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乌克兰的不可能战争》读后感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3-03-16 21:29:27
部落格图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war-in-ukraine/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3mZkXiC
2022年2月,普丁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展开俄乌战争序幕。面对大国入侵,乌克兰人
展现绝佳韧性,拒绝让独裁者的剧本得逞。身在台湾,处境相似的我们不禁会想:他们是
怎么做到的?这本《乌克兰的不可能战争》或许可以让你找到答案。
这本书是由台湾独立媒体报导者编写。战发第一时间,他们的记者群就前往乌克兰,取得
第一手战地资讯。此书编汇他们的采访内容,多角度地让读者了解乌克兰是如何打这场“
不可能”战争。
【对抗俄国混合战】
俄乌战争可说是现代战争的范本。除了传统军事行动,还混和经济、文化、资讯、能源等
不同层面,是场标准的“混合战”。
在战场上的不只是乌俄两国的军人,两国人民的认知、文化、认同,甚至是学校里的课纲
,都成为对战之地。
事实上,战争早在俄国正式入侵前就悄然开始。普丁在 2021 年时就曾写下七千字长文,
称俄罗斯与乌克兰是“不可分割”的民族,为入侵合理性打底。俄罗斯宣传机器也不断洗
脑乌克兰没有文化、没有历史,只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份。
除了意识型态的输送,假讯息攻击也是俄罗斯的一大利器。乌克兰不实资讯对应中心从
2 月16 至战前纪录至少六十件谣言攻击。内容主要是离间西方与乌克兰关系、批评乌克
兰经济与疫情下医疗问题,还有北约对乌东动武等谣言。
资讯战甚至还指向俄国本土,像普丁就曾在记者会上提及乌东顿巴斯地区的种族灭绝,以
此做为攻打乌克兰的理由;另外在 2 月 17 号一间顿巴斯幼稚园遭砲击,外界普遍共识
这是俄罗斯武装份子所为,但俄国新闻却说是乌克兰攻击己方人民。
如乌克兰危机媒体中心混合展小组首席研究员则和诺芙斯卡所说的:
过去八年,他们一直努力把乌克兰去人性化,向俄罗斯的观众这样描述乌克兰、欺骗俄罗
斯人。
战后,资讯战更是无所不在。俄罗斯不但用假新闻夸大战果、试图制造乌克兰内部矛盾,
甚至还以假帐号伪装成乌克兰平民,渗透进乌克兰民众的互助网络套话。借此取得后勤部
队路线、地方防卫部属等讯息。
综上观之,俄罗斯的的讯息再造链相当完整,极具威胁。乌克兰事实查核者冉克沃伊如此
形容:
他们从文化、历史、社会的矛盾中,建立起叙事,长期用叙事打造一个支持俄国利益的世
界观,短期则用一则一则假新闻、假影片、假照片,来重复支撑强化叙事的可信度。
但面对资讯猛攻,乌克兰人民早有抗体。从 2014 年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以来,面对俄国
的经济、军事、资讯侵扰,乌克兰人的“乌克兰意识”却益发稳固。年轻一辈没有太多苏
联记忆,多半认同乌克兰是主权独立国家。
而媒体、公民与学术界面对这场不停歇的资讯战也下足功夫。除了将境内俄罗斯频道关掉
,也努力教育民众媒体识读的能力。这些准备在俄乌战争中起到极大功效。
战争一开打,乌克兰人便马上将战场的真实情况传递给世界。有人使用 IG 文字直播的方
式,对外更新战争讯息;也有人透过短影音,将各地空袭、俄国坦克攻击平民等画面上传
,并标注各国政经领袖,希望引起国际社会注意;也有人透过线上群组中做“战争罪共笔
”,将看到的罪行(如被打、被杀害)透过线上表格建档、外传:
我们想要让资讯能传到乌克兰以外的地方,愈远、愈清楚越好。 -奥莱夏,IG 文字直播
志工
其中我看到最有创意的方式莫过于利用 Google Maps,在俄罗斯热门地标(如咖啡店、博
物馆)上写下乌克兰正在发生的事,并附上照片,突破俄罗斯本地的讯息包围。
这样下而上的草根行动,成功突破俄罗斯的假新闻叙事,将战场真相传递给世界,让更多
人理解并关注这场战争。
【反抗的其他可能】
而除了对抗混合战,书中我还看到更多抵抗战争的可能。如书中提到喜剧演员提摩申科在
居然在基辅的防空洞中表演脱口秀。他将战争日常转为段子,巧妙利用地狱哏,真实反应
乌克兰人民的生活。
住在俄罗斯旁边有个好处,就是你总是懂得活在当下,因为你可能只剩下当下可以活了
。 -提摩申科,乌克兰喜剧演员
如他说的,笑话很仰赖人与人生活的共同经验,而战争正题中了这样的共感体验。脱口秀
为大家的情绪带来出口,让人们用笑容直视那些难以面对的痛苦。如他说的:
关于战争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拿来变成喜剧,因为笑话能帮助人们想得更深、更细微地思
考。
另一个有意思的对抗是“儿童线上画廊”。战争中,儿童是最无辜的一群。开战四个月,
就有超过两百二十万乌克兰儿童逃到国外成为难民、三百万儿童在国内流离失所。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称这是二战后最大的儿童人道危机。
面对这危机,一对乌克兰夫妇找到解方。在逃亡的路上,他们的女儿突然开始作画:
我把她的画拍下来,传给爷爷、奶奶看,她更开心了,我顺势问他,如果全世界都能看到
妳的画呢?她的笑容整个绽放开来。
在他们找到暂时栖所后,这个让“全世界看到孩子的画”的念头依旧强烈。于是他们向同
在逃难的家庭做了简单调查,发现这构想不只“小孩需要,大人们也都想要”。于是他们
架设了“今日乌克兰儿童”这个线上画廊,开始收集战争下的儿童们的画。
书中提到,绘画是很好的疗愈工具,它能让孩子抒发压力、与父母有更好的沟通。更重要
的是,孩子们能在战争中摆脱无力受害者的脚色,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画的这些全世界都能看得到,觉
得自己是为乌克兰未来迎接胜利的一份子,是在为乌克兰的安全跟独立而战。
受到启发的还不只有孩子:
我们在教小孩画画的时候,他们也教会了我们:绘画即是创造,创造事物的过程会让我们
集中精神、想像未来、得到能量,让我们脱离受害者的状态,拿回创造未来的主动权。这
将是我们对抗敌人的无情毁灭的方式之一。 -阿尔坦姆,“今日乌克兰儿童”发起人
这些段落让我意识到,战争下的小民乍看无力,但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影响力,一同
来面对这场不可能战争。
【德国、波兰的反思】
不单是乌克兰视角,书中还从波兰与德国这两个国家人民的角度,来理解乌克兰的这场战
争。
波兰人对这场战争拥有很大的共情,如非营利组织工作者克拉耶夫斯卡说的:
我们只是运气好,所以这次(俄罗斯)打的不是我们。
因此在战争开始后,许多波兰人自愿地提供他们的住所给逃难的乌克兰人。他们与这些难
民共处在同个屋簷下,一同理解战争,成为彼此的支持。
根据波兰的研调,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接受乌克兰难民。事实上在 2015 年极右翼
政党执政后,波兰国内的认同分裂日趋严重。这样齐心迎接难民的态度,可说是波兰久违
的团结。
同时这波难民朝也点醒了波兰人的公民意识。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前华沙办公室主任盖贝
特就提到,过去人们总以为民主就是投完票、请代议士替你操繁即可。但现在的波兰人开
始为自己的信念行动,知道那是自己责任。
年经世代正在边界上、收容所里、在那些接待难民的客厅中,学习到人们是要对彼此负责
的。公民是有责任的。 -盖贝特
不同于波兰从战争中获得成长,德国则在这场战争中为过往对极权的天真付出代价。报导
者总编李雪莉精准的描述:
如果不是这场入侵,我们不会从时间的裂隙里发现,原来极权者的野心早被无戒心的民主
沃土给滋养。
德国在 2011 年启用天然气运输管“北溪一号”,从俄罗斯获得“稳定”低价的能源供给
。但战争开打后,德国马上陷入“为普丁买单”的两难。俄乌战争开打以来,欧盟给乌克
兰等值十亿欧元的军援,却也同时支付俄罗斯三百五十亿欧元购买能源(统计至四月),
而德国是最大的买家之一。如绿党德国联邦议院议员詹尼西克说的:
我们处在一个两难,人道上的两难,因为我们替俄罗斯的战争买单。我们仍在为这场战争
付钱。
能源问题成了德国的紧箍咒,让他们无法轻易制裁俄罗斯。詹尼西克直言,德国过去对俄
罗斯的关系带着太天真的假设。甚至在战争前,德国都还在努力想启用另一条天然气管线
:北溪二号。
美国从欧巴马、川普到拜登时期都不断警告德国,反对北溪二号设置,但德国却以“勿干
预内政”回应。直到今年俄罗斯大军在乌克兰边界集结,德国总理萧兹才宣告停止北溪二
号的执照发放。
德国本有机会看到讯号、提高警觉,但却被虚假的和平与经济的发展蒙蔽了双眼。如自民
党联邦议会议员罗森特里特说的,德国会看不见眼皮下正在发生的事,是因为他们看见的
一直只有“经济”。
我是一个自由派的政党,我当然支持经济发展,但,我们必须衡量并降低对极权的经济体
如俄罗斯、中国的依赖。 -罗森特里特
现在回头看,德国可说严重误判了普丁的野心,甚至还认为自己是在用经济牵制普丁,维
持欧洲安全秩序。 如此错误,被耶鲁大学东欧史家史奈德称作是除了美国伊拉克战争外
,二十一世纪至今最大的地缘政治错误。
德国用自身的血淋教训,帮全世界上了一课。如李雪莉在序中所言:
极权国家虽换上权贵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的外衣,但他们的体制内核并未改变,它们对自身
地位与势力范围从未感到安全,外界以绥靖心态其它们和平崛起,似乎也是呓语。
面对独裁,我们没有天真的理由。
【后记:挣得存在】
这本书是 2022 年我觉得最值得看的一本书。内容扎实、视野精准。硬要说“缺点”,大
概在看得过程中害我不断流泪。许多战争现场的段落都让我难过到差点读不下去。其实在
写这篇心得的过程中,泪水又多次在眼眶打转。比如这段乌克兰人民的口述段落:
有个全身发抖的女孩,只找到她全身是血的妈妈,她一直问“爸爸呢?爸爸呢?她还活着
吧?告诉我他还活着。”没有人能够回答那个女孩。
看得我是心碎又无力。但书中波兰志工罗马娜的一段话,给了我读下去的勇气:
做为一个母亲,看着这么多妈妈带着孩子逃离家园,一开始情绪上真的很困难,非常困难
。但我在心里建了一道墙,然后把这些情绪化为行动。
“情绪化为行动”,说得真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看完,然后将这本书分享给更多人
知道,这就是我能做到的行动。
在书中我实在看到太多太多台湾的影子。乌克兰和我们一样,长期被“邻国”借由经济、
文化、媒体、军事、外交等面向,以代理人、资讯战、历史诠释等手段不断蚕食鲸吞。作
者之一的刘致昕就说,许多乌克兰人把台湾当成最能理解他们处境的国家。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说到对现在分裂台湾的忧心。但读完这本书,我反而多了点信心。书中
提到,由于俄罗斯的混合战,乌克兰在战前也充满矛盾与内耗。但战争开始后,人们却团
结了起来。书中一位受访著的话让我很动容:
战前会觉得人跟人之间好像没什么关联,每个人都只为自已而活,现在,每个人都扶持着
对方。
同时我也被努力诉说自己国家故事的乌克兰人们深深感动。如李雪莉说的:
自己的国家被忽视、被拒绝、被消音,这是台湾人再熟悉不过的国际现实,但乌克兰人却
倔强地否定这个宿命。
同时我也看到德国等欧洲国家正逐渐改变对极权国家的看法,或许世界正在一点一滴地改
变着:
俄乌战争让德国知道,不能再因为无所准备,而无法面对中国提出反制,如同德国受到俄
国的能源牵制一样。 -班纳(柏林全球公共政策中心主任)
很喜欢李雪莉为序下的标题:因为反抗,所以存在,为本书下了很好的注脚。感谢报导者
团队写了这本书。这是本苦难之书,却也是本希望之书。虽然会看到流泪,但也更有勇气
面对未来。
作者: jyekid (会呼吸的痛)   2023-03-16 21:34:00
14年之前的乌克兰是倾向俄方的 只是广大的民众记忆力不好战争开始后 挨打方会团结是确定的 无一例外 被打得越凶的反而反抗的越激烈 并不如原先预想的以火力恫吓使之胆怯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3-03-16 23:31:00
作者: fatisuya (伊达枫)   2023-03-17 08:54:00
作者: Sarladin (沙拉丁 )   2023-03-17 09:09:00
推一个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3-03-18 00:09:00
作者: darkMood (瞬间投射)   2023-03-18 03:08:00
不管怎么打,人民终究会是输家。只有美国是赢家。武器又大卖了,世界又依靠美国,全听流氓美国的。只有美国不安全可以攻打别的国家,俄罗斯不能这样喔
作者: mintiest   2023-03-18 15:46:00
感谢分享!
作者: LinuxTsai (Linux)   2023-03-19 10:45:00
作者: happynancy (想飞)   2023-03-21 09:35:00
感谢分享
作者: shrug (形狀這回事)   2023-03-21 17:01:00
谢谢分享
作者: drpi60   2023-03-25 09:48:00
谢谢您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