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人类大历史》从历史反思现代

楼主: vivina (乘着梦想去流浪 )   2022-09-24 19:22:05
书名:人类大历史:从野兽到扮演上帝(新版)
原文书名: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作者: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翻译:林俊宏
原著出版日期:2011/01/01
读墨电子书连结:http://moo.im/a/29gtGT
图文好读版:
https://philosymposium.wordpress.com/2022/09/23/sapiens/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从里来?我该往哪里去?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许多阶段都会一再重复问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很物理
性质的:问你的故乡在哪?你是哪里人?在哪里长大?也可以是很精神性质的:你是属于
哪个宗教流派的?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你是保守还是自由?
当我要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无法脱离社会的脉络去思考,因
为生活在社群里,我的成长和我的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我所处的社会所影响。10年前当
我出国到美国去念研究所时,明显感受到美式文化的影响,个人主义与强调竞争的资本主
义驱使我要以金钱和效率为最高指导原则。而现在住在法国,又感受到不同美式的欧洲文
化的各种冲击,像法国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那政府有责任要照顾弱势、要讲
求人权、和民主,所以在经济上要抽重税、要保护文化资产、重视无形的价值。在社会上
人民有抗议、罢工的权利,所以即便罢工会造成我生活的不变和社会动乱,我也要学会适
应这样的常态。每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想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那最好的方式
就是去读读历史。读历史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鉴往知来,尤其是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
、一个文化、或一个地区的人民,那就要去了解他们的历史。这也就是为何我很喜欢逛博
物馆的一个原因之一。
《人类大历史》作者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是任教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
教授,目前专门研究世界史和宏观的历史进程。在这本书里他想要借由理解我们的祖先“
智人”是如何从七万年前脱颖而出,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
端的智人,然后又是如何借由三大阶段的发展: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一步
步地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最后他谈及最新的生物科技革命,最终目的是要来反
省现代人究竟希望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变成什么?未来的路我们又该如何走下去。
作者的叙述方式是深入简出,章节安排很有架构,所以很轻松地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重新
复习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看完这本书就可以理解到我们人类是如何走到现在的,而现代
人所面临到的这些问题又是怎么造成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色是作者的哲学关怀。一般史书都只是讲求历史事实的陈述,但作者想
更进一步地填补传统史书的三个鸿沟:
首先是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所以他要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第二是人
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所以这本书要让读者多从生态系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
益。第三是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所以他要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例如当时的平民感受如何?有没有人更幸福或更悲惨?等等。这也是我认为这本书很值
得一读的原因。
这篇读书心得我也会顺著作者的架构,说明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阶段是什么,最后要说明
这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我们该如何去回应这些问题。
 
人类大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
在人类大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七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让我们所谓的历史正式启动。大约一万两千年前,农业革命(
Agricultural Revolution)让历史加速发展。到了大约不过是五百年前,科学革命(
Scientific Revolution)可以说是让过往的历史告一段落,而另创新局。
1. 七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 Cognitive Revolution
根据目前的考古研究,其实人类早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我们的远古祖先是东非南
猿 (Australopithecus)。大约从200万年前到1万年前,地球上都还有很多不同的人种,
像是尼安德塔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直立人 (Homo erectus)、梭罗人(Homo
soloensis)、弗洛瑞斯人(Homo floresiensis)、丹尼索瓦人(Homo denisova)等等。而
我们现代人的祖先“[[智人(Homo sapiens)]]” 这一物种的生物约是在40万年前出现
,但直到10万年前才开始崛起。
但为何现在都看不见其他人种了呢?
考古学家们认为,那是因为,约在7万年前到3万年前间智人征服了世界,造成了其他人种
的灭绝,所以现在地球上只剩下“一种人”。那智人可以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呢?最普
遍相信的理论认为,因为某一些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结方式,让他
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根据“人类单地起源说”(recent African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主张智人源于非
洲,在距今大约5万年到10万年间迁移出非洲,取代了亚洲的直立人和欧洲的尼安德塔人
。智人走出非洲时在中东一带与尼安德塔人相遇,并发生小规模融合混血,然后才迁移到
世界各地,所以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携有部分尼安德塔人的基因。 智人往东迁徙在亚洲
遇到了丹尼索瓦人,并融合了一部分丹尼索瓦人基因。所以其他人种也不能说完全消失了
,至少在某些人的DNA上还找的到他们的痕迹。
不过智人的这次突变,几乎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作者说智人
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智人的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因为智人发展出了独特
的语言能力。因为语言的出现使我们和远古人类有所不同,进一步地促进了与大量陌生人
合作的技术有了大幅提升,也就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
那这种语言能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有两种理论来解释。第一种最常见的理论,是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
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涵义。于是,我们就能吸收
、储存和沟通惊人的讯息量,并了解我们周遭的世界。第二种理论,也同意人类语言是沟
通、描述这世界的方式;然而语言要传递的最重要讯息,不是关于狮子和野牛,而是关于
人类自己。所以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传播八卦的工具。根据这一理论,智人主要是一
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合作是我们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对于每个人来说,光是知道狮
子和野牛的下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部落里谁讨厌谁、谁跟谁在交往、谁
很诚实、谁又是骗子。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处,“说坏话”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大约
在七万年前,现代智人发展出新的语言技能,让他们能够八卦达数小时之久。这下,他们
能够明确得知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了,于是部落的规模就能够扩大,而智人也能够
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智人的合作则是不仅灵活,而且能和无数陌生人合作

除了能聊八卦之外,最重要的是智人开始有了能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这正是智人语言最
独特的功能。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只有智人能够谈论并不真正存在的事物、相信一些还不
可能的事情 。“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大
伙儿一起想像,编织出种种共同共享的虚构故事。像是《圣经》的创世故事、澳洲原住民
的“梦世纪”,甚至连现代所谓的“国家”其实也是一种想像。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
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虚构故事的力量展现在哪些地方呢?
首先是远洋贸易。远洋贸易也是因为有语言能建立信任而可能 。所有动物里只有智人能
够进行贸易,而所有我们有详细证据证明存在的贸易网,都明显以虚构故事为基础。例如
一个证据是考古学家在欧洲内陆挖掘到三万年前的智人遗址,有时候会发现来自地中海和
大西洋沿岸的贝壳。几乎可以确定,这些贝壳是因为不同智人部落之间的远距贸易,才传
到了欧陆内部。然而,在尼安德塔人的遗址就找不到任何此类贸易的证据,每个部落都只
用自己当地的材料,制造出自己的工具。
直到现今我们发展出全球贸易网,也正是因为我们相信某些虚拟的实体,像是美元、联邦
准备银行,还有企业行号的商标。而在部落社会里,如果两个陌生人想要交易,往往也得
先从共同的神明、传说中的祖先、或图腾动物,来建立信任。
再来是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系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像中的虚构故事。例如教
会的根基就在于宗教故事,所谓的国家也是立基于国家故事,至于司法制度,也是立基于
法律故事。以上这些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人类自己发明、并互相传颂的故事里。除了存在
于人类共同的想像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
律,也没有正义。这种透过故事创造的东西,用学术术语来说就称为“小说”、“假象”
、“社会建构”、或“想像的现实”。然而,所谓想像的现实并不是“谎话”, 而是指
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从认知革
命以来,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种双重的现实之中。一方面,我们有像是河流、树木和狮子
这种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像是神、国家和企业这种想像中的现实。
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也就是神话)做为基础,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
,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例如在1789年,法国人几乎是在一夕之间,相信的故事就从
“君权神授”转成“主权在民”。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
整行为。这等于是开启了一条采用 “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
”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走上这条快速道路之后,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远
远甩掉了其他所有人类和动物物种。换句话说,过去远古人类的行为模式可能维持几万年
不变,但对现代智人来说,只要十几二十年,就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人际交往关系和
经济活动。
不过读到这里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困难的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于要如何让人相信。
这点就留到后面在谈。简而言之,因为有了语言,智人才有能力可以谈八卦聊是非,想像
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力。而这是其他人种都没有的
能力。在认知革命之后,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也应运而生。而这些种种行为模式就
是我们文化的主要成分。
  
2. 一万两千年前的农业革命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早期人类的生活不外乎采集和打猎,所以常常随着食物来源而迁习。在大多数的居住地,
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不过智人的采集,不是只有采集食物和原物料,还有“知识”。像是
要知道每种植物的生长模式、动物的习性、季节的变化、哪里有材料可以制作石刀,如何
做陷阱捕捉动物等。所以比起我们现代人,以个人层面而言,他们可是具备最多样知识和
技能的人。
然而大约在1万年前出现了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农业革命。从采集走向农业的
转变,始于大约西元前9500年至8500年,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东部的
丘陵地。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著几种动植物的生命 。例如小麦与山羊驯
化成为农作物和家畜的时间大约是在西元前9000年;豌豆和小扁豆约在西元前8000年;橄
榄树在西元前5000年;马在西元前4000年;葡萄则是在西元前3500年。
有趣的是农业几乎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像是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
,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骆马,但也不知道
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新几内亚驯化了
甘蔗和香蕉,西非农民也驯化了穇子、非洲稻、高粱和小麦。因为适合农牧的动植物就只
有极少数的这几种,而这几种物种又只生长在特定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也正是农业革命
的起源地。
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人类拥有种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来自人
类祖先在西元前9500年到3500年间驯化的植物。可以说,人到现代还怀有远古狩猎采集者
的心,以及远古农民的胃。
农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变化?
作者的反省是认为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著比采
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这可说是史上最大骗局。理由是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
,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首先第一个改变,新的农业活动得花上大把时间,人类只能
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再者,由于农业可促成人口迅
速增长,通常农业部落光靠人数就已经大胜采集部落。这时,采集部落只剩两种选择,第
一是逃跑,放任自己的猎场成为农场和牧场;第二就是拿起锄头,加入农业的行列。无论
哪种选择,都代表旧的生活方式注定将要凋零。
以小麦为例。在大约一万八千年前,最近的一个冰河期结束,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温上
升,降雨也增多。在中东,这种新气候非常适合小麦和其他谷物生长,于是这些作物也繁
衍蓬勃。人类的小麦食用量开始增加,并且在不经意间助长了小麦的生长。当人类放火清
掉了乔木和灌木,小麦和其他草类就能独占阳光、水和养份。在小麦生长特别茂盛的地方
,猎物和其他食物来源也丰富,于是人类部落逐渐能够放弃四处流浪的生活方式,在某地
住上一个季节,甚至就形成永久聚落。随着愈来愈多的心力时间都用来种谷物,采集和狩
猎的时间也就被挤压。结果是,采集者逐渐变成了农民。种植小麦,每单位土地就能提供
更多食物,于是智人的数量也呈指数成长。 但是这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
,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
第二个反省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就演化而言,1,000份DNA复本永远
都强过于100份。例如被驯化的鸡和牛很可能是最成功的代表,其族群虽然扩大了,自私
的基因成功地繁衍了,但是对个体而言,牠们过的其实是有史以来最悲惨的生活。作者的
反省是:动物的驯化其实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野蛮作为上,而且随着时间,残忍程度只增不
减。如果从牛羊的观点、而非牧者的观点来看农业革命,就会发现:对绝大多数的家畜来
说,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种演化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而这正是农业革命真正的
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第三个反省是人类成了远比过去更自我中心的生物。人们砍伐森林、翻土整地、建造房屋
、规划整齐的农地。所有的房子、田地、谷仓,都是心血的结晶,放弃哪个都可能带来重
大损失。到了这个地步,人类才发现自己已经很难离开这些东西了。结果现在农民不仅时
时刻刻都得想着未来,还几乎可说都是为了未来在服务。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
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一道又一道沉
重的枷锁。
第四个反省是由想像建构的秩序,一旦失去人的信仰就会开始崩塌。为了保护身家财产,
所以人们需要有新的方法来保障未来,所以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农业
革命让人能够开创出拥挤的城市、强大的帝国,接着人类就开始幻想出关于伟大的神灵、
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好建立起必要的社会连结。而支撑这些社会连结的基础就是一种
想像出来的秩序或是虚构神话故事。大家都以为这个世界有着放诸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
正义原则(例如阶级或平等),但这种不变的原则其实只存在于智人丰富的想像力里,只
存在他们创造并告诉彼此的虚构故事中。这些原则,从来就没有客观的效力,我们是基于
实用的立场去相信,因为当我们都这样相信时,就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
社会。
但我们必须明白想像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
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因此已经明了这秘密的统治者就必
须找方法让人持续相信这些社会秩序。首先,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是千真万确、绝
非虚构。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客观的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是自然律
创造出来的。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
提醒他们这套由想像建构出来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融入这套原则,不管是童话、戏剧、
绘画、歌曲、礼仪、政治宣传、建筑、食谱,或是时尚。
简单说,有三个原因让人类不会发现自己是处在想像的秩序里:第一,想像建构的秩序深
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例如中世纪的贵族总是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总是得注意他人的观
感和意见,因此他自然会相信个人的价值是由社会阶级和他人的看法所决定。但现代大多
数西方人都相信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价值,且不受他人看法
的影响。也因此在现代家庭里,会让每个小孩有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隐私自主权。第二
,想像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例如鼓励多元多样的浪漫主义与消费主义一拍即合
,两者催生了贩售各种“体验”的市场,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想像
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与人的思想连结中。由想像建构的秩序其实并非只是个人主观的想像
,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共同的想像之中,这就是所谓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现
象 。而“互为主体性”要能存在,靠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结网络。这样就算
有某个人改变了想法,甚至过世,对这现象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是这个网络里的大多数
人都死亡、或是改变了想法,这种互为主体性就会消失、或是产生变化。历史上有许多最
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具有互为主体性的概念,包括法律、金钱、神、国家等。例如“美
元”、“人权”或是“美国”,都是存在于数十亿人的共同想像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个
体都无力撼动这些概念。就算我自己下定决心不再相信美元、人权和美国,也无法造成任
何改变。尤其,在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中,唯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
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
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总结来说,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专业分工也愈趋细腻,为了保护这一切
心血结晶,智人运用想像建构出一套套的秩序,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也连
带地出现了各种社会阶级制度。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可能脱离想像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
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
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而已。
  
3.五百年前的科学革命 Scientific Revolution
在认知革命之后,人类就一直投入大量的精力希望能找出支配自然界的法则。大约在西元
1500年,历史做出了最重大的选择,改变的不只是人类的命运,而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
运,这就是科学革命的出现。在过去的五百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惊人的成长。人们也愈
来愈相信,可以倚靠投资科学研究来提升人类的能力。 现代科学是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
,独特之处就在于公开承认这“整套体系”都对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一无所知。这也使
得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这一点大幅提升了人类
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
然而很现实地,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
强化。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就不可能成功。反过来说,科学
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的资源,而部分就会再用来研发新的能
力。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
经济或宗教的目的。结果就是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意识型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
。意识型态能够让研究成本合理化,但代价就是它会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
用研究成果。
作者强调有两股力量特别值得关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过去五百年间,科学、帝国
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为何是欧洲崛起?
如果欧洲人在1770年对上印度人和中国人并不占科技优势,为什么他们能在接下来的短短
一世纪间,让自己和世界其他地区拉开这么大的差距?为何这种产军学组织只在欧洲开花
结果,而在印度无声无息?为何在英国突飞猛进之后,法国、德国和美国立刻起身直追,
但中国却是欲振乏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作者认为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想法和组织架构
完全不同。
作者说当时的中国和波斯其实并不缺乏像是制造蒸汽机的科技(当时要照抄或是购买,都
完全不成问题),但关键是他们缺少西方的价值观、共同相信的虚构故事、司法体系和社
会政治结构,这些在西方花了数个世纪才萌生及成熟,就算想要照抄,也无法在一夕之间
内化。以这观点来看1500年到1850年。虽然这段期间,欧洲对亚洲在科技、政治、军事、
经济上并不具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却是在厚植累积独特的潜力,直到1850年左右才终于
爆发。而这独特的潜力就是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一开始,科学和资本主义的思考方式还
没有什么明显优点,但欧洲人就已经习惯顺着这两个理路来思考。所以,等到科技发展成
熟,就像是取之不尽的大矿藏。而科学研究和帝国主义也相辅相成。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
,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门,也像是一项建国大业。
现代科学和欧洲帝国的历史链结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唯一蒐集整理这些无数科学发现、从这过程中打造出各个科学学门
的人,就是欧洲各帝国的统治阶层及知识菁英。他们共同的出发点就是承认无知,都会说
“我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于是他们都很好奇,都觉得有走出去、寻找新发现的必要;而
且他们都希望这样取得的新知识,能够让他们成为世界的主人。因此,欧洲帝国主义之所
以要前往遥远的彼岸,除了要扩张新领土,也是为了新知识。在十八和十九世纪,几乎每
一趟从欧洲出发的军事远征队都必定有科学家同行,科学家的目的不在打仗,而是科学研
究。
从十五世纪起,欧洲探险队绕行了非洲、深入了美洲、越过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世界各地
建起基地和殖民地的网络。这是全球性帝国的真正首次登场,也是首次出现全球性的贸易
网。欧洲帝国远征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原本是一些独立的民族和文化各自发展,现在则整
合成单一的人类社会。
然而,帝国之所以资助语言学、植物学、地理学和历史学,并不只是为了实用而已。另一
项同样重要的原因,在于资助科学研究能够改变帝国子民的思想和意识型态,要让帝国的
扩张统治合理化、正当化。此外,帝国取得新知之后,至少理论上应该也有益于当地被征
服的民族,让他们享受到“进步”的好处。例如获得医疗和教育、修筑铁路和运河,以及
确保司法公正、经济繁荣。所以有些帝国主义人士声称,他们的管理不是毫无节制的剥削
行为,而是利他的举动,是要照顾这些非欧洲民族。但事实上每个帝国在殖民地上所做的
事情除了横征暴歛,压迫与剥削之外,根本无心治理。要评价帝国的所作所为是好是坏,
还得在看另一股潜藏的力量:资本主义。
帝国资本主义的奇妙循环
过去500年间出现了科学革命和关于进步的概念。所谓的“进步”,是在承认我们的无知
之后,认为只要投资进行科学研究,一切就能变得更好。这种关于进步的概念说服了全球
人民,将愈来愈多的信任交付给未来。正是这种信任创造了信用贷款;而信用贷款带来了
实实在在的经济成长;正因为有成长,我们就更信任未来,也就愿意提供更多的信用贷款
。这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循环基础。
当资本和政治这两者的紧密相拥就对信贷市场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帝国发展,国家开始
为资本家服务,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最恶名昭彰的例子。当资本家相信如果他们
的外国债务人拒绝偿还贷款,女王陛下的军队就会去为他们讨债,那么他们投资高风险海
外交易的意愿就更高了。王公贵族和银行家对于探勘探险的潜力,信心大增,也更愿意投
入自己的金钱。信用贷款用来资助新发现;新发现带来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
立起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的信用贷款。就这样产生了帝国资本主义的奇妙循环。所以资
本主义不只左右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也影响了欧洲帝国主义的发展。
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西欧发展出一套复杂的金融体系,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筹措大笔信贷
基金,提供民间企业或政府发展之用。探索征服队伍如果想取得资金,这套体系的效率远
超过任何王国或帝国。而从荷兰及西班牙之间的激烈争斗,也可以看出这种信贷体系的新
力量。例如荷兰这个小国之所以能够崛起,成功的秘诀就是信用贷款。当时荷兰人取得了
欧洲新兴金融体系的信任(同时,西班牙国王则恣意背叛这些信任),于是比强大的西班
牙帝国更容易取得资金,提供给各支远征队。金融家提供荷兰足够的信用贷款,让他们得
以建立军队和舰队;这些军队和舰队让荷兰控制了全球贸易路线;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极
可观的利润。当时荷兰还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借由出售公司股份的方式募资
,扩大了荷兰的帝国发展。
科学革命带动工业革命和消费主义
17世纪蒸气机的诞生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终于找到方式可以使用机械来代替人
力。可以说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我们已经一再看到每隔几十年,
我们就能找到新的能源来源,所以人类能运用的能源总量是不断增加的。那这么说来,这
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够驾驭并转换成符合我们所需”的知识。而科学革命就是这
追求知识背后的力量。
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种种能源和原料,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结果
就是让人类的生产力有了爆炸性的发展。首先引爆、影响也最深的就是农业——第二次农
业革命——工业化生产成了农业的支柱。从前得要靠肌肉力量、或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都由像是曳引机之类的机器接手。由于有了化学肥料(包括氨)、工业杀虫剂和各种
激素及药物,无论是农地或是家禽家畜的产量,都大幅跃进。因为农业工业化,释放出数
十亿的人力,有足够的人力来办公思考和从事工厂劳动,才开始像雪崩一样有各种新产品
倾泻而出。而这些产品需要有人来购买,因此也催生了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美德就是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所有人应该要善待自己、更宠爱自己。
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或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
。而肥胖这件事,可说是消费主义的双重胜利。一方面,如果大家吃得太少,就会导致经
济萎缩;另一方面,大家吃多了之后,就得购买减肥产品,再次促进经济成长。
资本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伦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
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大多数人都能轻松达到资本
暨消费主义的理想。想要进入这种新伦理所承诺的天堂,条件就是有钱人应当继续贪婪下
去,把时间投入赚更多的钱,至于一般大众则是要尽情满足自己的欲望和热情,想要什么
就买什么。
原本所谓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认为资本(capital)与财富(wealth)有所不同
。资本指的是投入生产的各种金钱、物品和资源。而财富指的则是那些埋在地下或是浪费
在非生产性活动的金钱、物品和资源。 一开始,资本主义只是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理论
。这套理论不仅描述了整件事会如何运作,也提出相关的规范。但现在资本主义的影响范
围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经济领域,现在它还成了一套消费伦理,告诉我们该有怎样的行为、
该如何教育孩子、甚至该如何思考问题。
工业革命造成了社会革命:家族与地方社群的崩溃
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
的密切社群。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并没有改变这一点,只是让不同的家族和地方社群结合
,形成部落、城市、王国和帝国,但家族和地方社群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
位。工业革命的出现,不过花了短短两世纪左右,就把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
的家族功能和地方社群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在1750年左右,如果一个人失去
家族和地方社群的保护,几乎必死无疑,不仅没有工作、没有教育,生病痛苦时也得不到
任何支持。工业革命以后让市场取得强大的新力量,让国家有了新的通讯和交通工具,更
让政府有了一大批办事人员、教师、警察和社工可供差遣。国家和市场的权力不断扩大,
也不断削弱家族和地方社群过去对成员的紧密连结。国家开始派出警察,制止家庭家族里
的私刑,改用法院判决取代。市场也冒出更多小贩和商人,让各地悠久的传统逐渐消失,
只剩下不断汰换的流行商业文化。国家会给你食物、住房、教育、保健、福利和就业机会
,会给你退休金、保险和医疗。这时候,你不需要家族和地方社群也能活下去。
国家同样也愈来愈介入家庭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现在,父母有义务送孩子接
受国民教育。如果父母特别爱辱骂孩子或有家暴的情形,就可能被国家限制权力,甚至可
以把父母关起来,将孩子送到寄养家庭。
科学革命带来生物学革命
现在,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改造各种生物。这是人类首次能超越天择的界
线,开始挑战神的创造力。天择的法则开始出现破口,而由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的法则趁隙而入。
在农业革命时期,虽然智人可以透过选择育种(selective breeding)来抄捷径,加速天
择(自然选择)的进程,但如果想要加入的特性并不存在于野生鸡只的基因池里,就仍然
无能为力。在某种程度上,智人与鸡之间的关系,就和一般常见而自然的共生关系十分相
似。智人等于是对鸡只施予了特定的选择压力,让又肥又慢的鸡特别能够繁衍下来;就像
蜜蜂采蜜授粉的时候,也是对植物施予了选择压力,让花朵色彩鲜艳的品种更能生生不息
。但现在基因工程的发展让科学家们
可以打破天择的法则。例如2000年巴西的生物艺术家卡茨 (Eduardo Kac) 就创造了一只
发著萤光绿的兔子,名叫“阿巴”(Alba)。牠就是智慧设计下的产物。
目前有三种方式可能让智慧设计取代天择:生物工程、半机器人(cyborg)工程与无机生
命(inorganic life)工程。所谓生物工程,指的是人类刻意进行在生物层次的干预行为
,例如植入基因,目的在改变生物的外形、能力、需求或欲望,以实现某些默认的文化概
念。半机器人工程则是结合生物组织(或器官)与机械构造,创造出半机器人。例如为人
类装上机械手臂就是一例。从某种意义上,现代人几乎多多少少都是半机器人,用各种硬
体设备来辅助我们的感官和能力,像是眼镜、心脏起搏器、义肢,甚至还包括电脑和手机
。最革命性的就是要建构一套直接的大脑──电脑双向接口,让电脑能够读取人脑的电讯
号,同时输回人脑能够了解的电讯号。举例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半机器人就能够取得他
人的记忆。就算从来没听说过另一个人、没看过他的自传、也不是靠着想像,却能够直接
记得他的记忆,就像是自己的记忆一样。而且,这里的他人可能是男、也可能是女。
现实生活里,今年四月特斯拉的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也是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创办人,才雄心勃勃地宣布即将进行人体实验阶段,要透过一种脑内芯片,
将大脑活动连结至电脑,将有于解决大脑及脊椎损伤。Neuralink打造脑芯片的用意,主
要是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大脑,想要知道如何解决因先天缺陷,或是后天伤害影响,造成的
大脑受损,例如协助因脑部受损影响肢体行动能力,甚至影响语言表达或记忆的病况。
此外,马斯克也强调此项芯片也能应用在脊椎神经修护,借此协助因脊椎神经元受损的患
者恢复行动能力,甚至未来更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直接透过脑芯片“沟通”,而非透过说话
、写字等沟通模式。Neuralink发展愿景更希望让人脑能与人工智能结合,借此让人脑能
借由数位化“升级”,甚至可以备份记忆,并且像电影般将记忆移转到其他载具,例如全
新躯体或机器人。他自己在七月时还曾表示已经将个人大脑资料上传至云端,还曾与虚拟
的“自己”进行交谈过。
而最后的无机生命工程就是创造出完全无机的生命,像是能够自行独立演化的电脑程式和
电脑病毒。目前有在进行的就是 “基因程式设计”(genetic programming):这种程式设
计模仿基因遗传演化。许多程式设计师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创造出一组能够独立于创造
者、完全自行学习演化的程式。另一种是 “蓝脑计画”(Blue Brain Project):希望能
用电脑完整重建一个人脑,用电子电路来模拟大脑中的神经网络。计画主持人表示,如果
能有足够的经费,大约只要十到二十年,就能在电脑里建构出人工大脑,而且语言及举止
就像是正常人一样。
我们可以说如果未来生命将由智慧设计来操控,那么到这之前为止的人类历史就能够有新
的诠释:从认知革命开始,这是一个漫长的实验和实习的过程,最终是要让人类彻底改变
生命的游戏规则。未来,全能的创造者不是上帝,而是人类。
现在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作者在书的最后反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什么是幸福快乐?我们真的更幸福了吗?
在过去的五百年间,我们已经见证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革命。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
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地球在生态和历史上,都已经整合成单一的领域。经济
呈现指数增长,今日人类所享有的财富,在过去只有可能出现在童话里。而科学和工业革
命也带给我们超人类的力量,以及几乎可说无限的能源。不仅社会秩序完全改变,政治、
日常生活和人类心理也彻底改观。只不过,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我们有办法说是认知革
命前的人比较幸福还是现代的我们比较幸福吗?
目前大多数的意识型态和政治纲领,虽然都说要追求人类的幸福,但对于幸福快乐的真正
来源为何,却还是不明就里。 一般来说,我们会运用能力来减轻痛苦、满足愿望,所以
我们想必过得比中世纪的祖宗来得快乐,而他们又一定比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来得开心
。 尤其是这些震古铄今的成就,还包括让暴力事件大幅降低、大型国际战争几乎已经烟
消云散,而且大规模饥荒也几乎不再发生。这种进步论的主张会认为我们现代人是比较幸
福的。
但反对进步论的人,就会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他们认为,这种进步论是有些问题的。正
如我们所见,新的倾向、行为和技能不一定会让生活过得更好。他们认为人的能力和幸福
之间正好是负相关。权力使人腐化,人类有了愈来愈多的能力之后,创造出来的是冷漠的
机器世界,并不符合人类实际的需求。人类的演化,是让我们的思想和身体符合狩猎采集
生活。因此,无论是转型成农业、或是后来再转型到工业,都是让我们堕入不自然的生活
方式,让我们无法完全实现基因中固有的倾向和本能,也就不可能满足我们最深切的渴望

快乐该如何计算?
一般对于快乐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主观感到幸福”。依照这个观点,快乐是一种个人内在
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当下直接的快感,或是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
哲学家边沁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在他1798年出版的《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
中,详细地阐述了古典效益理论的基本要素,这是效益主义第一次得到明确的表达。边沁
的效益主义以“效益原则”为道德基础。“效益”就是受牵涉者的“快乐”。当行为倾向
于增加“效益”,而不是减少“效益”,就是“对”。计算效益数量与行为倾向方面,边
沁提出七个指标:“强度”、“持续时间”、“确定或者不确定”、“邻近或者遥远”、
“产度”、“纯度”与“广度”。“强度”、“持续时间”、“确定或者不确定”、“邻
近或者遥远”属于快乐或痛苦的特征,用来计算个人的快乐或者痛苦数量。虽然这是关于
道德的理论,但这也是第一次有哲学家正面地提出我们该如何计算快乐,这种主观感受。
不过在社会科学发展之后,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改采用问卷和统计的方式来直接询问受试
者。社会科学家做的是发问卷调查主观幸福感,再将结果与财富和政治自由等社经因素结
合。至于生物学家的做法虽然也用一样的问卷,但结合的是生化和遗传因素。他们得出的
研究结果令人大感震惊。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
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
)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
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人体
的内部生化系统似乎就是对快乐多所限制,只会维持在恒定的水准。所以不难想像,人类
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
。迟早快感会消退,让我们再次能够感受到痛苦。那些生化机制天生开朗的人,一般来说
都会是快乐和满足的人。
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带来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
,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
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有持续不止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目
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族和地方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得重要。那些家庭关系紧
密、社群互动良好的人,明显比较快乐。而家庭机能失调、一直无法融入某个社群的人,
则明显比较不快乐。其中,婚姻又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婚姻美好
与感觉快乐,以及婚姻不协调与感觉痛苦,分别都呈现高度相关。而且,不论经济状况或
是身体健康如何,情况都是如此。
作者哈拉瑞在最后总结说我们就得考虑一种可能性。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
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一切顺遂的时候
,我们的期望跟着膨胀,于是就算客观条件其实改善了,我们还是可能不满意。而在诸事
不顺的时候,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于是就算又碰上其他的麻烦,很可能心情也不会更
低落。虽然过去两世纪间,人类在物质条件上有了大幅改善,但因为家庭崩溃、社会失调
,所以两者的作用很可能互相抵消。如果真是如此,现在的人并不见得比1800年更快乐。
就像千年之前,先知、诗人和哲学家早就说过的,最重要的是知足,知足就能常乐,而不
是一直想要得到更多。关于这个结论我也是深感赞同。
读后心得
从上面这样一路看下来,我们可以知道从科学革命开始的这五百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科学革命为人类带来快速进步和全球化的经济繁荣,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但
同时也带来毁灭。书中还有一个部分提到关于金钱、帝国、宗教如何让人类开始形成一统
的“全球文化”,这里指的是几乎所有人类都接受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整个地球划分为
国际公认的近两百个国家),使用同样的经济制度(就算是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也受到
资本主义市场的形塑),采用一样的法律制度(至少在理论上,人权和国际法放诸四海皆
准),也接受同样的科学体系。不过这里我就略过不谈,让大家自己去发掘。
这边我想特别点出作者的哲学反省——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作者说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因为人们以为从事农业后可以获得比采集社会更
多的保障和自由,结果没想到反而要工作的更辛苦,付出更多时间,还要被绑在土地上,
失去了自由。其实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是一直存在,经过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我们发明
了许多智慧型家电和电脑程式要来自动化一些繁琐的工作,理论上我们应该更自由了,有
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吗?但怎么还是被金钱和工作给绑架了?其实,仔细
想想这不是农业,也不是机械的错,而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所造成的。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
的,当一项项的欲望都被满足后,被养大的胃口是要如何能接受清粥小菜的食物呢?人心
的欲望刚好被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给激发,从此为了供养无止境的欲望只好让自己成为跑
个不停的仓鼠。所以我的回应是:不是农业革命骗了你,而是人的欲望骗了自己。人的时
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要作个聪明人就要懂得判断在自己有多少资源的条件下,什么才是
值得追求的东西。懂得做取舍,才能让自己真正的享受到生活的自由。
作者后来还有出了两本书《人类大命运》和《21世纪的21堂课》都是这本书的延伸。在《
人类大命运》哈拉瑞则以他“先见之明”的睿智,为我们预示了未来简史。在《21世纪的
21堂课》则关注资讯科技和生物科技携手之后,科技为社会带来的巨大颠覆与重塑。在世
事纷纷扰扰之际,我们应该思索、也应该教导孩子的21项核心课题。如果对作者的反思有
兴趣,也很推荐一读。当然我之后也会在把这些书的心得整理上来,敬请期待!
作者: rtoday (rtoday)   2022-09-24 19:27:00
推推
作者: a0722341 (我不是来乱低)   2022-09-24 21:05:00
作者: ameliein   2022-09-25 00:01:00
作者: syunysi (syunysi)   2022-09-25 08:40:00
温馨提醒:原著11年前出版,一些人类演化的资料已过时
作者: xthumba34153 (xthumba34153)   2022-09-26 13:20:00
楼上那有近几年推荐的相关书籍吗?
作者: cg6311 (小幽)   2022-09-30 13:24:00
推枪炮、细箘与钢铁,这本讲的更深
作者: sj113654 (sj113654)   2022-10-01 02:57:00
很精彩的心得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