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背后操控行为决定,你却不知道的惯性思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4-03-24 12:35:44
部落格图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how-do-we-know-ourselves/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3voZpk6
《背后操控行为决定,你却不知道的惯性思维》是本书名就讲完内容在说什么的书(笑)
。原文书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简单说,这
本书就是要带你了解人类常见的心理偏误,让你可以更加地认识自己。
作者大卫.G.迈尔斯是密西根心理学教授。在 Amazon 上看到一则有趣评论,说这本书
的作者也是我儿子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足见迈尔斯是个专业与科普能力兼备的高手!整
本书用 40 个精彩的心理学知识点,带你认识咱们内心的无意识“惯性”是如何影响我们
的认知与行为。以下会从自我主义、快乐心理与极化偏见等三个点来聊聊这本书。
【自我主义】
人类其实远比自己想像的还要自我中心。以下就来介绍三个太过“自我”所导致的心理偏
误:
〔一、隐性自我主义〕
人的决策其实我“自我”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人其实会不自觉地喜欢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心理学称这现象叫做“隐性自我主义”。你可能会觉得喜欢与自己类似的事物这不是废
话吗?还需要你跟我说?但其实这效应所产生的结果可能超乎你想像。
比如心理学家就发现,人们会喜欢与自己生日有关的数字。此外,我们也特别容易被面部
特征与自己相像的人吸引。甚至有研究发现,人会倾向选择性或名与自己姓名相近的人当
配偶。换句话说,隐性自我的影响可说无所不在!
〔二、镁光灯效应〕
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请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穿上印有老歌手巴瑞
.曼尼洛头像的T恤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几个人正在做问券。尔后,研究人员请学生们
猜猜刚刚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穿了什么。大多数的学生们都认为在房间的人绝对有一半以
上都发现了。但事实上,发现的人仅有二三%……
这现象就是所谓的“镁光灯效应”。人们总以为自己是镁光灯下的焦点,一举一动都会受
到众人关注。然而很遗憾,别人根本没那么在乎你。但好消息是你或许可以放松、邋遢点
,因为其实没人会注意到你头发乱不乱或是穿了跟昨天一样的衣服(笑)。
〔三、自利性偏误〕
人们常常会认为自己优于他人。一个澳洲的研究就发现有八六%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高于
平均,只有一%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表现低于平均。心理学家称这现象叫“自利性偏误”

除了自以为优越,人们在解释事情时也喜欢为自己说话或美化自己。遇到好事就是自己有
才能、够努力;遇到坏事就将原因归咎于环境不公。像是运动比赛胜利时就认为是自己辛
勤练习的结果,但是输球时就怪队友或裁判。
要跳脱自利性偏误的泥沼,迈尔斯有个建议:先承认自己傲慢。只要你先认清自己心理上
的偏差,就能开始有意识地修正。
【快乐心理学】
你快乐吗?不用紧张,我没有要心灵拷问,而是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和你聊聊“快乐”这档
事。事实上,快乐不只跟自己有关,也与他者和环境脱不了干系。
康乃尔大学进行过一个研究,访问了大学生、商场购物的民众和网络使用者,结果发现大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很无趣,其他人的社交更活跃,有更多的玩乐,生活也更多姿多
彩。
但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偏误资讯可得性”惹的祸。因为相较听说朋友在家无所事
事,我们得知对方外出活动的机率会高得多。现在社群的发达可说放大了如此效应。看着
别人多采多姿的贴文、限动,往往就会开始自怨自艾,觉得朋友们的生活怎么都那么有趣
。事实上,你的朋友可能也有相同的感受。
此外,幸福其实常常是“比较”出来的。人是种很容易攀比的生物。百万年薪的人会想跟
千万富翁比,千万富翁则会跟亿万富豪比较。但这种比较其实永无止境。如《致富心态》
作者摩根.豪瑟说的,这样“社会比较”的天花板实在太高了,根本是场打不赢的战争。
唯一能打赢的方式就是一开始就别参战。
此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的幸福感会随时间消退。比方说你可能在第一次年薪破百时感
到无比满足,但很快地就习以为常。我想到个自身的例子。写阅读心得一年左右时,我收
到了第一次的出版社赠书。那时真的兴奋到整个人要跳起来。但渐渐地,赠书越来越多,
过往的悸动就慢慢消失了。想来真的挺不可取,希望之后都能怀着感恩的心来迎接每本书

【极化与偏见】
最后想来谈谈个比较严肃的议题:极化。
相信大家应该有发现,现在世界的我们看似拥有更多的沟通工具(手机、社群媒体等),
但人们却越发对立,沟通这两个字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有心理
学依据的。
书中提到,有四种心理学推力现象会增加人们的信念分歧:
1.信念固著
当我们用来解释某事物的证据已不足采信时,如果仍坚持己见,信念就会越发强化。
2.动机推理
人们会为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提供正当的理由。
3.确认偏误
我们倾向寻找可以确认自身信念的证据。并选择性忽略那些跟你想法不对盘的证据。
4.群体极化
想法相近的人如果彼此互相讨论,他们的态度就会越发极端、一致。
人们的极化倾向其实一直存在,但社群的兴起却让这四种推力更加强大。近年欧美各国的
极右主义兴起就是非常标准的例子。那这问题有改变的可能吗?这里分享三个书中提到的
方法:
1.反向思辨
练习“反过来”想。试着问自己:“我的论点中最薄弱的地方是什么?别人论点中最具说
服力的一环是什么?”
2.接触效应
不同群体只要相互接触,就能有效降低偏见。德国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恩凯尔巴赫就发
现,德国反移民态度最强硬的几个邦,移民人口反而是最少的。
3.觉察反思
迈尔斯认为,其实我们不需要过分担心偏见,重点是怎么“处理”这样的意识。当你意识
到自己有偏见的思想时,其实就是踏出改进的第一步。
我想到前阵子反印度移工新闻(分享一下报导者的这篇深入报导):
暌违20年再开国门,歧视移工争议风波如何因印度再现?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pose-introducing-indian-migrant-workers
很多时候我们会产生偏见,往往是缺乏第二层思考,也没有亲身去接触、了解他者。很喜
欢报导中在台印度人(Indians in Taiwan)创办者李眉君所说的:“可以帮我联系上那
些举办抗议活动的人吗?我想和他们好好聊聊。”多点接触、沟通,人与人之间应该就能
有更多的同理吧!
【后记】
这是本非常好读的心理学普及书。如果对心理学这主题没太多涉猎,想找一本书切入学习
的话,我相当推荐从这本书开始。
最后想聊聊书中对心理学争议的反思。近来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被发现有再现问题。如我曾
介绍过的《姿势决定你是谁》里面提到的权力姿势,就被发现没办法有效地重现。这样的
状况让心理学遭到许多质疑。很多人甚至开始觉得心理学是不能相信的唬烂玩意。
关于这点,迈尔斯提出相对正向的辩护。他认为科学本身就是不断验证、修正的过程。因
此,本来就会有一些被过度简化的错误结果遭到淘汰。事实上,还是有相当多心理学实验
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该因为一些老鼠屎而把整锅粥抛弃。最后仅以书中这段我很喜欢的
话作结:
请让我们教导莘莘学子透过复制实验汰选真相的重要性;让我们持续去芜存菁;让我们鼓
励学生带有怀疑主义各色,但却不以嘲笑科学为乐的思辨式思维;让我们在帮助学生认识
这个处处充满奇蹟的世界时,心中可以确信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由实证衍生出的人类行为
原则都是值得传授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怀疑、思考并修正起来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