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蔡志浩网站
https://taiwan.chtsai.org/2024/03/25/zhixie_yu_zhiqian/
致谢与致歉,心路历程,书店与我,以及致未来
日前发表〈独立书店:逛与不逛的挣扎〉,引发争议,始料未及。反思数日,
回应如下。
致谢与致歉
感谢各方关注与热烈回应。对我很有启发性 。行业的轮廓因此展露得更清楚。
“不买书”并无推广之意。原意只是传达个人书房满出来之后断舍离的心境。
但因表达不当,未能准确传达,说得有点太过肯定。引起各界担忧,甚至让书业伙
伴感觉受伤。特此表达最深的歉意。
造成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及文化部的困扰,深感抱歉。我很珍惜这些年与书
店的交流与情谊,以及协会与文化部的指导。但也深知我的视角比较不典型。如果
协会与文化部认为没有帮助,我能够理解,也再次致歉。
心路历程
我五十五岁了。这辈子累积的书从书房满到地上。到后来书房的地板几乎只剩
一条巷子,就连这条小巷都愈来愈常有书违停。几年前花了月余整理之后,每次想
买什么书都要犹豫再犹豫,深怕过没多久之后又要再来一次。
于是开始重新思考买书的习惯。在思考解决方案时(包括电子书,我十多年前
就研究过电子书阅读器)刚好遇上公共图书馆在这十年的复兴,就这样不知不觉间
衔接过来。
这十年间经历的转变不少。家中没有电视机,不看电视以后释放的休闲时间都
转到其他休闲,包括电影、运动、阅读与写作。另外就是逐渐以公共运输取代开车
。
后来意识自己经历了一整套的转变,从环境到个人。所以在〈独立书店:逛与
不逛的挣扎〉后知后觉地记录了自己体验到的转变,也开始思考我关心了十年的书
店如何在这些脉络中重新变得相关。
其实也就是把某个当下稍纵即逝的感觉与想法记下。必定不会全然正确,也没
有要推广什么。感谢各界指教,日后会更谨慎。
书店与我
十年前初次接到协会的访查邀请时,各地书店已经很难靠卖书维持营运。人们
愈来愈不在书店买书,甚至也不太逛书店了。但这正是重新探索与与发现书店新方
向的大好时机。
因为每次访查都有协会成员与文化部代表,外部顾问就从各自的专业来看书店
的现况与机会。我从使用者经验、设计思考与创新的角度切入,焦点就在人与体验
,包括消费者生活型态与使用者需求。
虽然都有书面资料可先预习,但总要真的进场域之后才看得到细节。而不同背
景的成员觉得有关联的细节都不会一样。大家就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直觉去观察、感
受与询问,记下有感的面向,交由协会汇整。
虽著经验累积,对很多事看得也会比一开始广一点,想得深一点。但也因为时
空的转变,对一些事情的想法多少也有些转变。总之都是成长。
很敬佩协会为社群的付出,也让我重新认识与爱上书店。这是我这辈子最珍惜
的十年。
致未来
《华氏 451 度》的名言:“你需要的不是书,而是某些藏在书里的东西。”
书店也是。书与阅读都只是体验的一小部分。一本书乃至一家店对一个人的价值,
最终还是要从他们的生活脉络来看。
独立书店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网络书店或图书馆,而是消费者的休闲活动选择
与休闲资源分配。
创新必定充满著不确定性。每一个对未来的预测,包括我的,都有可能是错的
。但也触发各种想像与行动。但愿我们都能勇于实验与冲撞,试探出一条离美好的
未来更近一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