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像史家一般阅读》读历史有什么意义?

楼主: notebookpage (我找到接班人了)   2021-11-20 17:06:05
好读连结:
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m=1
寻找读历史的意义
最近读了些历史相关书籍,重新思考读历史的意义。历史,每个人求学阶段都必学的科目,
但在死背硬记的升学压力之中,我很少印象自己有反思过学习历史的意义,考试过后,当年
硬背的历史地名、年分早已模糊,直到在欧洲旅游时才重新突然意识到想了解历史的欲望,
但这种欲望总随着回到家旅行箱收纳进柜子后,也同步束之高阁。
刚开始重读历史,是因为阅读新闻中藏了自己不知道的时代背景,蒐集伊斯兰的资料写成了
《新手该如何了解伊斯兰》,简单蒐集关于伊斯兰的历史相关阅读。在那之后仍有一搭无一
搭的持续探索读历史的意义,在《像史家一样阅读》中找到新的观点。
史家读历史的顺序
《像史家一样阅读》以美国角度,探讨了七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运用这七个故事
告诉读者怎么用史家观点去解读这些历史事件。作者自己也提到,成为史家的人是少数中的
少数,为什么我们要像史家学习? 资讯爆炸时代,我们面临的资讯真假难辨,我们可以
将新闻上的事件都视为历史事件,这些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人们需要找到方法去理解这
些资讯,这时就可以向史家读历史的方法借镜。
找到并厘清文献史源
史家读历史并不是将到手的资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先确认史源: 到底是谁写这份
文献? 什么时候写的? 厘清的方向可以整理成下面2W+1H:
WHAT: 是一则日记? 泄漏的电子邮件? 备忘录?
WHO: 史料出自何人? 这个人可能有什么利益关系或特别立场?
WHEN: 史料出自何时?
HOW: 是否是第一手消息? 或是是主观推测?
阅读文献,并不是将书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先从文献最后找到史源。蒐集文献并非死
板的重述资料,史家阅而是整理文献脉络并向文献作者抛出疑问,就像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
对话一般,一步步将问题厘清。
将历史脉络化
历史事件发生时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必须将想办法把自己放在该时空当中,而不能以现在人
普遍的想法思考,才能够了解当中事件的背景,甚或每个人的利益冲突与思考逻辑。“探究
史源是将阅读行为化被动为主动的行为”,厘清文献来源可以衍生出建立的资讯架构,史家
并不会在整理文当下就决定立场,而是透过部段的“探究”,将文献中的碎片一片片找到、
拼凑起来,就像个侦探一样,一步步找到并且还原历史“可能”的真实状况。
思考案例: “古巴飞弹危机是如何解除?”
《像史家一样阅读》列举了七个例子,并佐以丰富的史料,说明在不同史料之下,可能对原
有大家认知的历史有怎么样不同的解读。古巴飞弹危机是书中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19
62年,苏联为应对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弹道飞弹的举措,在古巴部署了类似的弹道飞
弹,导致苏联与美国的对抗升级为一场世界危机。结局大家都知道,这个危机成功解除,避
免了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教科书是如此描述古巴危机解除:
“事情很快变得明显,他们不愿冒险与美国作战,面对甘迺迪政府的强力反制措施、美洲国
家对美国的坚实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的巧妙斡旋,苏联同意移除攻击性武器,危机就此解除
。”
“赫鲁雪夫第一封信中提议,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就移除飞弹... 第二封信要求美国从土
耳其移除飞弹,执委会建议总统接受第一封信,忽略第二封信,总统这样做了,赫鲁雪夫解
除飞弹武装。”
上面的叙事内容,说明了在巧妙的斡旋之下,美国并未做任何大国利益交换(从土耳其移除
飞弹),就让苏联解除飞弹武装,但这种神话般的对方秒眨眼示落是真实的历史吗?在一份美
国机密备忘录中,甘乃迪确实提到不能“一物换一物”向苏联妥协,甚至在电影“惊爆13天
”中,也将整个故事叙事成聚焦美国对危机的快速反应,而苏联是想对抗美国、将飞弹设置
在古巴的坏蛋。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史家不会轻易接受一个版本的故事,反而会努力去看每个故事重叠以及
有歧异的地方,做深入比较。各种记事哪里有分歧? 在什么地方产生分歧? 有什么可以解释
这些不一致的地方?
苏联解体后大使公布的秘密电文确实提供不一样的故事,从土耳其基地撤除飞弹虽然会影响
美国在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地位,但甘迺迪却已经准备好与苏联达成协议。(俄国外交部档案
记载)
但是,苏联也可能因为自身利益而编造故事。这时候再看向其他的史料: 1989年莫斯科会议
中,惊爆13天原书编辑承认修改史料,把飞弹移出土耳其的讯息移除,担起捏造历史的工作
。为什么甘迺迪政府想要隐瞒这个事实? 原因除了前述苏联大使说的会影响美国在大西洋
组织的领袖地位外,甘迺迪本人会因此冒政治风险也是原因,一个团队充满侵略性的神话故
事,会胜过一个大国外交谈判的故事。
从我们今天角度看来,wiki“古巴危机”有针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记载,但事情发生当下美国
把塑造成英雄故事,历史真相随着史料的发现,慢慢浮现出来的。古巴危机是一个逐渐揭露
脉络的历史事实,时间的流逝让历史碎片可以慢慢聚集起来,最终拼凑成一个较接近完整的
故事,过去美国主流的古巴危机所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美国必须压制对手,不让对手有喘
息空间”,但这个教训并不接近事实,大国博弈之下互相的利益交换也许才能更准确描述整
个事件,反思历史教训,但读史者必须需要像侦探般,不断寻找证据,比对异同,并且抽丝
剥茧分析。
心得: 学习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起《问对问题,找答案》的各种分析思考方法,《问对问题,找答案》
偏重于当我们看到一段论述时,该如何连结中间的假设、推理、证据、结论,《像史家一般
阅读》则花更多细节在当我们阅读一段历史时,要如何思考、抽丝剥茧才能更接近事实。
两者都有强调要仔细研究证据来源,并且思考证据源头的人是否持有特定立场,进而影响我
们看到的结论。
面对历史,我们拥有的资讯比平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更少,再加上历史有可能是非常久以前发
生的事情,当时的人各种思考模式、价值观、身处状况跟今日大相迳庭,有可能无法有现有
的逻辑去思考推测,史料的比对也因此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因此,正确蒐集资讯的能力就
非常重要,“历史”通常没有所谓好人与坏人,只有不同立场与角度,针对一个史实,不同
的角度能帮助我们针对里面人物的思考设身处地分析,后续这样思考分析能力在真实世界的
应用范围就越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像史家一般阅读》其实是设计给美国国高中老师要编教材的参考书,史料
的回顾以及后续引导都写得非常精彩,回想起自己国高中学历史只充斥背诵和填鸭,不禁觉
得非常可惜。“读历史除了考试外有什么实际用途?”到现今这仍是一大争议题,所谓“无
用之用,是为大用”太过抽象,也许仍然不足为人采信,但我相信学习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
程,只要找到乐趣之所在,用途自会慢慢浮现。读历史轻松时如读故事一般,认真探索追求
真相如办案一般,不过努力付出之后,终会有所获得。
书写观点部落格:
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
书写观点脸书:
https://m.facebook.com/book.viewpoint/
作者: Alcatraz666 (lalalala)   2021-11-20 17:20:00
推个 蛮喜欢这本书的
作者: yangu06   2021-11-20 17:47:00
这本我也有 值得一看
作者: willywasd (dalikeanureeves)   2021-11-20 22:40:00
很推这本
作者: nawussica (暴民好弱 )   2021-11-20 23:53:00
同样的教材有人是填鸭 有人能看到世界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11-21 23:17:00
推心得
作者: happyennovy (喵)   2021-11-22 07:54:00
推这篇
作者: warrenchen (来,玩棋吧! :])   2021-11-22 10:29:00
感谢分享。“一个团队充满侵略性的神话故事,会胜过一个大国外交谈判的故事。”这段话很有意思呢:)
作者: saopp3457   2021-11-22 12:32:00
推这篇 皮国立《跟史家一起创作》这本书也很有意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