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类有限,新书无尽,放错就糗大了!

楼主: MEOWWW (meow)   2024-03-23 02:54:12
沈如莹 书店工作者
刚入行时听过一个尴尬事件:某间书店将作家吴子云以笔名“藤井树”出版的网络小说放在
日本文学书柜。与其称之为笑话,不如说是警世寓言——身为店员,可不希望自己的一时疏
忽,成为同业中的都市传说。
▉误入歧途的书
根据这些年在网络和生活圈中的同业讨论,不少爱逛书店的人都看过类似的错误,不免让人
摇头叹息。毕竟把书放在正确的位置,是书店的基本工作。在工作时间有限时,遇到不认识
的书,一般会先阅读封底、折口等处的书籍或作者简介,快速辨别应该归类的柜位。至于后
续要做多少功课,则是修行在个人了。
因为书的品项实在太多,就算是依照出版社归架的书店,也会大致划分文学、商业、生活等
区域,引导读者缩小找书的范围。陈列的位置正确与否,会大大影响一本书的能见度,为了
避免自家的出版品误入歧途(?),有些出版社甚至会在条码附近标示“建议上架类别”。
但类别有限而作品无尽,并不是每本书都能百分之百符合书店的分类原则。一本以小说笔法
写成的历史事件,该放在历史类还是文学类?一本充满哲思的科学著作,又该放在哲学思想
或是科普书柜?遇到这样的作品,网络书店如果后台系统技术支援,能同时设定两种以上的
分类筛选(如亚马逊),但实体书店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以精神分析讨论童话文本,该放在心理区还是文学区?
前阵子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童话的魅力》,原著于1977年出版,去年由漫游者文化出版中文
译本。当时美国社会普遍认为童话无法反映现实,多读无益,但作者却另辟蹊径,重新阐扬
童话故事的优异之处,也影响了其后数十年的儿童阅读(可参OB短评#38)。出于无可救药
的职业病,我边读边思考这本书应该放在哪个书架上。
童话理论应该可以放在文学/儿童文学研究,但完全奠基于精神分析的文本讨论(全书出现
最多次的词汇之一是“伊底帕斯情结”),又非常适合在心理学的架上也放一本;甚至可以
陈列在亲子教养的书柜,让认真的父母作为床边故事清单的参考 美国亚马逊是同时将此书
分在童话故事和精神分析。我一时兴起查了台湾几间网络书店的分类,竟正好呈现出我思路
中的各种面向:
博客来: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
诚品:文学/世界文学论集
金石堂:心理咨商/治疗/精神分析
读册:心理励志/心理学理论
三民:亲子共读/儿童文学
在不同地方查询这本书,看到的“同类商品推荐清单”也不同;如果推荐有效,那么后续“
买这本书的人也买了”的组成也将因分类而异,从而长出各自的阅读光谱。如果长期对这些
浏览和购买行为进行数据采矿(data mining),将会得出非常有趣的资料。
那么实体书店又如何呢?如果使用收银系统(POS),在商品上架前需要先建档才能销售。但
毕竟不可能将每本书都读完才建档分类,通常会事前凭出版社提供的新书资讯判断,并于出
版后再调整。店面人员有时也会加入自己的判断,在状况允许时,将复本陈列在既定分类以
外的书架。以《童话的魅力》为例,我可能一开始会在文学、心理和童书三个地方各摆一本
,如果空间有余裕,平台也可重复陈列。但放上去虽容易,维护却是功夫。
▉比美丽装潢更重要的事
尽管有报表辅助,店员仍旧必须自行整理书架,才能知道一本书实际上是在哪个位置卖出去
,并即时补上库存;同时观察各处的销售状况,判断放在哪里最容易受到读者青睐,到了销
售曲线趋近尾端时,有限的库存便能陈列在最有效的位置。唯有持续让读者看见,才是书存
在的最大价值。
书柜的维护与平台不同,后者更换频率高,需要保持新鲜感,前者却是日复一日的累积。照
著直观的分类陈列绝对没有问题。
在看似枯燥的上架过程中,蕴含了书店工作者对每一本书的想法。
即使是连锁书店,在同样的书柜分类下,书目的种类、顺序、数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由
于书店工作繁重,许多店员(包括我在内)因工作繁忙、倦怠,无心在细节上多做思考。长
此以往,会使书店失去与读者对话的能力,那是无论用多少美丽的装潢、标榜多么特殊的风
格都无法弥补的。●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113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