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everPitch (Fever Pitch)》之铭言:
: https://reurl.cc/Y0v1gO
: 朱宥勋在台南驻村与石牧民直播回应
: (后者为《台语解放记事》作者 https://reurl.cc/E1r7xA)
: https://reurl.cc/Ryr4ZG
直播的尾声有个观点我觉得可以讨论
洪万达文中对文学奖颇为不屑
可是《一袋米要扛几楼》虽不是他第一本诗集
但台北文学奖现代诗首奖的确让他暴得大名
同时也取得话语权
文学奖没有这么十恶不赦吧?
台湾纯文学圈的入门砖往往是文学奖
看看今年有出书的第一线作家
我印象得过文学奖的就有林楷伦 林新惠 郝妮尔
陈泓名 张桓溢 张瀚翔等人
如果台湾纯文学的圈子有什么问题
我想主要也不是出在文学奖上
最后重申 关于席慕蓉的评价我站在洪这边
但他真的不用对黄山料这样气急败坏
客群明显不同
黄锦树说过,文学奖是今之举业(科举)。不管考上考不上的人都可能讨厌它,张大春辞评审也说过,得奖的创作者当然都觉得自己才华跟努力是应得的,没得奖(或者多次失败后)都可能会怨恨评审怨恨环境怨恨时代。最大的问题是台湾市场小、纯文学市场更小,在电影各项娱乐发展的时代更是萎缩,再加上舶来品的竞争,生存不易。年轻创作者唯一能被看到的出路就只有文学奖了。讨厌他但是又绕不开,这种心态很好理解
了了 谢谢楼上分享不过文学奖与考试 我觉得后者还是地狱得多
其次是,确实存在文学奖体、评审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人、世代文学观点代沟等等问题毕竟文学价值的核心到头来还是很个人有某些很坚持的信念,这些信念,就像现代性多元价值的诸神之战一样,不可调和,没有100%正解的东西就很容易吵架。就像政治,你支持哪个党都是希望台湾更好,但是理由跟方法确有可能完全相反很多时候入围决审实力其实都相去不远了。大环境就是这样,虽然大家对文学奖有很多意见,但没有文学奖的话情况可能会更糟,甚至后继无人。
评审都是活跃于第一线的青壮作家 我觉得有在换血啦文学奖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制度 至少相对公平
洪的声名大噪,不是因为得大奖,是因为诗名这是借用漫画甚至迷因的梗,然后得了奖才有了名声试问其他文学首奖得主有得到近似的声量吗?
没得大奖这首诗乡民还是会议论 但没上新闻 大概就像饮冰室征文 热度不会很高 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也没听过有啥文学奖除了圈内以外声量很高的吧?除非你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 还是直木赏、芥川赏之类的
作者:
whisly (我也想要...)
2023-09-25 10:24:00文学奖的奖棍,想到某人同样的格式架构。不同的父亲职业横扫不少文学奖的桂冠。
但有了文学奖 商业出版、邀稿或者是网络的关注度都有帮助 例如洪的贴文 如果不是得奖出书 也许朱就不会回
对朱的印象 从文学奖出身 到教人出身文学奖 到搞民编版教材(学另一个朱搞出版赚钱?)
作家写作 演讲也跟出版一样是赚钱 取之有道就好 又不能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