man naturally desires,
not only to be loved, but to be lovely);更在《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时当个好人》
清楚的描述人类的快乐主要是“察觉到自己被人喜爱”。而且“受人喜爱”是做一个“值
得被爱的”的自然产物。所以快乐的泉源就是“当一个值得被爱的人”。只是,我们往往
在追求被爱的途中,不自觉落入“考第一名的条件,是第二名考得比你差”的零和赛局(
Zero-sum game)困境。
大姐姐是找东西的星星(聪明),织围巾的星星(手巧)、扮装的星星(打扮),小妹妹都比不
过自家姐姐的各项优异表现,而自我怀疑是否这就表示“自己就无缘成为星星呢?或者不
是成为星星的这块料子?”幸而睿智、温暖与细心的爷爷告诉她一个故事,这是有关于世
界(宇宙)中所有东西组成的秘密:“所有的东西都是星尘变的,所以在下过雨后,就连灰
灰的石头也会闪闪发光。每个人都是星尘,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跟舞台,每个人都会
以不同的方式发光发亮;就像满天繁星找到自己的星空,在自己的位置闪闪发亮。”因此
姊姊不会是唯一的星星,竞争的模式并不非得是排他或是对立,仍有《漫画赛局理论,解
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提到的多元、共好或是合作互补的非零和赛局(non-zero-sum
game)的空间。
父母是婴幼儿能否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全部依靠,因此强烈地依恋及占有欲在愈年幼的时候
愈显而易见。《安心做父母,在爱里无惧》引用心理学家兼儿医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说法:人心最大的需求就是能够被他人“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父母天职是
给孩子一份安全感,让亲子的爱里没有恐惧。父母在公平与分享的议题上若能比孩子更成
熟与事先准备,将有助于引导孩子学习与平辈(手足、同学、同侪)相处的其他模式:对方
除了眼前看似直觉式的竞争对手或是资源争夺者外,是否有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空间的存在?身为父母需要时常重复与提醒著“每个人不一样”的观念与多元发
展可能性。小威说著《星尘》小妹妹是太空人星星、自己是吃东西的星星、妈妈是照顾小
孩的星星、爸爸是工作的星星、阿公是种菜的星星、阿嬷是煮饭的星星;妈妈期待我们都
能拥有自己的那颗星,更不要轻易放弃找寻发光发亮的机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