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读后心得和实际应用 + 实作本使用示范
在这个浅薄的时代,深度工作力就是个人成功的关键超能力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ep-work/
你发现自己愈来愈难专注于一项工作任务了吗?你在工作的时候,会随时检查 Email、忙
著回复同事传来的讯息吗?还是三不五时就放下手边的工作,开始滑社群媒体,到处逛新
闻网站打发时间呢?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模式已经走向这个趋势,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
你绝对不能错过。
我为什么想读这本书?
《深度工作力》的作者是专精于个人生产力、同时任职于乔治城大学资工系副教授的卡尔
.纽波特(Cal Newport),我从他的另外两本著作获得许多收获。首先是透过《深度数
位大扫除》这本书进行了“数位断舍离”减少不必要的数位工具使用,再透过《没有
Email的世界》重新检视自己的 Email 使用方式,把工作内容精简成“工作流”来大幅降
低 Email 的使用量。
最近,作者最畅销的这本旧作《深度工作力》重新再版,他也把许多读者向他提问的“时
间方块”(time-block)使用方法整理成一个笔记本产品,推出了《深度工作力实作本》
。两本书搭配起来,可以让我们学会时间方块的运用策略,进一步打造自己进行“深度工
作”的习惯。
我回顾自己从台积电离职之后,成为自由创作者的这一个月来,反而被太多的“自由”打
乱了节奏。以前公司因为机密限制,无法使用私人的智慧型手机。现在,午餐的时候我可
以滑社群媒体,到处留言和发限动,一个不留神就超过了原定的午休时间。随着社群平台
上私讯我的人变多,接洽的新合作案也增加,我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面。我
很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创作的效率变差了。
所以,是时候重新检视自己的工作方式,想办法调整成以深度工作为主的模式,为接下来
的撰写新书、筹备新线上课程的生活打好基础。我期待这本再版的新书,会是我最好的助
力。这篇文章摘录一些书中的重点和我自己的心得,最后再分享一些我开始实际使用的范
例。
深度和浅薄的工作怎么区分?
在职场上,我们都是透过“工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替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而,并非每一种工作内容都具有同样的价值。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要仔细检视自己负
责的工作,进一步区分成两种类型:“深度工作”和“浅薄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的定义是:“在免于分心的专注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这种专注
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而这种努力可以创造新价值,改进你的技术,并且是他人
所难以模仿。”例如制作一份企划案的报告、准备一场演讲的素材、撰写一段新功能的程
式码。这是一种“非你不可”的工作。
浅薄工作(shallow work)的定义是:“非高认知需求、偏向后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
分散中执行。这类型的工作通常无法创造多少新价值,而且很容易被模仿。”例如用
Email 来回敲定会议时间、用即时讯息频繁地回答其他同事的问题、处理突如其来的琐碎
杂务。这种工作让我们感觉很忙碌,却没有真的实质产出,这是一种“取代性很高”的工
作。
深度工作显然能创造很高的价值,却也需要你非常专注去做。如同另一本书《极度专注力
》提过的研究,当某项任务被完全中断的时候,人得花超过20分钟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状
态。当你频繁地在浅薄工作之间切换,就会破坏深度工作的执行。
深度工作也非常稀有。在这个各种社群平台和新闻媒体都在抢夺注意力的年代,能够专心
投入一项工作的能力,反而成了非常稀有的技能。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去分析自己一天的工
作当中,有多少比例是深度工作,又有多少比例是浅薄工作?增加前者,减少后者。
作者也提了一个激进的建议: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环境,充满了浅薄的工作,而且你找
不到任何深度工作的时间。那你要担心的是长期下来,这可能是一个没有什么发展性的工
作,你的成长也很可能因此受到限制。如果你重视未来的成长性,你可以试着跟老板争取
深度工作的内容和时间,或者,努力换一份工作。
|浅薄工作是无法避免的,但你必须限制它,不能让它影响你充分发挥深度工作的能力,
|因为深度工作才是最终决定你创造的价值的关键。
深度工作的四个策略
在这本书中,总共有四个深度工作的策略,
1.选择深度工作的模式
我们该怎么培养自己的深度工作力?作者认为:“为你的工作生活建立常规和仪式,减少
依靠有限的意志力来进入和维系不间断的专注状态。”关键就在于“常规”和“仪式”,
在一周当中设定固定的时段,用来排除分心,专心投入深度工作。就像是贾伯斯每天都穿
同一款黑色衣服,为的是降低“做选择”所耗费的脑力。如果你一开始就设定好固定的深
度工作时间,就不用再费心思考当天要怎么分配时间。作者列出四种常规和仪式的规划方
式:
修道院式:像个僧人一样,隐身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让人非常难以连络上。有一些学者是
这么做的,但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
双模式:设定某一些日子或月份完全进行深度工作,其他时候完全是浅薄工作。这种模式
集中火力专攻某一种工作,适合可以充分规划自己时间的工作者。
节奏式:设定早上固定时段进行深度工作,下午做一小段浅薄工作,然后再用深度工作替
工作结尾。这个模式比较弹性,适合大部分的职场工作者。
记者式:许多记者会在采访、撰文之间往返,这种模式讲求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成深度工作。这个模式仰赖高度的专注力控制,应该只有少数人能驾驭。
2.学会拥抱无聊
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保持深度工作的状态,所以第二个策略是学习跟“无聊”共处,但
是又能让这个时间发挥效益。这个策略的目的是,刻意让自己感到无聊,做一些轻松但是
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充电,然后重新集中注意力。
安排分心的时间:上社群媒体或者是收看新闻,并不是一种罪恶。只要你得刻意地安排“
分心的时段”,让这段时间能够在自己的掌控内,可以达到吸收资讯的效果,也不至于占
据所有心思。
生产性冥想(productive meditation):太多的浅薄工作会占据脑袋的思考,毫无目的
地逛网站并不会让脑袋放松。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先对自己提一个想要思考的问题,然后去
做一些让“身体劳累”,但“头脑放松”的活动,让这个问题在脑袋的背景状态执行。例
如散步、健身和游泳。
3.慎选数位工具
从作者的不同著作中,我发现他对科技工具和软件抱持的不是敌意,而是抱着一种“怀疑
的态度”。我们必须时常问自己,这个工具或软件(特别是社群平台),对我个人的职业
目标有帮助吗?对我人生的长期目标有帮助吗?它带来的好处比较多,还是坏处比较多?
假设我放弃了这些科技,会对自己带来哪些不便利?
他建议我们进行三十天的数位断舍离,仔细去纪录每一种工具的使用与否,对你的生活和
工作带来什么影响(正面、负面都要记录)。在断舍离结束之后,你会发现有些工具无法
被舍弃,有些工具则是舍弃了却一点也不感到可惜。如果你有兴趣试试看这个做法,可以
到我的《深度数位大扫除》读后心得文章下载我制作的“数位断舍离实践模板”。
当你把数位工具做了一次全盘检视之后,你会多出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间,如同作者所说:
“如果你让心智在醒著的时候都做有意义的事,你一天结束时会感觉更充实,第二天会更
轻松,胜过你一连几个小时让心智处于半清醒而没有计画的网络漫游。”我们应该体验生
活和工作的意义,而不只是活着。
4.减少浅薄事务
大部分的职场工作,都会夹杂着一定程度的浅薄工作, 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们,但是
我们得想方法去减少它。现在不需要急着做的,留到固定的时间再批次一起做。能够用系
统软件流程处理的,就让它变得更自动、更简单。
确认浅薄事务的比例:对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做纪录,区分两种工作类型占用时间的比例。
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增加深度,减少浅薄。
安排工作的每一分钟:利用“时间方块”的方法,在每一天(甚至每一周)的开始,就规
划好当天的时间运用。排出给“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而不是全部留白让别人来帮你安
排浅薄工作。
让自己难以联络:不要表现得回信、回讯息很快速的样子,那不是高产出的表现,而是浅
薄工作的表现。在一天当中设定固定的回复讯息时段,批次性一次回复。
深度工作力实作本示范
作者针对深度工作的执行方法,推出了一个新的作品《深度工作力实作本》。这个实作本
的英文书名是“时间方块计画本”(Time-Block Planner),顾名思义是一个用来规划时
间方块的笔记本。里面每一天分成左右两页,总共 13 周的时间计画。在每一天的左边是
“收集栏、指标追踪、关机仪式”,在右边是“时间方块格线”。具体用法如下:
时间方块格线:,把当天的工作要花的时间,用方块的方式规划出来。这种规划方式拥抱
弹性,如果有急事、插件,你可以马上更改计画,划出新的时间方块。作者还把电子邮件
和即时通讯等浅薄工作,独立出来放在一个时间方块,用那段时间专心处理浅薄工作。
收集栏:在你一天当中,任何临时加入的工作和想法,都可以直接纪录在这边。如果是急
件,就修改时间方块。如果不是当天的急件,你就先记录著就好,等之后回顾当天工作时
,再来安排。
指标追踪:纪录你要持续追踪的进展,例如“今天深度工作的时间”,目的是用来观察长
期下来,你的工作习惯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是愈来愈有生产力?还是愈来越没效率?
关机仪式:在一天工作的结束之前,作者都会进行关机仪式,纪录哪些事情完成了,哪些
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再做。让脑袋确实关机,享受下班的生活,是科学证实可以提升工作效
率的方法。
每周页:在每周的一开始,规划未来的一周内你要执行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在这个时候把
一周的目标设定好,提前想好要分配给深度工作的时间方块。
我特别录了一段使用计画本的 YouTube 示范影片,欢迎参考看看这个好用的时间管理方
式。 https://youtu.be/Q4uZn0Immbo
使用这个实作本可以帮我们练习深度工作的规划能力,并且持续检视自己的工作内容,再
做出更好的优化。作者说:“做深度工作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技能,像任何其他技
能一样,需要时间来发展和训练。一旦你习惯了不断的分心,你就变得不太擅长做深层工
作,也越来越不能过滤掉无关紧要的东西。”真的采取行动去实际练习,绝对是锻炼深度
工作力的不二法门。
如果你不安排自己的时间,别人会来替你安排。自己的事不要交给别人来决定。
我的实际应用
综合前面提到深度工作的的四种策略,我认为要能够保持高度专注,自己必须隔绝许多分
心的噪声。因此,我决定改变自己接受社群媒体讯息,以及接受电子信的模式。我做了以
下几件事:
依照书中的 Email 策略,我在阅读前哨站的“与我联络”页面打造一个专属的“邮件过
滤器”表单,目的是先替对方想好联络的内容、分类,设定好对方的期望。作者说:“你
宁可对方在寄 Email 前先想清楚、让他多做一点事,也比起事后你收到信之后,重复往
返厘清资讯来得省时许多。”所以,表单设计的主要用意,就是期许从浅薄的沟通转换为
深度的沟通。
我关闭了 Facebook 粉专的“传送私讯”功能,把原本的“传送私讯”按钮改成“与我联
络”页面的连结(填写表单送出后,系统会转换成 Email 寄给我)。因为最近开始收到
愈来愈多一行文和很精简的问候,虽然我明白大家的好意,但累积下来会花很多琐碎的时
间在回应这些讯息。此外,有些粉专业务的内容,透过私讯方式其实不容易管理、搜寻、
归类,跟我 Gmail 信箱既有的“零收件匣”(Zero Inbox)理念不符,存在于私讯里面
的资讯,常常会让我烦心挂念。
我关闭了 Instagram 的“直接寄信”按钮,因为当人们可以直接开启一封完全空白的信
写给你,你很难预期这封信件的品质。我也决定关闭 Instagram 的“陌生私讯”功能,
把心力保留给已经跟我建立起很棒互动关系的老朋友们。新的朋友则是引导回“与我联络
”的邮件过滤器页面。
我关闭了 LinkedIn 的“传送私讯”按钮,同样引导想要联络的人先前往“与我联络”页
面。
https://imgur.com/s4KHgbw
透过以上的动作,等于是把沟通的管道,尽可能限缩成最小数量的 Email,并且避免用即
时讯息来沟通工作。后续,我将持续记录这个改变带来的影响,或许有优点也有缺点。
接着,我使用《深度工作力实作本》的方法,重新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时间。
我规划在每天的早餐之后,用 10 分钟收 Email,如果没有紧急事情(例如网站挂掉之类
的重大异常),就展开早上 08:30 到中午 12:00 的深度工作。午休后的一个小时专心处
理 Email 和杂务。我把所有会议和讨论都规划在下午时段,利用 TidyCal 这种自动预约
会议的工具,只开放下午时段给别人预约。如果没有会议的时候,14:00-18:00 就继续第
二段的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期间采取番茄钟方法,每 50 分钟休息 10 分钟,并且把智慧
型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看不到也用不到。
https://imgur.com/zgQ3no1
后记:刻意地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力》除了以科学的方式说明深度工作的好处之外,也介绍了许多工作者、学者
、企业家的工作型态,加上实作本的推出,把时间方块变成一个很直觉好用的规划工具。
两本书搭配起来,同时兼具了理论和实务的操作。
我也很喜欢作者把“深度工作”跟“刻意练习”放在一起讨论的观察。《刻意练习》书中
的核心讯息是:“天才与庸才之间的差别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刻意练习。”你如果
要学习和精进一项专业技能,首先,注意力必须专注在某个你尝试改善的技术或尝试精通
的思想;其次,你需要获得回馈,以纠正你的方法,让你把注意力放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
如果我们仍然和多数人一样难以专注,容易分心,就不应该期待自己能快速学会新知识和
新技术。因此,要快速学习和精进一项专业能力,我们必须高度专注而不分心,我们需要
“刻意地”选择更多的深度工作。或许我们可以改写刻意练习的核心讯息成:“顶尖专家
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差别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刻意地去做深度工作。”我们必须自己
做出选择。
|我将过著专注的生活,因为那是最好的一种生活。
|心理学家威妮弗蕾德.葛拉格(Winifred Gallagher)