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劝诱之邦》美式讽刺短篇小说集

楼主: funny1990 (小婷)   2023-04-07 20:46:47
《劝诱之邦》美式讽刺短篇小说集
作者:乔治.桑德斯
译者:宋瑛堂
出版社:时报出版
有读: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3/04/blog-post.html
  这本短篇小说的作者就是书写《林肯在中阴》的乔治・桑德斯。相比于长篇小说,
这位美国作者以短篇小说更为出名。除了《劝诱之邦》,我并没有读过来自他的任何短篇
小说,但其中的荒谬、夸张与嘲讽的方式,模模糊糊地让我想起了我在大学时代读过的另
一位知名美国嘲讽小说家,冯内果。以及另一本我想写却卡了很久的讽刺小说《背叛者》
*。
--------
嘲笑资本主义
  《劝诱之邦》将里头收录的短篇小说分为四个部分,在每个部分的开头,都有作者为
此挑选的开场引言。集结在这本书里的短篇小说,拆来看单篇单篇看可能会觉得没有太特
别,不管是讽刺消费主义、资本主义,还是那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在过往我读过的短篇、
或者是netflix上的短影集都有类似的作品。但若把眼光放远一点,将章节摊开,会发现
其实这本短篇小说的每一部分都扣紧主题,从强迫推销、到牵引情绪,再到消费主义的广
告情节,直至本书的最后一篇短篇,都紧紧围绕着《劝诱之邦》。因此,尽管它是短篇小
说集,却没办法将每篇短篇单独看待,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是《敦睦科》,算是整本小说的总结,作者也在《敦睦科
》的末尾给予了他自己的解方。在此篇小说中,桑德斯采用了近似《林肯在中阴》的世界
观,有看过的读者应该不会太陌生。
  就我来说,虽然情节夸张,《劝诱之邦》却不是一本太新鲜的小说,不管是选材、内
容还是最后作者的结尾——除了沿用中阴的设定外——都没有太多的惊喜感。至少这不是
一本我会想收藏实体的书籍。
  以讽刺小说来说,《劝诱之邦》就像是一颗色彩鲜艳,口味呛辣的糖果。里头的情节
设定就像是电视广告、或怀旧卡通里那种不真实的血腥感。如果你是个已经看过很多类似
作品的读者,这本书对你来说可能会“搔不到痒处”。《劝诱之邦》的讽刺虽然尖锐,却
没有让我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受,这类的观点已经太多太多了,而且形态各异,面对作者
在小说最终拥抱的道德观点,我也没有太过意外。
  如果你是第一次读桑德斯作品的作者,在《林肯在中阴》与《劝诱之邦》两本书中,
我会比较推荐《林肯在中阴》,它不只题材特别,隐含的思想佛教也比较贴近台湾人。如
果你喜欢短篇小说,且想尝试看看这种不太一样的讽刺风格,那么《劝诱之邦》还是很值
得一看。
  以下是我挑了几篇小说的感想,注意有雷:P
--------
《劝诱之邦》
  以此为书名的这篇短篇小说道出了这本短篇小说集的灵魂,书封的北极熊也是出自这
篇,但在看完了之后,你会感到不太舒服——事实上,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一篇小说是要让
你感到舒服的,作者用极端的荒谬和超现实背景点出了美国消费主义的疯狂。
  虽然作者的小说世界很疯狂,但这种广告式的荒谬与疯癫有点像是上一个世代的想像
,是电视机里会播放的那种毫无前因后果的广告,而不是现代抖音、IG、FB之类借由
社群力量或KOL传播的宣传方式。尽管在《歹戏人生》里的概念是一样的,过度追求表面
的美好而忽略了他人的苦难,但在手法上,如果读者是青少年~青年这一世代,可能会觉
得有点“怀旧”……现代人到底还有谁会成天看有线电视的广告呢?不过,这也是我个人
的看法而已。
  对了,里头有些血腥的成分会让我想到以前在国小学生里流行的happy tree friends
,这部分就看个人口味了。
--------
《法兰克・亚当斯》
  这篇其实和《红色蝴蝶结》相似,从某一点思想爆发的情绪越演越烈,最后造成一股
行动的狂潮,后果在小说结尾可见的未来里一发不可收拾。这篇小说大概是《 劝诱之邦
》中,我最有共感的一篇小说。我想,每个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到一样的情境,
有时候可能是被白目插队、在拥挤的车厢给踩了一脚却没有得到道歉,自这点小事爆发的
情绪很快就占满你整个思绪,成为滚下斜坡的巨大雪球。
  有些事一但真的化为行动,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
《敦睦科》
  从超现实未来到电视广告世界的荒谬,在《劝诱之邦》的最后一篇,作者带着读者来
到一个比较接近现实的小说世界。这是一座即将被撤裁掉的空军基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
的小小人生(和巨大挫折),主角唬烂功力极强。这群人想保住在这个镇上的工作,唯一
的希望的就是正在新建的反恐中心。
  不幸的是,新建的工地挖到了堪称古蹟的遗体。对文史工作者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对于住在萧条小镇的人们来说,这个消息糟透了:唯一的希望被熄灭,他们会失去工作,
失去军方的福利,失去他们习以为常的一切。
  这篇小说的角色主要有三人,一是掌握反恐中心职缺的林姆尼,二是有一张唬烂嘴的
主角,三则是那位坚守宗教教义的傻人吉甫。他们的人生创伤各自不同,林姆尼有一个中
风的妻子,主角则是入室抢劫的受害者,吉甫则是正在准备原谅他那位出轨的老婆。整个
故事在作者笔下迅速展开,林姆尼和主角想将遗体藏起来,安全科的吉甫却坚持公诸于世

  如果是看过《林肯在中阴》的人,对于小说中描写主角父母的情境应该不会陌生,他
们两人都是无法理解自己是死去的鬼魂,也是主角不肯接受悲剧事实的具体化身。这种“
我执”的描写在《劝诱之邦》中屡屡出现,也是贯穿《敦睦科》的主题:林姆尼执著他在
反恐中心的职位,吉甫执著的想将宗教强压在其他人身上。这些执著酿造出悲剧,满心想
著自己中风老婆的林姆尼满手鲜血,主角的父母鬼魂终日在家里打转,逐渐疯狂,吉甫则
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对消费的执著,对愤怒的执著,对欲望的执著,专注于自己狭窄视野的执著,都是桑
德斯在《劝诱之邦》里嘲讽的对象。他将本书的短篇小说分为四个部分,大致上,第一部
分是强迫推销、第二部分是被牵动的情绪、第三部分是荒谬的广告本身,第四部份则是抵
抗劝诱。我也特别喜欢第四部份的另外一篇小说《波西米亚人》,尽管H夫人常常说谎,
波妥伊夫人却没当面拆她的台。这一点小小的,顾及他的人温柔,正是作者在本小说最后
段落想说的话,也是作者认为,在面对极端消费主义下的一个解方*。
  "所以我才回来。生前的我错了,心灵太狭隘,把所有事物缩成我的尺寸,然而,
最后,我心里有一股渴望光明的欲望,叫我回归,以此来挽救我。《敦睦科》"
--------
*我很佩服《背叛者》的译者,全书用了许多近代歧视事件的典故。我怀疑,甚至连美国
人都无法100%理解里头的嘲讽玩笑。要一个身在千里外的台湾读者消化这本书实在太难了

*这一点我不太意外,但在有着近似观点的书籍里,我还是最喜欢《云图》的手法。因为
《劝诱之邦》都是短篇小说,节奏很快,世界观转换迅速,虽然《敦睦科》的篇幅已经很
长了,但以我来说,觉得铺垫还是不太够,主角的释怀来的又急又快。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23-04-07 22:58:00
(离题)推荐此作者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月十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